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聯準會決策出爐 !利率連六度按兵不動 放慢縮表速度

這個病毒回來了 台大醫院院長示警:今年疫情可能會很厲害

台大醫院院慶義診活動,停辦了兩年,昨於疫後首次以義診,吸引大批民眾前來參與。記者沈能元/攝影
台大醫院院慶義診活動,停辦了兩年,昨於疫後首次以義診,吸引大批民眾前來參與。記者沈能元/攝影

新冠肺炎疫情第四波正在流行,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新冠疫情再起,如今需隨時監控社區疫情,若疫情趨勢更為上升,或出現新變異株時,防疫措施可能又要變得嚴格,未來防疫措施就是「鬆、緊、鬆、緊」,國人應要習慣,這就是未來「新常態」生活。政府、醫院目前都十分關注社區病人染疫情形,尤其腸病毒、流感病毒也都回來了,其中腸病毒疫情「今年可能會很厲害。」

吳明賢昨出席台大醫院院慶活動指出,如今第四波新冠疫情,還不會造成醫療量能緊張,但這次疫情再起原因是五月放寬防疫措施,染疫的人一定變多,慶幸的是,絕大多數患者以輕症居多,隨著防疫「鬆、緊、鬆、緊」節奏,病毒就會一波又一波的興起,疫情也會一波又一波。

吳明賢說,第四波疫情來臨,年輕人可能沒有問題,但免疫力不佳的老、弱、病、殘族群,「一定要保護好自己」,避免感染到病毒,除了務必接種疫苗外,染疫時,千萬要盡速以藥物治療。至於癌症、慢性病患者在疫情期間的醫療量能可能受到減縮,如今恢復正常,也要盡速回到醫院追蹤,切忌延誤病情。

受新冠疫情影響,每年舉辦的台大醫院院慶義診活動,停辦兩年,今年疫情逐漸趨緩走向尾聲,昨於疫後首次義診守護民眾健康,吉祥物醫寶也脫下口罩,一起慶祝台大醫院128周年院慶,現場也吸引大批民眾前來參與。

吳明賢說,後疫情時代,國人要注意,新冠肺炎疫情不會像SARS疫情一樣「完全消失」,一定要更注意自己的健康,雖然現在已有疫苗、藥物對抗病毒,但以疫苗來說,接種疫苗只能防止染疫後,病情演變為重症,但無法阻止感染,因此,提升自我免疫力十分重要,這部分應從生活著手,這就是台大醫院今年擴大舉辦院慶義診活動的原因。

吳明賢提醒,大家平時要好好吃飯、運動、睡覺,有了規律生活、正向心情,不需要靠藥物就能提升免疫力,藉此喚起大家對健康的重視。特別是台灣已是高齡化社會,並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年長者應走出來多參與活動。

「長照最高的境界,是不需要長照。」吳明賢說,台大醫院北護分院、癌症中心分院均屬社區醫院,除照顧病人外,多在社區舉辦活動促進健康,這才是照顧民眾健康,最需要做的事情。

每年舉辦的台大醫院院慶義診活動,停辦了兩年,昨於疫後首次以義診來守護民眾健康,吉祥物醫寶(後排左二)也將脫下口罩,一起慶祝台大醫院128周年院慶。記者沈能元/攝影
每年舉辦的台大醫院院慶義診活動,停辦了兩年,昨於疫後首次以義診來守護民眾健康,吉祥物醫寶(後排左二)也將脫下口罩,一起慶祝台大醫院128周年院慶。記者沈能元/攝影

台大醫院 疫情 疫苗

延伸閱讀

第4波疫情來襲 專家籲2大族群快打疫苗

腸病毒疫情升溫 易引發重症腸病毒71型、D68型各增一例

台大與榮總兩院教學研究合作計畫成果發表會

腸病毒疫情爆發家長常犯五大迷思 自費疫苗資訊一次看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五一遊行勞團怒吼 提5大訴求

近四千名勞工在五一勞動節走上街頭,對將就職的賴政府喊話,提出薪資提升要落實、工作權利要保障、集勞關係要升級、退休權益要安...

還在努力回憶嗎?出生至今出國次數總查詢 3步驟解答

頻繁出國的民眾再也不用傷透腦筋回想出國日期,可以直接透過My Data上網下載自己的入出國日期證明書,但不包含個人出境的國家名稱。

醫院財報 林口長庚最賺 土城醫院最虧

衛福部健保署昨公布一一一年醫療院所財務報告,林口長庚醫院連七年蟬聯整體結餘最高的醫院,金額達九十三點九三億元,但主要盈餘...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