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客戶全握在台積電 專家:美日韓拚晶圓廠恐是蓋心酸的

陸配亞亞案 學者:法院使兩公約成為打壓異議言論工具

川普不要賠錢貨!美國鐵路虧損有何解方?

川普對中示惠 非對台海讓步

美國總統川普。(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美聯社)

川普宣誓就任美國第四十七屆總統,多位外國元首受邀觀禮。雖然之前川普邀請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其就職典禮,未獲應允,但習近平派遣副主席韓正代表出席,並於十七日與川普通話表達祝賀,同時希望中美關係有一個好的開始。川普在就職典禮前,亦在社群媒體上盼望早日與習近平會面,甚至放話表示希望在就職百日之內訪問中國大陸。

但在此同時,川普已組成對中國最強硬的國安團隊,包括國安顧問沃茲、國務卿魯比歐等人。川普在第一任期就對中國啟動經貿戰,致使中美關係急轉直下,自然被認為將在第二任期對中共採取更嚴厲強硬的措施,以達成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目標。果然,上任第二天,川普就說,正在討論二月一日起對中國大陸加徵百分之十關稅。

基於此,川普表面上對中共姿態看似示好,甚至在就職前宣布暫時恢復抖音在美國的使用,似乎與當前美國強硬抗中的氛圍與背景相違和。但從國家利益的角度,川普極可能試圖通過相違和的作法,尤其是與習近平盡快會面,達成以下的目的。

首先,川普從選前到選後,不斷強調俄烏戰爭必須結束;但俄烏戰爭結束,有賴於普亭和澤倫斯基兩人坐上談判桌,在領土問題上對話和相互妥協。川普很明顯期望通過與習近平盡快會面,對普亭和澤倫斯基兩人施壓,尤其讓普亭焦慮。去年十二月八日,川普在社媒真實社群中就發文指出,在結束俄烏戰爭方面「中國能夠幫忙,世界在等著」。

與上述相關的是,川普不滿中俄過於密切,在接受媒體訪問時,矢言將採取行動拆散過於密切的中俄關係。川普可能試圖拉攏普亭、聯俄制中,與習近平盡快會面亦是離間中俄關係的另一策略。

其次,就當前亞太情勢而言,基於中共軍力快速增強,對台海及周邊國家構成日趨深刻的威脅,兩岸關係以及中共與菲律賓之間由於島礁紛爭更時而呈現緊張。但對照中東和歐洲地區戰火未熄的狀態,亞太情勢大致仍呈現相對穩定,因此川普除將於二月盡快與日本首相石破茂會談外,亦試圖與習近平進行領導人直接會面以確保亞太區域和平穩定。正如拜登對中共一面實行小院高牆,不斷升級高科技出口管制;一面又致力保持與習近平的領導人互動,目的即在於確保美中關係不會升高衝突,此亦可能為川普所仿效。

儘管川普任命的對中鷹派國安團隊,未來必將在各領域制定各類對中共的強硬政策,但此不但不妨礙川普與中共從事領導人交流合作,反而可作為與中共進行交易、迫使中共讓步的籌碼。川普盼望通過與習近平之間的最高領導人直接互動,促使中共在與美國利益相關的事項上讓步,例如芬太尼、移民管制、貿易逆差及烏俄問題解決等。

以上也顯示川普就職展現的對中示惠態度,並不意味美中關係的緩和。自川普當選以來,中共官方一再表達恪守台灣問題紅線是美中關係延續的核心關鍵,習在與川普通話中亦提醒此點;對中共而言,台灣問題是不可交易的,即便川普試圖以此威脅中共,中共亦不可能接受。而川普為確保亞太穩定,避免美中關係上升為戰爭,當不致在此項議題上激怒中共,同樣亦不致損害我國利益而對中共讓步。易言之,川普及其團隊的對台政策理應仍延續拜登的政策。

中共 川普 美中關係

延伸閱讀

歐盟對俄鷹派支持川普主張 呼籲歐洲增加國防開支

川普如何影響Fed?專家預測利率3部曲 Q1到Q3路線呼之欲出

川普爭議政策頻出!上任2天如回鍋多月 但真正考驗還在後面

人民幣下挫亞幣承壓 新台幣震盪走貶收32.774元

相關新聞

藉正義行內耗 教育部該改名政治部

教育部年初召集校園內尚有「待處置威權象徵」列管的高中以上學校召開座談會,要求各校辦理清除威權象徵的「法定任務」,引發高度...

身障者變政治工具 政院大錯特錯

立院日前通過中央政府總預算,大砍約二○七五億元,刪減幅度之大創下史上新高,對此行政院長數度親上火線,政院卻在記者會直接打...

揮別電價夢魘 唯有「返核」

二○一五年蔡英文競選總統時曾說過:專家告訴她,推動非核家園政策不會造成電價大幅上升。時過境遷,不知道她的「專家」去哪裡了...

賴十七條 逼兩岸脫鉤斷鏈

總統賴清德公布台灣五大國安、統戰威脅及十七項因應策略;宣布全面檢討修正《軍事審判法》,恢復軍事審判制度,此引發諸多爭論。...

美不手軟 台被任意拿捏

台積電赴美投資,尤其是在亞利桑那州砸下千億美元建廠,表面上看來是台積電的全球布局,但若細究其背後的政治與經濟壓力,這場交...

強權BBQ 烏克蘭,別為我哭泣

「阿根廷別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在一九九六年由瑪丹娜唱紅,內容是講描述阿根廷...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