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退學率連年上升 拒學風暴席捲校園

台灣學生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拒學風暴。教育部統計,高中職休退學率連年上升,一○九學年度逾二點二萬人,其中志趣不合是學生休學主要原因,占休學生人數近五成。聯合報採訪多位休學生,發現「志趣不合」背後成因複雜,升學壓力、師生霸凌、僵化學習方式等都是推力,讓愈來愈多學生選擇離開校園。
教部統計,高級中等學校退學人數從一○○學年度的八二九○人,增至一○九學年的一萬二五七人,增加一九六七人;休學人數從一○○學年度的一萬一○○八人,增至一○九學年一萬二六四二人,增加一六三四人。
國中輟學率好轉 疑有黑數
日韓拒學人數 近年也激增
拒學風暴不只席捲台灣,鄰近的日韓拒學人數也激增。日本文科省統計,不登校人數連九年攀升,二○二一年達廿四萬人,為歷年最高。南韓性別平等和家庭部二○二一年調查,輟學生有五成六為高中生,主因為「學校教育缺乏必要性」,占三成八。
台北市永春高中校長林春煌表示,國外考試已逐漸鬆綁形式,但台灣的升學大考依然採用限時紙筆測驗,教學現場追求高效解題方法,只要學生跟不上、成績不佳,就會被菁英主義的社會環境貼上負面標籤,學生長期挫敗就容易拒學。
校園內的惡意與排擠也讓學生對體制失望。多位學生表示,在校曾因過動症,或長處不在學科、與班上格格不入,被教師言語針對或帶頭排擠。
專家:應提供更多學習選擇
疫情遠距教學過後,教師更觀察到窩居在家的拒學生人數明顯增加。彰化縣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社工師朱柔慈表示,許多學生在疫情時已習慣在家上課,回學校還要適應團體生活、調整作息,抗拒出門的學生因此上升。
高雄市岡山國中校長徐東弘說,過去在外遊蕩的中輟生多靠警政協尋帶回學校,但現在愈來愈多拒學生因心理因素窩居在家,中輟通報系統應導入心理輔導資源協助;Only實驗教育機構創辦人蕭典義表示,許多拒學生在校經歷挫敗,強迫返校只會讓陰影更深,學校輔導系統要加強對自學的了解,家長也要放下學歷至上的思維,提供更多學習選擇。
聯合報今起一連三天刊出「拒學風暴」系列報導,深入剖析拒學現象與背後的成因,期盼每一位學生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延伸閱讀:拒學風暴正席捲台灣!高壓升學、休退學高達2.2萬人,教育政策忽略了什麼?
▪ 【專題】數位原生世代大揭密 青少年邊玩邊學的網路世界
▪ 【專訪】從小「超愛講話」斜槓學生兼網紅 她如何做到14歲YT就有8.6萬訂閱?
▪ 【專訪】親子3C衝突一招化解 媽媽「不窺探」的溫柔:社群就是孩子另一張臉
▪ 【專訪】青少年社群成癮逼瘋爸媽?心理師的殘酷領悟:快50歲感覺快被淘汰
▪ 【專訪】高三生YTR企劃拍片剪輯一手包!父母默默關注、大方贊助設備
▪ 【專訪】社群如雙面刃有好事有壞事 高三生愛用Study With Me讀書變自律!
▪ 「數位原生世代」學習神器調查 直播「讀書」竟有百萬人搶看?
▪ 【街訪】封鎖爸媽的原因竟是...青少年都在用的APP你聽過幾個?
▪ 【街訪】學霸都下載什麼App? 直擊Z世代數位學習工具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