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改必考題 新勞長怎突破
隨著新內閣人事包括勞動部長在內陸續就位,年金改革議題也將浮上檯面。理由在於根據精算報告,勞保基金將於賴清德總統任期前後歸零,之後每年高達五、六千億且持續攀升至兆的支出,可預見其將面對的必考題是:「勞保年金要怎麼改?」除了勞保,立院日前表決軍公教年金停止所得替代率遞減案,引發執政黨與在野黨激烈交鋒,凸顯年金改革必須全盤處理,而過多的政治算計,本身就是問題。若要避免重蹈蔡英文總統第二任任期一事無成的覆轍,必須有突破性思維。
二○一八年上路的軍公教年改,曾引發反彈抗議,至今仍是相關族群難以抹滅的痛。對此在野黨提案修法停砍給付,並在立院院會復議表決通過後交付委員會審查,自應說明此案對基金的整體財務影響。但執政黨立委於第一時間扣上「反改革」、「世代剝奪」的帽子,則難以讓人信服。若說軍公教年改是執政黨為維持基金穩健運作的政績,那麼何以攸關千萬勞工的勞保,卻在其完全執政的八年文風不動?要說是誰造成不同行業別、世代間的對立,絕對少不了執政黨的分。
二○二○年八月,時任勞動部長許銘春曾表示,將於當年年底提出勞保年金改革草案,方向包括調整年資給付率、提高勞保費率速度,拉長平均投保薪資採計期間、以及提高政府每年撥補等,期盼可以延長勞保十到廿年的財務狀況,所以一定會溯及既往,「否則對年輕人不公平。」
此政策宣示卻在不明原因下喊卡,勞動部只不斷複誦勞保是國家辦的社會保險,政府負最後支付責任,請大家放心。即使明知潛藏負債已高達十二兆,竟仍宣稱撥補也是改革,然而用當代納稅人去填補退休世代的老年給付,正是赤裸裸的世代不公。
勞動年金給付實施十五年來改革呼籲不斷,卻一次次在政黨各有盤算下,除了互噴政治口水,也只是讓基金財務惡化有如失速列車,直直朝破產衝去。加上人口結構(少子女化、高齡化)變遷衝擊,現行勞保制度已註定自我崩潰,不可能以現狀維持遑論永續發展,軍公教年金亦然。由工作世代支付退休世代的社會保險模式,如今已難維持運作,應慎重思考是否應朝向統整現有各(軍、公、教、勞、農、國)社會保險,以稅收建立一個跨職業別的基礎年金制度。
面對公共年金政策,必須透過全民、不同黨派與社會力量,集體面對、積極對話、尋求共識,找出得以永續的解決方案。參考瑞典於一九九○年代的年改經驗,之所以能順利轉型的關鍵之一,在於國會成立跨黨派「公共年金改革委員會」,藉由各黨派的參與,摒棄民粹式語言與主張,納入專家學者聚焦政策規畫,更重要的是,為打造可永續發展的公共年金制度,共同承擔改革責任,大家一起下水取代互相扯後腿。
賴清德於競選期間,面對勞保改革相關議題,明確表示不會考量選舉問題,對的事情有道德勇氣去進行,當選後一定會解決勞工退休金問題。這種態度確實符合其人設,加以勞保基金存量只剩四年,主客觀因素皆讓人難想像,年改議題要繼續推拖下去。
面對年改必考題,執政者如何避免先前數人頭、扣帽子所造成的對立衝突,代之以通盤檢討、專業決策的政黨合作模式,且拭目以待。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