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不斷更新/台東、連江宣布放颱風假 9縣市明日停班課

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出爐 3學者共獲殊榮

亞運籃球/守不住「約旦Kobe」 中華隊落銅牌戰

俄烏戰爭有望在今年結束?外媒揭3原因使中國「不抱期望」

圖為烏克蘭士兵在巴赫姆特(Bakhmut)前線的戰壕中運送物資。美聯社
圖為烏克蘭士兵在巴赫姆特(Bakhmut)前線的戰壕中運送物資。美聯社

美國之音今天刊登華府智庫學者孫韻有關中國斡旋俄烏戰爭的文章指出,因應國際情勢變化,目前中國的重中之重並非盡早結束戰爭,戰爭拖延對中國也有好處,包括讓俄羅斯增加依賴,並對美國掣肘。

現任華府智庫史汀生研究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項目主任的孫韻在文章指出,今年以來中國就俄烏戰爭展開一連串外交斡旋。先是在今年2月24日俄烏戰爭1週年公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接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下旬訪問俄羅斯。

4月26日,習近平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通電話,3週後中國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曾任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長達10年的特使李輝訪問烏克蘭、波蘭、俄羅斯等5國。

不過,在這些外交行動背後,中國對戰爭會在近期─像是今年內結束,並不抱太大期望。

文章指出,按中國的分析至少有3個原因,一是目前對俄羅斯或烏克蘭來說,戰爭還未到耗盡彼此元氣,所以雙方都不願回到談判桌;二是目前雙方都沒有結束戰爭的意願,澤倫斯基已多次表明絕不會以交出領土來換取結束戰爭。但很多中方分析人士認為,要結束戰爭便需烏克蘭放棄部分領土。

三是中國認為包括美國在內的北約源源不斷地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和援助,使戰爭不能結束;同時更讓中方耿耿於懷的是,中方並沒有軍援俄羅斯,卻被扣上「支持俄羅斯」的帽子。

孫韻認為,由此產生一系列關於大國關係、實力均衡、戰略競爭的聯想,影響中方對於結束戰爭條件的判斷。

孫韻指出,2022年中國倒想戰爭迅速結束,因為戰爭爆發後中國承受的國際壓力突然大增,面對西方國家要求譴責俄羅斯,又難與俄羅斯劃清線。所以中國曾期待俄烏戰爭迅速結束,從而改善中國外部政治環境和經濟關係。

但到了2023年,國際情勢出現變化,中國面對的國際壓力減少,如歐洲從反對中國在俄烏戰爭的立場,轉向爭取中國支持,向俄羅斯施壓及為戰爭結束發揮建設性作用,這都增加了中國對歐的外交籌碼,以爭取歐洲在美中競爭中保持中立。

所以目前對中國來說,重中之重並不是盡早結束戰爭,而是如何在戰爭中實現外交戰略目標最大化。這包括爭取歐洲的支持、塑造中國「中立誠實」的外交斡旋形象、展現習近平「全球安全倡議」的核心智慧和重大成就。

孫韻分析,俄烏戰爭拖延下去對中國既有挑戰也有好處。客觀上,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對全球供應鏈的破壞、對中國外交形成的壓力,乃至國際政治鬥爭進一步激化,都對中國構成重大挑戰和潛在傷害。

但另一方面,俄羅斯不可避免的衰落及對中國的依賴、讓中國在中亞、北極、乃至世界其他地區影響力的擴大、美國與中國競爭不得不兼顧中俄的掣肘,為中國帶來好處。

烏克蘭 俄羅斯 俄烏戰爭 美國 北京 習近平

延伸閱讀

岸田不排除晤習近平 中日協調防長會

G7廣島峰會閉幕 巴西增進與日印澳雙邊關係

拜登:澤倫斯基明確保證F-16不會攻擊俄羅斯領土

G7提前發布聯合公報 因為有人搶走焦點

相關新聞

援烏彈藥告急!北約軍委主席:軍火庫存「已看得到桶子底部」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北約組織和英國官員3日示警,西方國家軍方用以援助烏克蘭的彈藥枯竭,呼籲北約會員國增加軍...

不再線上教學!哈爾科夫將建地下學校 維持上學感也符合現代防禦設施

路透報導,烏克蘭東部大城哈爾科夫市(Kharkiv)繼地鐵教室後,宣布建造全國首個地下化學校,保護學童維持日常上學同時免...

繼續打!普亭簽署秋季徵兵令 再徵召13萬人入伍

俄羅斯政府29日公布一份文件顯示,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已簽署一份關於秋季例行徵兵的法令,接下來...

無人機在俄烏戰場大行其道 烏軍將領:移動中部隊無法生存超過十分鐘

商業內幕28日綜合報導,一位烏克蘭高級軍官受訪時表示,在俄烏戰場運作的無人機數量龐大,加上提供即時成像與位置的戰場管理系...

遊說加碼援烏 澤倫斯基再訪美

白宮十五日宣布,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廿一日將在華府會晤美國總統拜登,也將去國會山莊和國會議員會談。此行將是他自俄烏戰爭爆發...

沒正確理解世界 轟中國與印度「智能低下」?烏總統顧問回應有玄機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高級顧問波多利雅科(Mykhailo Podolyak)日前接受專訪時,疑似抨擊中國大陸與印度「智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