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亞利桑那州長快閃來台拜訪台積電總部 公司回應了

遺物找到更多證據 金賽綸昔遭威脅:賠償金秀賢《淚之女王》損失

傳「富察」遭祕密起訴 陸國台辦證實:已一審公開宣判

黃耀輝/特別預算浮濫 政府卡死救命錢

四月三日花蓮發生近廿五年來最大的地震,造成重大災情與損失。蔡英文總統遲至一周後才到災區探視,民進黨則是哀事喜辦,趁災搗亂,玩起放假訊息的「認知作戰」。

認知作戰的第一步就是,先由綠媒引述「不具名官員」的惡意放話,把藍、白立委的預算法八十三條修正案,故意曲解為:對應花蓮地震,行政部門要緊急救災或支應災後重建,會被「卡死救命錢」,且「發生地震等,無法預支救災經費」。接著「甲級動員」名嘴、主筆及側翼網軍,鋪天蓋地對在野黨口誅筆伐。最後再由行政院的橡皮圖章、民進黨立院黨團召開記者會,再公然說謊,惡意栽贓,矇騙國人。執政黨有系統、組織的放送假訊息,行徑直如詐騙集團,和親綠法律學者「維護官員說謊的權利」的論調,相映成趣。

真相是,現行的預算法八十三條,是規範行政院得提出特別預算的四款條件:國防緊急設施或戰爭、經濟重大變故、重大災變等三款,以及第四款「不定期或數年一次之重大政事」。九二一震災、八八水災、新冠疫情或是戰機採購、提升戰力等等,就是依據前三款等屬於「特別、緊急、重大」情事,而編列特別預算。

用腳趾頭想也知道,藍白綠委所提的修正案,不可能去刪除國防緊急或戰爭、經濟重大變故、重大災變這三款。倒是柯建銘等綠委,早在民國八十四年聲請特別預算釋憲時,認為公共建設、採購戰機為事先已可確定,應納入年度總預算內,而「反對」以緊急重大工程、國防緊急為名編列特別預算。事實上,蔡政府根本就「無意」就花蓮震災提出特別預算,且還有預備金、追加預算、移緩濟急等手段應急;而就算要提特別預算,也不受修正案影響。因此,執政黨捏造的「卡死救命錢」說法,可謂齷齪惡毒,其心可誅!

在野黨的修正案,只是要刪除第四款的「不定期或數年一次之重大政事」而已,因為該款既不緊急,更不特別,反而成了蔡政府把「超徵」的稅收「超花」的巧門便道。

蔡政府任內超徵了一點八兆的稅收,蔡總統得意地說:「我花很多錢是事實,但是我有本錢」,於是就編列了史上最鉅額的二點五七兆特別預算。以「不定期或數年一次之重大政事」為名,編列八四○○億元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就占了三分之一。以致於蔡政府債務餘額超過六兆,加上前瞻建設第三、四期,因在執行中或進度落後,尚未實現的債務四千億以及一一三年度預算案舉債近三千億,等於蔡政府債留子孫其實增加了一點三兆。

有鑑於蔡政府特別預算浮濫,已造成柯建銘民國八十四年聲請釋憲擔心的結果:「影響國家有限資源分配及加重人民負擔,甚至造成政府財政危機或財政破產」,為免「被民進黨卡死救命錢」,藍白立委務必團結一致,刪除「不定期或數年一次之重大政事」此一特別預算的破口,才能維護財政紀律,為後代子孫及不測風雲儲備救命錢!

(作者為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

地震 民進黨 花蓮

延伸閱讀

陳美鳳家族日本旅遊驚遇地震 飯店好晃許願大家平安

蔡總統任內特別預算2兆5500億 藍委許宇甄憂國家破產

藍委提修預算法挨批阻救災 王鴻薇點名林佳龍也曾提案

網傳藍委提修預算法斷救災經費 國民黨批:吃人血饅頭

相關新聞

黃耀輝/幫您守好荷包 在台灣竟是罪?

自立院刪減中央總預算後,賴政府即全力動員府院黨,透過黨政軍控制的、拿「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費」的綠媒,鋪天蓋地的搞「認知作...

劉大年/兩會後的中國大陸經濟

中國大陸日前舉行全國政協及全國人大,即所謂的兩會。今年的兩會雖然沒有領導班子更迭,但由經濟層面而言,今年正是「十四五規畫...

黃齊元/反霸凌 台灣應不按牌理出牌

最近美國對台灣風向正在改變。美國新任國防部副助理部長達默去年曾表示,台灣問題對美國並非生死攸關,即使「丟了台灣」,美國照...

丁予嘉/T+2應盡速改成T+1

股票市場的交割制度是金融基礎建設的核心環節。交割制度(Settlement)是指交易完成後,證券與資金的結算周期。「交易...

詹文男/AI版的窮人創新

好友老張是科技趨勢專家,常跟筆者分享產業動態。最近他跟我說,中國有家叫深度求索(DeepSeek)的公司,在春節期間展示...

陳國樑/破解結構性稅收超徵:四大策略

一○三年以來的十一年間,有十年出現稅收超徵的情形,預算短估的稅收金額合共高達二點六兆元;此一現象顯示,稅收超徵已然為結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