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15縣市有感搖晃!花蓮19:55發生規模4.9極淺層地震 最大震度4級

新生暴增!竹科3000人移居頭份竹南 頭份國中連實驗室都沒了

美國確立出生公民權…源頭與這號人物有關 華裔當事人曾孫發聲

陳立恆/30年教改,迷途應知返

距民國八十三年那場風起雲湧的四一○教改大遊行,至今恰恰正好卅年。

「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制定教育基本法」,四一○的四大訴求言猶在耳,而卅年一瞬,除了高中大學遍地開花,當年意欲將台灣教育從升學主義、粗廉主義與管理主義中解脫出來的四大訴求,如今看來不過是一場披著自由主義外衣的文化大革命。

縱使一直以來台灣科技與外銷產業強勁,對於台灣人才吸納與職位創造提供獨具一格的支撐力,然而,這都是經國先生引領一眾技術官僚們打下的江山舊業,當年他們是真真切切地熱愛國家,所以制定國策猶如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而四一○後的台灣教改因政治干擾,偏離原本為國計深遠的初心,導致今天技職教育沒落、學位貶值嚴重,且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二○二二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結果,台灣學生總體排名表現優異但落差巨大,已呈現教育M化現象。

除了寒門難再出貴子的階級固化,教改對於社會的反作用力還在於破壞文化建設,以至於師綱不振、人心不古、社會共識薄弱、思辨精神退化,君不見校園霸凌加劇、治安惡化嚴重、貪汙腐敗橫行,人民卻麻木無感,種種都是教改導致的遺患。再者,我們不能永遠靠著先人的餘蔭坐吃山空,遲早要為下一個卅年的國家發展,培養出能夠在AI時代開墾另一座枝繁葉茂新神山的青年世代。正值新內閣名單正式出線,我們期待能夠從進退失據的教改歧路中迷途知返,重新規畫出一套真正能夠為台灣計深遠的教育路徑。

其實,我一直不認同「減輕升學壓力」是教改的目的之一,本來「欲帶皇冠者,必承其重」,如果想要進入頂尖大學、成為菁英人才,難道不應該承受比別人更大的困難與付出?教改真正的目的不是減輕升學壓力,而是讓出身弱勢的孩子和出身優渥的孩子有著同樣的資源與機會;讓不擅應試學科的學子能夠適性發展、學有所長;讓基礎教育與通識教育夯實台灣文化建設,成為社會凝聚力、國家競爭力與文化創造力的源頭活水。

有鑑於目前少子化與用工荒現象日益嚴峻,政府與其補助那些乏人問津的私立大學,不如將精力放在落實技職證照與促進技職地位兩方面,如果技術證照的能見度與含金量提高,自然會產生良禽擇木而棲的選項轉移。同時,不只是小班小校,主事者們更應該權衡,回到過去聯考體制的簡單明瞭,加強公立學校的課業要求與資源優勢;因為一綱多本的繁冗錯亂,及上課簡單、下課補習的「快樂」教育,反而加重了弱勢家庭的學習負擔、加深了M型極化的失衡現象。

此外,宏觀的教育不是教出有文憑的人,而是教出有文化的人,尤其在未來的AI時代,人才的拚搏點將不再只是知識理論,人文情操與創造思考的素養教育,才是最難被機器所取代的人類特質。所以,曾經被教改棄若敝屣的文化資本,無論是四書五經還是詩詞歌賦,唯有重新成為新課綱的主流內容,讓孩子們在自己的一方學業技藝之外,堅守禮義廉恥的做人底線,欣賞琴棋書畫的生活陶冶,我們方能期待從校園中走出來的每個少年,都能各擅勝場、不負所愛。

(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升學 教改

延伸閱讀

7月底再有四所大專校院退場 教育部:5月分發安置近千學生

教育部獎補助聘任退場大學教師 3年來僅10人獲聘

教改30年仍一直被追打 李遠哲:因為2000年政黨輪替我支持民進黨

批教改30年 北一女師區桂芝:如失速列車、教學現場雪崩式陷落

相關新聞

闕志克/科技巨頭為何全向川普輸誠

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大公司中,除沙烏地阿美公司(第六)和台積電(第十)兩家外,全都是美國公司。川普去年十一月獲勝後,這些美國...

嚴震生/川普的昭昭天命

川普就任前,就在國際社會吹皺一池春水。原先最令人擔憂的關稅及貿易戰,仍然箭在弦上;他想要再次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計畫,也不...

施振榮/以王道思維開採台灣「未來礦」

我所談的「王道」,最重要的就是要為社會創造價值。在地球上有許多天然礦產(如黃金、石油),但這些礦產長年存在地底下,要彰顯...

陳立恆/離火之上的時代精神

新年伊始,天下詭變。

陳力俊/親身經歷故宮文物南遷的故事

甫新啟用的清華文物館,邀請攝影大師莊靈於近日演講「故宮文物南遷故事」。莊靈先生為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莊嚴先生哲嗣,隨著文物...

王正方/佛里曼對美中關係的建議

紐約時報資深專欄作家佛里曼(Thomas Loren Friedman)曾獲三次普立茲新聞獎,他倡導中立、新自由主義,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