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公司電腦還在用Windows XP是老闆摳?內行曝無奈:並非省錢才不換

4支4轟垮勇士!大谷加盟道奇首次單場雙響砲 本季10轟並列大聯盟第一

台大研究發現 空汙罹肺癌風險高於吸菸

房地產低迷拖累 中國Q1土地財政收入年減6.7%

中國房地產市場低迷拖累土地財政收入。中國財政部統計數據顯示,第1季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中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為人民幣8147億元(約新台幣3兆9920億元),年減6.7%。示意圖。中新社
中國房地產市場低迷拖累土地財政收入。中國財政部統計數據顯示,第1季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中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為人民幣8147億元(約新台幣3兆9920億元),年減6.7%。示意圖。中新社

中國房地產市場低迷拖累土地財政收入。中國財政部統計數據顯示,第1季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中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為人民幣8147億元(約新台幣3兆9920億元),年減6.7%。

中國地方政府收入仰賴土地財政收入,房地產市場低迷導致土地財政收入驟減。

第一財經24日報導指出,中國財政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第1季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中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為8147億元,年減6.7%;3月份單月相較去年同期,驟減21%。

報導指出,去年第1季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年減率為27%,今年第1季降幅明顯縮小,不過仍是呈現負成長狀態,這也低於今年初中央與地方預算對於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的預期。

報導提到,官方統計數據有其侷限性,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為反應滯後資料,從合約簽訂到款項付清,恐有1個月至1年的時間落差;所以也可從市場機構統計土地出讓金資料去觀察目前土地成交情況。

民生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譚逸鳴團隊研究報告指出,今年第1季全中國土地出讓金年減14%,顯示土地出讓收入持續承壓,這與房地產市場低迷相關。房地產銷售面積、價格下降,開發商資金持續緊張,使得地方土地財政收入下降。

譚逸鳴發現,從土地出讓金第1季資料來看,上海、北京、福建、山東、重慶、陝西等地土地出讓金出現明顯成長;廣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河南等地土地出讓金則出現明顯下滑。

譚逸鳴指出,從各省的拿地房企屬性來看,去年第1季全國範圍內,國有企業拿地占比為67%;今年第1季,國有企業拿地占比飆升達82%,國有企業拿地的金額出現大幅成長。

報導強調,在政府性基金收入中,有近9成收入來自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022年、2023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分別下降23.3%、13.2%,外界預期,今年可望止跌,不過由於房地產市場不穩定,大幅增加收入仍有難度。

北京 房地產

延伸閱讀

阻農民種地 內蒙村幹部:先交錢 別提法 我不懂

內蒙村幹部阻春耕「額外付錢」非個例 有農戶已繳7萬

國土計畫不能再延後 環團盼準時上路

台積電、華泰名品城投資帶動嘉義房市 建築業砸重金市區獵地

相關新聞

幣安趙長鵬認洗錢「判刑4個月」 擁1.4兆成為美監獄史上最有錢囚犯

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創辦人趙長鵬,去年在美國承認洗錢罪後,於4月30日被判處監禁4個月,遠低於控...

陸國台辦:盼台灣方面恢復海上客運5航線與擴大30航點

大陸官方28日對兩岸人員往來有諸多措施,最新消息是大陸已經透過兩會機制,促請我方恢復兩岸海上客運直航以及擴大恢復空中客運...

雷軍向比亞迪董座展示小米SU7 力邀合作「搞生態」

北京車展本月25日起登場,是疫情後首次復辦,眾多大陸車企同場較勁。不過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26日前往近期首發新車的小米汽車...

ECAF取消? 國台辦:如民進黨拒不悔改,支持進一步措施

國台辦今舉行例行記者會,發言人朱鳳蓮再被問到ECAF早收清單是否取消的問題時回應表示,如果民進黨頑固堅持台獨,拒不悔改,...

導讀《香港製造》:美國羅斯福新政如何「經營」香港?

冷戰時代是本書跨商故事的重要背景。除了跨商之外,故事的另一重要元素,是美國透過非國家組織渠道進行的對外援助。冷戰形勢固然是美國以此作為國際外交政策骨幹的重要成因,但這種國際關係戰略思維早在一九三〇年代成形。在此略為介紹美國歷史學家埃布拉德(David Ekbladh)的著作The Great American Mission: Modern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n American World Order,提供更多脈絡,以便理解美國對港影響,乃至「香港模式」之構成。

受陸司法機關打壓 Z-library註銷所有社交平台帳號

免費電子書網站「Z-library」近期遭中國大陸司法機關打擊,營運志工遭公安約談,官方社群平台先後發表聲明,不再接受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