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9成餘震發生在嶺頂斷層 台大學者指短期內恐震不停…籲注意「3斷層段」

地點選擇有深意?陸政協主席王滬寧將見傅崐萁 兩岸旅遊成焦點

幫兒子買儲蓄險期滿領回400萬! 國稅局竟「補稅與罰款」共31萬…專家教戰避雷

一張6年期的儲蓄險,年繳保費2萬美金,約台幣60萬,6年期滿可領回約台幣400萬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張6年期的儲蓄險,年繳保費2萬美金,約台幣60萬,6年期滿可領回約台幣400萬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林媽媽是一位勤奮且關心兒子未來的母親,她總是想盡辦法為子女打造一個更美好的人生。兒子家豪也非常優秀,希望未來有機會到美國就讀研究所。

某天,林媽媽在手機上看到了一則關於儲蓄險的廣告,她突然覺得這是為兒子規劃未來的一個好方式。於是,她打電話了解更多資訊。

林媽媽咨詢後,得知一張6年期的儲蓄險,年繳保費2萬美金,約台幣60萬,6年期滿可領回約台幣400萬元。

林媽媽認為,這是可以幫助兒子實現夢想,非常理想的方式。

於是,林媽媽以自己為要保人,兒子家豪為被保險人和受益人,購買了這張儲蓄險。

她心中想著,等到6年期滿時,兒子領到這筆,正好可以實現出國留學的夢想。

萬萬沒想到,當6年期滿時領回滿期金,林媽媽收到了國稅局的通知,要求補繳贈與稅

原來林媽媽是要保人,也就是保單所有人,有權解約或變更受益人,所以保單是屬於要保人林媽媽的財產。

兒子是受益人也就是領錢的人,但繳費年度不代表已構成贈與,受益人兒子領到的400萬元,滿期當年度才是國稅局認定的贈與年度。

由於滿期金400萬,已超過每人每年贈與免稅額244萬元,因此將超出的156萬元,贈與稅率10%,補繳贈與稅15.6萬。還因為漏報贈與,國稅局再開罰一倍,罰款15.6萬。

很多人幫子女買多張儲蓄險,就很容易疏忽,而超過每年244萬元的贈與免稅額。或者年初已經做過贈與子女的規劃,之後才發現儲蓄險到期,導致金額相加超額的情況。

從林媽媽的例子,我們會發現投保時,除了考量保險商品,還需注意:正確規劃要保人、被保險人和受益人關係的重要性

贈與稅只討論要保人和受益人間的贈與行為,和被保險人是誰沒有關係。

要保人和受益人是同一人時,受益人領回的是自己的錢,滿期保險金就沒有贈與問題。

當要保人和受益人不同一人,受益人領回錢,國稅局就會認定是要保人贈與給受益人。

所以在投保時,盡量將要保人和受益人規劃為同一人。

但要留意, 要保人是繳保費的人,子女若無繳費能力,即使要保人規劃為子女,保費自然還是由父母支付,金流仍要控制規劃在每人每年贈與244萬元之內才能免稅

◎本文內容已獲 R姐財富方舟-廖嘉紅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保險 儲蓄險 子女 罰款

延伸閱讀

會降息但買債券還是會怕怎辦? 中信金、台新金、富邦金…「7檔債券金控」準備發威!

00929收益分配通知書收到了!股利占比17% 她:很懂投資人怕被課稅

00939昨淨值已超過15元、資本利得0.11元! 她:上巿後找機會再撿便宜

買三千萬房送兒子! 爸媽「用這招」:3個動作贈與稅從250萬變成0元

相關新聞

薪資不如同業…人資主管開大招「歡迎投別家公司履歷」! 作家:權力的腐敗與傲慢也會出現在職場

「這是競爭對手目前所開出的空缺,如果大家覺得公司薪酬不好的話,歡迎大家投遞履歷。」在會議尾聲,這位人資主管放了大絕招!

主動提降職淡出職場…做再多心卻越累「升遷」沒意義! 存股哥:預計36歲「半退休」

如果在工作中無法實現自我價值,那升遷對我來說一點意義都沒有,我也不想眷戀這個職位。

特斯拉盤後股價大漲10%!馬斯克的10%目標定律:學會積極面對90%的失敗

所謂的「10%目標定律」就是設定目標時,只要達到目標的10%,就可以開始行動,不必等到一切條件全然成熟。

月薪高達9萬卻「0存款」問題出在哪? 律師:理財的錢沒有先行保留

有位網友PO文說他月薪9萬元,單身未婚,扣掉房租1.5萬元、孝親費2萬元、就學貸款1萬元,2年間出國4次,沒有存錢,問大家問題在哪裡?

公司內最「面善心惡」的部門是它! 職場老鳥教戰:要把握好三點原則

公司內最「面善心惡」的部門就是「OO」,恰恰好說明了不能交心的理由。

善用銀行貸款「炒房炒股」套利好簡單? 專家:那為什麼不自己炒要給你炒

時不時就會聽到看到有這樣的論調:「要善用銀行,佔銀行的便宜。」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