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退學率連年上升 拒學風暴席捲校園

高中職休退學率連年上升,學生拒學背後成因複雜,除了「志趣不合」,疫情也讓窩居在家的拒學人數明顯增加。記者劉學聖/攝影
高中職休退學率連年上升,學生拒學背後成因複雜,除了「志趣不合」,疫情也讓窩居在家的拒學人數明顯增加。記者劉學聖/攝影

台灣學生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拒學風暴。教育部統計,高中職休退學率連年上升,一○九學年度逾二點二萬人,其中志趣不合是學生休學主要原因,占休學生人數近五成。聯合報採訪多位休學生,發現「志趣不合」背後成因複雜,升學壓力、師生霸凌、僵化學習方式等都是推力,讓愈來愈多學生選擇離開校園。

教部統計,高級中等學校退學人數從一○○學年度的八二九○人,增至一○九學年的一萬二五七人,增加一九六七人;休學人數從一○○學年度的一萬一○○八人,增至一○九學年一萬二六四二人,增加一六三四人。

國中輟學率好轉 疑有黑數

高中職休退學率 製表/游昊耘
高中職休退學率 製表/游昊耘
國中輟學的狀況從數據上看似好轉,但是許多國中教師都認為「背後有黑數」。教育部統計,國中輟學率從一○○學年度的百分之零點五五下降至一一○學年度的百分之零點卅三,人數減少二八四九人。一位不具名的中部國中輔導教師表示,為規避地方教育局檢討,部分學校會說服拒學生家長幫忙請假,技巧性降低通報量,卻沒有真正解決問題。

日韓拒學人數 近年也激增

拒學風暴不只席捲台灣,鄰近的日韓拒學人數也激增。日本文科省統計,不登校人數連九年攀升,二○二一年達廿四萬人,為歷年最高。南韓性別平等和家庭部二○二一年調查,輟學生有五成六為高中生,主因為「學校教育缺乏必要性」,占三成八。

台北市永春高中校長林春煌表示,國外考試已逐漸鬆綁形式,但台灣的升學大考依然採用限時紙筆測驗,教學現場追求高效解題方法,只要學生跟不上、成績不佳,就會被菁英主義的社會環境貼上負面標籤,學生長期挫敗就容易拒學。

校園內的惡意與排擠也讓學生對體制失望。多位學生表示,在校曾因過動症,或長處不在學科、與班上格格不入,被教師言語針對或帶頭排擠。

專家:應提供更多學習選擇

疫情遠距教學過後,教師更觀察到窩居在家的拒學生人數明顯增加。彰化縣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社工師朱柔慈表示,許多學生在疫情時已習慣在家上課,回學校還要適應團體生活、調整作息,抗拒出門的學生因此上升。

高雄市岡山國中校長徐東弘說,過去在外遊蕩的中輟生多靠警政協尋帶回學校,但現在愈來愈多拒學生因心理因素窩居在家,中輟通報系統應導入心理輔導資源協助;Only實驗教育機構創辦人蕭典義表示,許多拒學生在校經歷挫敗,強迫返校只會讓陰影更深,學校輔導系統要加強對自學的了解,家長也要放下學歷至上的思維,提供更多學習選擇。

聯合報今起一連三天刊出「拒學風暴」系列報導,深入剖析拒學現象與背後的成因,期盼每一位學生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延伸閱讀:

拒學風暴正席捲台灣!高壓升學、休退學高達2.2萬人,教育政策忽略了什麼?

拒學 疫情

延伸閱讀

侯友宜以日韓捨棄百年恩怨類比兩岸 民進黨:混淆視聽

南韓派團考察福島核廢水 日韓同意為期4天

遭爆學歷造假!王思佳還原「休學原因」 怒嗆爆料者

虎航推母親節快閃優惠!日韓泰單程未稅最低只要1099元起快衝

相關新聞

體制僵化 特殊生被推出校園外

「念不下去就休學,沒有人逼你來。」南部某高職班導師在開學第一天,對著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亞斯伯格症的小羊(化名)這樣說...

休退學率連年上升 拒學風暴席捲校園

台灣學生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拒學風暴。教育部統計,高中職休退學率連年上升,一○九學年度逾二點二萬人,其中志趣不合是學生休學主...

升學罩頂 拒學生逃離學習挫敗

「一踏進學校,頭上就會出現一把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的刀子…。」自學生劉伂沂回想過去拒學的日子,依舊慶幸高二離開資優班的...

新加坡關注弱勢/社區幫助拒學生回校

為防止學生因情緒、課業壓力等心理問題掉入拒學深淵,星港政府與世界頂大都祭出多種解方,強化校園輔導,提供學生更多支持與協助...

澳洲自學風/遠端教育 為拒學開扇門

澳洲早在一九九○年代就興起自學風潮,近年來更是快速增長,形式也愈趨多元。自學生從二○一一年將近萬人,成長到二○二一年的二...

撥開迷霧 在自學汪洋「找活著意義」

高中自學生小娜(化名)考完國中會考後即選擇自學,她形容自學就像被丟到一片汪洋,雖然會迷茫,但撥開迷霧後,終於找到活著的意...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