快訊

彰化父暴怒痛扁兒?疑車窗故障猛朝後座揮拳 驚悚畫面曝光

寒流恐襲小年夜! 春節低溫下探7度「2時段非常寒冷」

龍年封關!外資抱股過年這檔買超最高 聯電被大賣8.8萬張

【專家之眼】最讓中南部民眾失望的準部長是誰?

準行政院長卓榮泰(左)日前宣布第五波內閣名單,農業部長由代理部長陳駿季(右)接任。本報資料照
準行政院長卓榮泰(左)日前宣布第五波內閣名單,農業部長由代理部長陳駿季(右)接任。本報資料照

內閣最讓人失望的人選莫過於代理部長陳駿季真除,內閣中僅有五個首長留任,竟然包含毫無作為的農業部。冀望陳駿季只是在總統大選期間的政治動作,否則若農業政策照這樣的推動下去,我國農業恐將進一步惡化。

準閣揆卓榮泰說,農民、農業是國家根本大事,農民權益、產銷秩序、糧食安全是政府三件大事。可惜陳駿季代理期間,秉持陳(吉仲)規陳隨,一件都沒達成。本文建議,陳部長真除後,應該拋棄政治操作思維,開始正視我國重大農業的問題,舉其犖犖大者:

魚塭、農地與漁場種電亂象:民進黨堅持「非核家園」政策,為達到光電設置目標,以「農/漁電共生」為名,在魚塭、埤塘與山地恣意設立光電場,並在大幅擴張海上風場破壞既有的漁場,威脅農漁業發展,且造成生態浩劫,陳駿季竟然還堅持相關政策不會變。農/漁業與發電並非完全衝突,之前筆者就介紹過日本成功的模式,他國雙贏經驗足供農業部借鏡。

進口偽鮮乳:我國乳品標示分類缺乏識別功能,外國進口高溫殺菌的乳品,營養成分大幅流失,保存期限長達90天,也能標示為「鮮奶」,讓國產真正的優質鮮奶處於不公平競爭。酪農業與學者要求農業部與衛福部修正產品標示,筆者甚至已經提供《鮮乳保久乳調味乳乳飲品及乳粉品名及標示規定》修正建議,其仍拒絕修正。2025年紐西蘭乳品進口關稅即將歸零,乳品業將進一步受創。

產銷失衡:我國農產品不是短缺就是生產過剩,產銷失衡已成常態化,又以雞蛋最為嚴重。農業部卻只會補貼進口蛋,花費巨資瘋狂進口1.4億顆蛋,竟有五千多萬顆蛋放到過期,又要花8000萬元倉儲與銷毀費用。依據立委楊瓊瓔估計,專案進口蛋從購買到銷毀,耗費約10億元。進口蛋後續事宜就是陳駿季負責,卓榮泰還高度讚揚陳的表現。

農產品出口受挫:去年出口金額僅有48億美元,為七年來最低的紀錄,對大陸出口驟減外,銷往其他國家的農產品檢驗檢疫問題也無法徹底解決,日前又看到日本消費者抱怨台灣鳳梨有黑心問題,難道台灣只能仰賴「民主鳳梨」行銷?

1450:農業部執政無能,卻擅長大內宣,農委會時代就開創「一四五0」先例,疑似養網軍。每年編列可觀的宣傳費用,透過媒體宣傳,美化錯誤的農業政策。

動物悲歌不斷上演:至今尚未落實《動物保護法》的登記與晶片制度,導致遊蕩動物問題無解;繁殖場與寵物業管理鬆散,棄養、虐待與繁殖等事件一再發生。

農民老年化:依據2022年公布的農林漁牧業普查結果,2020年農業經營管理者平均年齡 64.4 歲,農村勞動力嚴重缺乏,應設法吸引年輕人投入農業,並有效運用移工,以緩解缺工問題。

我國農業在蔡政府執政期間已嚴重扭曲,陳駿季每天看到部長辦公室內的「農為國本」匾額,難道不會慚愧?

盼代理部長真除後,能徹底擺脫「代理」的枷鎖,盡速解決前述的各種亂象。

內閣 賴清德 農業部 陳駿季

延伸閱讀

藍中常委建議:賴清德先國情報告 卓榮泰再施政報告

陳駿季真除農業部長 張麗善:盼在國土計畫確保農業權

被問鄭麗君丈夫「賺紅錢」 卓榮泰答非所問讚鄭有文化

陳駿季真除農業部長 產學界指這「任務」最急迫

相關新聞

【專家之眼】朝鮮半島再較勁 真功夫與假把式

最近朝鮮半島風雲再起,韓國與朝鮮空飄宣傳戰大打出手,叫陣喊話讓各方感到情勢升溫,但國際社會正逢多事之秋,俄烏衝突難分難解...

【專家之眼】看看柯文哲 人民不會怕嗎?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因台北市長任內京華城容積圖利案遭到羈押,其中產生一系列爭議,既是民主法治教育的好教材,也有台灣政治發展的...

【專家之眼】南海聯合軍演增多 威脅台灣戰略安全

近半年來,南海地區緊張持續升高,區域內、外國家接二連三舉行單邊、雙邊、或多邊的聯合軍演。

【專家之眼】談談共軍駐港澳部隊跨國演訓政治意涵

今年7月5日至18日中國大陸解放軍與寮國軍方針對「聯合防衛作戰行動」,共同舉辦「友誼盾牌-2024」(Friendshi...

【專家之眼】中共導讀政治文件與社會教育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已於7月18日落幕,會中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專家之眼】賀錦麗外交若傾向合作 台灣還能固執仇中?

拜登在評估毫無當選勝算之下毅然退選,同時舉薦副總統賀錦麗接棒。截至筆者撰寫此文時,美媒報導賀錦麗已獲得超過2000位民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