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凌晨規模6.1地震 國家級警報響 氣象署:403餘震 還無法平靜結束

滯留鋒徘徊全台雷雨 吳德榮:今明兩天慎防對流致災

《文化臺中》為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定期出版之季刊,於1月、4月、7月及10月出刊,主題為臺中文創、社區營造、文學與閱讀、文化資產、視覺藝術及表演藝術等,引領民眾親近、認識臺中豐厚的文化內涵。

文化臺中

追蹤
《文化臺中》為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定期出版之季刊,於1月、4月、7月及10月出刊,主題為臺中文創、社區營造、文學與閱讀、文化資產、視覺藝術及表演藝術等,引領民眾親近、認識臺中豐厚的文化內涵。
39篇文章

最新文章

最多瀏覽

楊宜真帶領台中室內合唱團獲得第34屆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唱獎」 【圖‧楊宜真】

人生中最好的禮物 楊宜真的指揮之路

  臨近年末的黃昏時分,熟成金黃的風與鳥鳴混聲合唱,喧囂的人車如同交響樂章中跳躍的音符,演繹著華燈初上後絢麗的臺中風景。位於臺中市中區雙十路一段,與具有百年歷史臺灣最老書店「瑞成書局」相鄰的「台中室內合唱團」,自2002年成立迄今已有22年,在藝術總監楊宜真的帶領下,從僅有的團員12人成長為13組合唱團,邁向蛻變與茁壯的過程。

56 雜誌
黃海 【圖‧張晉豪】

黃海的科幻文學旅程

  有國內兒童科幻創作第一人之譽的黃海,近一甲子以來,以簡潔流暢的文筆,加上豐富的「科學知識」,帶領許多孩子搭乘太空船航向宇

151 雜誌

基督救恩之光教會

  位於北區進化路的基督救恩之光教會,清水模外觀低調不張揚,卻總能吸引路過的人忍不住多看兩眼。事實上,這兩棟由7座橋相連接的建築,出自同是基督徒的建築名師廖偉立之手,曾獲「遠東綠建築獎」、「臺灣建築佳作」等多項建築獎的肯定。

48 雜誌
回甘 Aftertaste 【圖‧張晉豪】

回甘 Aftertaste

  一種甘醇總是讓人一再回味。位在南屯區的「回甘」,乘載著對於書本與餐飲的熱情,為這片土地獻上最真摯的關懷,在這棟以老屋改建的有機空間中,團隊精心挑選書單、規劃主題書展,認真調製飲品、研發餐點,並舉辦各類型的講座、演出,無非就是希望每位造訪者能一再回訪,透過思想上的擾動,開啟對於臺灣、對於世界的新視野。

47 雜誌
演出當下流行喜洋洋卡通劇,受到小朋友的熱烈歡迎。 【圖‧小青蛙劇團】

小青蛙劇團用戲劇與親子共樂

  「戲可以暫停,但不能不演;經費可以拮据,但團員一個都不能跑。」在港區藝術中心駐館的小青蛙劇團,抱定這樣的信念,度過新冠疫情的危機,咬緊牙關過寒冬,冬眠過後,更加奮起活躍,為兒童帶來歡樂。

125 雜誌
陳銀輝是臺灣戰後第一代藝術家代表之一 【圖‧陳銀輝】

一代國寶陳銀輝 93歲雲遊

臺灣戰後第一代畫家陳銀輝教授(1931—2024),於2024年1月8日病逝,享耆壽93歲,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1月20日出席告別式,並代表頒贈總統褒揚令,由陳銀輝之子陳柏辰代表受贈,告別一代國寶。

62 雜誌
清水眷村出生的封德屏馳騁文壇超過40載 【圖‧封德屏】

峰頂上的曦光 封德屏

封德屏(1953~)成長於清水小鎮的眷村宿舍,士官長父親微薄的薪俸難以撐持一家七口的生計,母親堅毅地承攬洗燙美軍衣服、編織髮網、開雜貨店等不同工作,忙裡忙外的清麗身影如一道曦光,總讓屋內傳來客人的歡聲笑語、讓孩童期盼下一次高潮迭起的故事,也讓巷弄間飄散著紅燒魚、麻婆豆腐、泡菜炒牛肉的香味,留下客人完食後昂揚的嘴角。

202 雜誌
因應團內「馬二代」陸續誕生而打造的親子遊戲室 【圖‧張晉豪】

站上世界的舞臺 林智偉

近年來「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簡稱FOCA)這個名字,在全世界的表演藝術圈打響了知名度,一個來自臺灣的馬戲團在短短幾年內,走遍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英國愛丁堡藝穗節、日本瀨戶內創意馬戲節等各國知名藝術活動,更擁有全臺首座巨型馬戲篷,舉辦亞洲最具規模的馬戲藝術節。益民路上最皮的那個

138 雜誌
(由左至右)江榮富理事長、林淑鈴執行長、作家林德俊與韋瑋努力投入桐林的社造與創生...

霧峰區桐林社區 生態與人文地景交織出的小步舞曲

陽光錯落在桐林社區發展協會的牆上,動物剪影在牆上彷彿與這片山林在對話,經過了20多年的打拚,桐林社區的初衷始終如一:延續,讓動物與人都能在這片土地上和平共存。

317 雜誌
廖淑芬擔任行動圖書車司機近12年 【圖‧張晉豪】

開進偏鄉的小小圖書館

結束了一整天的奔波,行動圖書車在夕陽下緩緩駛入新社分館,司機廖淑芬做完工作紀錄後,下車檢查車輛與書籍情形,回到辦公室進行書籍的建檔、歸位後才下班,這是她近12年的工作日常。

109 雜誌
老宅隱身臺中州廳後方民生路56 巷,看到大片九重葛花牆就知道老宅到了。 【圖‧民...

民生路老宅56-3

當臺中州廳的修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州廳身後有幢穿著一襲九重葛洋裝的老宅,優雅地坐落在民生路56巷中,在主人Ivy的細心照料下,成為了許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們,下班後得以喘息、療癒的小天地。

158 雜誌
親切提供讀者各項服務 【圖‧張晉豪】

市圖館員的充實一天

愛書人能在書香滿園的圖書館工作,令人羨慕;事實上,在圖書館上班,並非只有看書而已。臺中市立圖書館館員何玉珮開玩笑的說,她每天確實有看不完的書,但也忙到僅僅能看看封面,不過天天能接觸到書,聞到書香,心情還是很愉悅,還有不少讓人感動的溫馨故事。

122 雜誌
中興社區以鐵雕製作的蜻蜓入口意象十分生動 【圖‧蘇大衛】

太平中興社區鐵雕文創火花

  「當打鐵遇上文創,會迸出什麼樣的火花?」 太平中興社區推動地方產業振興,歷經16年淬鍊浴火重生,讓鐵工產業從土法煉鋼走進藝術的殿堂,進而發光發熱。這個「成功翻轉黑手仔窟」的傳奇故事,不僅為社區再造找到一條出路,也孕育太平鐵工藝術節的誕生,為地方創生發展樹立新的標竿。

120 雜誌
留白計畫 blank plan 建築成為打卡熱點 【圖‧留白計畫】

留白計畫、實心裡生活什物店/島作

  繁忙枯燥的現代生活中,「儀式感」顯得更加重要,也許是晚餐後跟伴侶在家公園散步,或是上班打卡後泡杯咖啡。然而有沒有可能透過創意,為生活增添儀式感,帶來具象化的幸福?由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所舉辦的「創意台中」,今年就將主題聚焦於「幸福臺中儀式感」,透過多組團隊,為生活挖掘更多的靈感,並看見臺中創意產業驚人的創造力。讓我們透過本屆兩組創意團隊的專訪,一窺今年「創意台中」從儀式感中帶來的幸福魔力吧!

190 雜誌
比度咖啡屋與答母森林發酵工坊坐落於大安溪畔 【圖‧張晉豪】

比度咖啡屋、答母森林發酵工坊

  景觀餐廳也可以成為文化傳承的基地?比度咖啡屋與答母森林發酵工坊就坐落在達觀部落的大安溪、香川溪匯流處,田小君與丈夫透過原鄉食材與傳統的料理方式,一路上努力研發嘗試,希望將代代相傳的先人智慧,以及泰雅族的GAGA精神,從大安溪谷裡發揚光大。

543 雜誌
讓千年翡翠青瓷稀少族裔自夢幻中醒來-何志隆 【圖‧何志隆】

何志隆 再現翡翠青瓷的浴火鳳凰

工作室設在臺東的兩岸知名的陶藝家何志隆,以精湛的工法,將自西漢以來便失傳的「翡翠青瓷」,重現新生命,成為驚世傑作。他認為臺中市的文化氣場很適合創作,因而在臺中工業區設立展示中心,開啟與臺中的緣分。

315 雜誌
膠筏為漁民的重要謀生工具 【圖‧鄭清海】

大安港老街 走讀文化散步趣

  大安區位於臺中市的西北角,因地形的因素,入秋後盛行東北季風,雨少乾燥,風勢強勁,最大風速可達12級風以上,令人難以招架,甚至影響日常生活與農作生產,因此臨海地區田埂隙地間常見的防風樹林,成為田野風光的一項景觀特色。

1157 雜誌
去國離鄉三十年,一切彷彿仍如昨日。 【圖‧梁金群】

梁金群:我從雨林野村來闖蕩文化城

 出身馬來西亞熱帶雨林旁的小村莊,梁金群來到臺中讀大學,勤於筆耕,屢屢攻下各項文學獎,並已出版了四本散文集及小說,在文學界闖出了一片天地;梁金群的文學人生,充滿傳奇色彩,耐人咀嚼。

97 雜誌
定居大坑山區後終於完成工作室與住家合一的夢想 【圖‧張晉豪】

畢森德、陳映潔 異國神仙眷侶的創作旅程

在臺中居住20多年的異國神仙眷侶畢森德和陳映潔,都很喜歡臺中的創作環境,來自美國的畢森德,因為語言的隔閡,特別有感,直說臺中貴人很多,讓他在藝術創作上得到許多人的幫助,心中一直充滿感恩之情。

152 雜誌
《本日公休》電影劇照 【圖‧傅天余】

專屬臺中的故事 鏡頭外的舊城印象

臺中土生土長的傅天余導演,經歷求學、進修、工作,在全世界繞了一大圈,終究回到故鄉,在老家拍攝《本日公休》這部感人的電影作品,然而鏡頭外的她,對於臺中又有著怎樣的城市印象呢?

380 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