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傳雲端 托嬰怎安心

有關托嬰中心影像是否上傳雲端的爭議不斷,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召開北中南共計三場「托嬰中心監視影像資料運用雲端系統儲存相關議題」公聽會,邀請專家、學者、律師、經營者、托育人員、家長、立委等多方討論並提供意見。
影像上傳雲端,為何托嬰中心反對?因為被侵權、被駭客入侵的影像主角是托嬰中心裡的每個人,他們必須在被懷疑的目光之下,做這份高壓、高工時、低尊嚴的工作。一間收托卅人規模的托嬰中心,監視器要裝到無死角,必須裝設三、四十支,很多時候為了避免爭議,甚至得近距離錄製孩子換尿布及更衣過程;再加上托育人員多是女性,照顧過程有很多不小心曝光的畫面,一旦外流,後果不堪設想,更遑論托嬰中心影像上傳雲端後由衛福部委託的民間廠商保存,將嚴重侵害憲法保護隱私的人民基本權利。
沒人敢百分百保證雲端不會有資安問題。雲端儲存有它難以克服的資安缺點,根本沒有所謂「絕對安全」。雲端儲存所帶來的侵害隱私或資料竊取危害,其實大於存檔的便利性,也千萬別認為放在有密碼保護的網路上就絕對安全,因為就算網路管理者不去竊取,一旦帳號密碼遭有心人士破解,影像外洩所產生的法律責任即非外包商可單獨承擔。
公聽會中,許多托嬰中心經營者及托育人員表達對兒虐絕對零容忍,當初全國托嬰中心被要求裝設監視器無死角且要存檔卅天,全是自掏腰包,還要被妖魔化,情何以堪?如果證實畫面是「被人為消失」,與其推動用雲端管理畫面,不如加重處罰畫面刪除人和兒虐事件行為人。
建置中心內的安全吹哨通報系統,避免畫面被人為刪除。每個行業都有害群之馬,托嬰中心兒虐案也從不是在經營者教唆下才對孩子不當對待,多是個人行為違反專業所致。多數經營者平日管理都是不斷耳提面命、安排教育訓練,對一個必須負全責的經營者來說,壓力可想而知。「法不誅心,唯論言行」,法律不懲治人的內心想法,只懲處有現實危害的言論和行為。衛福部應該設置專屬負責人積極管理吹哨管道,幫助在第一時間通報示警,避免不適任者被揪出來離職後,繼續流竄在托嬰中心,甚至進入封閉托育空間中擔任居家保母。
父母要的是可以安心送托的地方,托育人員要的是可以安定工作的地方,經營者要的是安全專業的托育人員。很多人都以為將影像上傳雲端就可以保障孩子不被虐待,出了事一定可以釐清真相,但為什麼我們要等到出了事才去釐清真相?為什麼不認真做預防工作?經營者比誰都怕遇到不適任者,這些人是誰訓練出來的?是誰讓托嬰中心陷入危機?訓練考證單位不用被檢討或重罰嗎?
只會泡奶不會餵奶、只會切丁不會哄睡、只有證照不懂安全、不知道這樣做原來是錯的托育人員愈來愈多,繁瑣的文書及清潔工作更占據了多數照顧時間。
預防勝於調查,請重新審視人員培育訓練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