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警官帶92歲母進香…追分站長拒輪椅進月台 還要求老母起立

末日爆炸危機?以色列與伊朗「核武對峙」預測

MiLB/張育成雙安手感升溫 鄧愷威2.2局核爆6分挨滿貫

百大漁青張博仁打造漁創客基地 聯手澄田公司啟動沿海創生行動

百大漁青張博仁(左二)翻轉養殖業傳統,在彌陀成立漁人隊、漁創客,漁創客更是全國首創讓有志青年能夠得到完整培訓的養殖創業基地。(攝影/Carter)
百大漁青張博仁(左二)翻轉養殖業傳統,在彌陀成立漁人隊、漁創客,漁創客更是全國首創讓有志青年能夠得到完整培訓的養殖創業基地。(攝影/Carter)

【◎文/陳婷芳 ◎攝影/Carter ◎圖片提供/澄田整合規劃】

百大漁青張博仁實踐產業六級化培育漁業青年生力軍

  日復一日的養殖漁業最能深刻感受四季更迭變化。立春後,不必再忍受凜冬冷風刺骨、也不受炎夏頂著烈日曝曬,是魚塭工作最舒適的時節。跟隨百大漁青張博仁來到漁場,講述他的彌陀漁事。

張博仁運用大自然的循環海水,以極低密度的混養多種養殖物種,仿造最自然的生態鏈。(攝影/Carter)
張博仁運用大自然的循環海水,以極低密度的混養多種養殖物種,仿造最自然的生態鏈。(攝影/Carter)

  張博仁視彌陀為一塊寶地,有漯底山又鄰近濱海,擁有豐富且多樣的天然觀光資源,身為在地養殖漁業第三代的他,不斷思考著如何將當地養殖漁業實力與觀光資源結合,扭轉人們對這片好山、好水,卻好無聊的刻板印象,解決青年人口外流問題,協助彌陀地區創生發展。

撈上岸的無垢海水生態白蝦立刻進入規格分級。(攝影/Carter)
撈上岸的無垢海水生態白蝦立刻進入規格分級。(攝影/Carter)

  醫學院臨床營養與生物工程研究背景的張博仁,2010年返回家鄉彌陀,接手父親的養殖漁業。他運用所學改善魚塭環境,仿造自然生態,力行海水無垢生態養殖技術,由裡到外精進養殖業體質。他也致力打造培育青年漁民的「漁人隊」,是一個平均年齡21至25歲的水產養殖工作團隊,可說是南臺灣培育漁業「青年生力軍」的大本營。另外,也成立青創基地「漁創客」,幫助漁人隊成員接受完整創業培訓,協助優秀漁青獨立創業。而「餘香咖啡」是開設於漁場旁的複合式咖啡廳,以咖啡、新鮮漁產料理為主角,海、港、魚塭景致吸引客人前來。張博仁不僅創造屬於彌陀的經濟效益、也增加就業機會,並提供在地人士創業培訓及教育訓練,自2018年成立以來已培育出60多位人才,其中不乏許多已經獨立創業的青年,是提升在地就業競爭力的重要推手。

餘香咖啡一館位於南寮海邊,除了喝咖啡賞海景,也是食魚教育場域。(攝影/Carter)
餘香咖啡一館位於南寮海邊,除了喝咖啡賞海景,也是食魚教育場域。(攝影/Carter)
無論是海味炸物、名廚聯名料理,餘香咖啡夥伴透過自家食材研發出美味料理,吸引顧客駐足消費。(攝影/Carter)
無論是海味炸物、名廚聯名料理,餘香咖啡夥伴透過自家食材研發出美味料理,吸引顧客駐足消費。(攝影/Carter)

  與其他以社區發展協會為主力的創生案例不同,張博仁是以個人團隊全心投入,而且他的團隊從生產、加工及產品銷售一手包辦,達到一級農漁業、二級工業,三級服務業,全面提升為產業六級化目標。他將地方創生重點放在回歸產業基礎上,早期彌陀因養殖漁業蓬勃發展而繁榮,他致力於回歸當地人的做法:「這塊土地以前怎麼發展,就採取相同模式讓它復甦,希望透過『地產地消』的模式,讓在地產品在地方推廣發酵,促進當地產業永續發展。」而他的理念也正在彌陀地區實踐,協助當地創生發展中,創造就業機會使更多青年回流,盡一己之力回饋家鄉。

張博仁堅守著生產者對消費者應該負的責任,於是創立責任生產平台,期望傳遞正向的想法及經營方式。(攝影/Carter)
張博仁堅守著生產者對消費者應該負的責任,於是創立責任生產平台,期望傳遞正向的想法及經營方式。(攝影/Carter)

澄田整合規劃串接公私部門資源 台17線海線從彌陀、永安、梓官創生

  高雄海線永安、彌陀及梓官等區,每年所推出的石斑魚、虱想起、海鮮節等慶典活動,吸引魚貨攤販們參與,同時匯聚眾多人潮,現場熱鬧帶動買氣。然而,耕耘地方創生多年的澄田整合規劃負責人許維哲卻觀察到,即使每年攤商都相當多,但各地區間攤販及活動類型相似度極高,在招商過程中,本地特色商家難以參與,面臨進入障礙。這讓他開始思考如何讓這些特色商家進入消費大眾眼中,怎樣連結公私部門資源,用創新思維與作法來加強台17線周遭地區的特色發展與知名度。

澄田整合規劃負責人許維哲分享推動地方創生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攝影/Carter)
澄田整合規劃負責人許維哲分享推動地方創生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攝影/Carter)

  許維哲在經歷農村新風貌、社區總體營造、農村再生到地方創生的歷程後,創辦了澄田整合規劃,致力推動地方創生,協助地方青年返鄉投入農漁村再生及食農食魚教育。澄田整合規劃也協助青年漁民返鄉創業,例如引介相關資源輔助張博仁建構責任生產平台,同時強化包裝設計和行銷策略,打造彌陀在地漁業品牌;協助熱愛彌陀的在地青年成立「來趣彌陀創生協會」,自發性於歲末年終聯合在地商家舉辦吃美食送紅包的商圈活動,未來也陪伴青年冀望能媒合公部門資源,爭取不同部會資源增加地方軟硬實力,進而活絡當地商圈。澄田整合規劃近年也協助建立有趣且充滿故事性的場館,如餘香咖啡食魚教育基地與漯底社區的斗笠故事館,這些都是與在地青年攜手創新的成果,而澄田整合規劃居中陪伴在地青年協助實踐創生行動。

「靠海邊生活節」結合彌陀美麗海景與草地廣場,並規劃在地市集、音樂饗宴等,吸引大批民眾參與。(圖片提供/澄田整合規劃)
「靠海邊生活節」結合彌陀美麗海景與草地廣場,並規劃在地市集、音樂饗宴等,吸引大批民眾參與。(圖片提供/澄田整合規劃)

  舉凡彌陀張博仁的漁人隊、永安的蘇班長安心石斑或梓官的李法憲生態農場,都是各鄉鎮創生發展上略有成果的團隊或商家,他們成功的背後共同都有澄田整合規劃的參與。許維哲目前正積極嘗試更進一步的行動策略,並表示:「我們目標其實希望將顧客人流從農漁村的景點導流到農村的街區,活絡街區的商家,這樣才會讓地方產業有活水進來。」

澄田整合規劃負責人許維哲積極嘗試進行台17線海線的串連。(攝影/Carter)
澄田整合規劃負責人許維哲積極嘗試進行台17線海線的串連。(攝影/Carter)

  澄田整合規劃近年從高雄出發,與地方青年及社區共同努力,自發性籌辦的彌陀靠海邊生活節、梓官梓感農村文化節、永安新港社區的尻海風漁夫生活節,慢慢串連台17線海線,期待未來能從臺南學甲、將軍一路連結高雄永安、彌陀、梓官,再到左營、哈瑪星、林園,往南則到屏東東港、枋寮,促成沿線的地方青年商家合作,透過國發會、農業部、文化部及各種資源力量,將海濱沿線接連創新,展現出高雄漁村再生,令人耳目一新的精采活力。

• 漁人隊

FB:漁人隊

• 漁創客

FB:漁創客

• 餘香咖啡

地址:高雄市彌陀區南寮路光明巷31-1號

電話:0925-899-091

時間:13:00~18:00

FB:餘香咖啡

• 澄田整合規劃

FB:澄田整合規劃

• 責任生產

FB:責任生產

【完整內容請見《高雄畫刊》2024年No.03】

延伸閱讀

86歲阿公差點命喪墓仔埔 致親筆信表揚高雄員警救命情

營建缺工嚴峻 水利署鼓勵年輕人投入傳統工藝創生

憾事!南市麻豆8旬老翁疑跌落自家魚塭溺斃

獨/為參選高雄市長準備? 立委邱志偉今成立彌陀服務處

相關新聞

孩子們的快樂基地

今年兒童節,高雄把送給每一位小朋友的禮物變「大」了!

高雄化身大型海洋樂園!兒童節邀大小朋友來場海洋「大」冒險

迎接4月兒童節假期,高雄為每位小朋友準備了難忘的兒童節禮物,把整座海洋城市變成孩子專屬的遊樂園,於4月4日至7日一連四天,以《2024海洋童樂會 高雄總動員》與所有大小朋友同樂。

搭乘輕軌踩點柴山休憩廊道 收藏城市風光

搭著輕軌逛駁二、到光榮碼頭已經逐漸成為高雄觀光顯學,而現在有越來越多高雄在地人發現,原來搭著輕軌到鼓山站,也能輕鬆爬柴山,登山運動亦能完成淨零減碳。

從山谷唱進世界舞臺 尼布恩合唱團

2023年7月,來自高雄六龜的尼布恩合唱團,以改編平埔族及布農族古調的自創曲目,在世界合唱大賽上大放異彩,擊敗眾多國家勇奪「公開組」金牌。半年後的現在,團員已緊鑼密鼓投入今年度賽事,合唱團指揮陳俊志預告,這次將以在地客家歌謠應戰,讓世界再次聽見臺灣!

溪寮國小自然美學 「家鄉記憶步道」深刻土地情感

「這是我們的逃學步道。」大寮區溪寮國小學童笑鬧著,在桃花心木林下的步道奔跑嬉戲。溪寮國小江忠鵬校長談起步道改造緣起,是透過「教育部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重現綠蔭風光,為孩子營造一條「充滿家鄉記憶的步道」,走進林蔭步道、穿過橋梁,接著踏上水圳旁的綠帶,在田間學習農作,加深對家鄉土地的認識。

當代文青小農 新上國小教室花臺變菜圃

位於左營區的新上國小結合食農教育與美感教育,近9年來在校園內種植超過70種以上蔬果,全校師生化身城市當代文青小農,透過蔬果種植培育學生綜合素養,引導學生挖掘問題、誘發思考及主動學習等,期間深耕校園藝術教育更獲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肯定,並將「教室小農」教學經驗整理成書《一步蔬果‧小農雜學力》,是一本校園食農最前線的實務全紀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