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日宮崎縣晚間發生規模6.9地震 海嘯警報發布估高度1公尺

中山美穗疑「熱休克」死亡 他曝高危險群、日本官方6大對策

日本資深女星中山美穗6日驚傳在家中猝逝。圖/取自IG
日本資深女星中山美穗6日驚傳在家中猝逝。圖/取自IG

54歲的日本資深女星中山美穗6日驚傳在家中猝逝,被發現陳屍於浴缸。日本警視廳研判她有可能是病死,確切死因仍待釐清。前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日旅達人林氏璧在「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臉書粉專表示,中山美穗是死於熱休克嗎?冬季入浴請注意安全。

初步消息顯示,中山美穗疑似是入浴中身體發生了急性的狀況。林氏璧表示,日本目前許多專家認為可能是「熱休克」導致。國人愛去日本旅遊,冬天如果去寒冷的地方泡湯,可能也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熱休克是由於洗澡環境溫度劇烈變化引發,特別容易在冬天發生,每年奪走日本上萬人性命。

林氏璧表示,根據日本政府宣導網站中防止入浴中事故的網頁,人從溫暖的房間進入較冷的脫衣室和浴室,血管會收縮,讓血壓上升。但進入熱的浴缸內泡澡後,血管舒張,造成血壓下降,有可能引發心肌梗塞或是腦中風而倒下。此現象在日本稱為「熱休克」。

日本在入浴中猝死者和其他國家相比似乎較多,林氏璧表示,理由可能是浴室和脫衣室的溫差較大。日本每年大約有超過1萬人因這樣情形的「熱休克」死亡。2011年約有1萬7千人,相對於當年交通事故死亡4611人約4倍。而其中,有1萬4千人是高齡者。

2021年的數字有改善,高齡者浴室死亡數降到4750人,仍是當年交通事故死亡2150人的2倍之多。

他說,以東京來說,2019年預估有1402人在浴室因「熱休克」死亡。月別來看1月的294人最多。另外,11月至2月的冬季月份加起來達到839人。「熱休克」的高危險群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高血壓或動脈硬化傾向的人。簡言之,也就是中風的高風險族群,包括高血脂,肥胖,糖尿病等等都有風險。

至於預防方法,林氏璧表示,日本政府的宣導網站提出6大對策。一,入浴前在脫衣所和浴室開暖氣。就算沒有暖氣,盡量讓浴室暖和起來以減少溫差,例如打開浴缸蓋子讓水蒸氣充滿浴室。二,熱水控制在41度以下,不要泡超過10分鐘。如果泡42度的熱水超過10分鐘,體溫可能會接近38度,比較容易出事。泡澡前應該先用溫熱水淋浴,從離心臟最遠的腳開始,讓身體逐漸變得暖和,減少血壓劇烈變動增加心臟的負擔。三,不要從浴缸一下站起來。要慢慢起身,因為有可能有姿勢性低血壓發生,很危險。

他說,第四,不要在餐後,飲酒或是服用藥物後馬上入浴。吃飽後1到2小時是腸胃道要消化食物的時候,會有很多血液供應腸胃道運作,到身體其他部位的血液供應會受到影響。喝酒會造成一時血壓下降,服用可能引響意識,或是降血壓的藥物後也都不適合馬上洗澡。五,在入浴前讓家人或同住人知道。如果發生意外,才能早些發現。六,家族中有高齡者泡澡時應有家人留意情況。另外泡澡前後都應補充水份。泡湯可能會流失約800毫升的汗水。

※ 提醒您:禁止酒駕,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日本 死亡 浴室

延伸閱讀

《情書》導演岩井俊二悼中山美穗 震驚、遺憾:約定在收到訃告瞬間戛然而止

中山美穗過世 網湧入親妹中山忍IG致哀關心

中山美穗疑「熱休克」身亡 年死亡人數多於交通事故

中山美穗疑浴室「病死」 醫提醒冬天泡澡7症狀、2禁忌

相關新聞

弱勢家庭困窘 三餐變兩餐想辦法活下去

物價飛漲,弱勢家庭負擔更顯沉重。家扶基金會去年底對扶助的弱勢家庭問卷調查,自覺伙食費有困難的家庭高達百分之五十四,百分之...

台中5寶爸原承諾不再生突又晉升「6寶爸」近況曝光

台中30歲江男,2020年底以「5寶爸」籌孩子醫藥費要賣嬰兒推車引熱議;市議員江和樹今天到江男工作的汽修廠探視,得知江男...

今年健保總額9286億元新高 民團憂保費調漲

今年健保總額拍板,首度突破九千億元,成長金額史上新高。衛福部社會保險司代理司長陳真慧說,今年度健保總額成長率百分之五點五...

麻疹疫苗詢問度飆高 診所缺貨

麻疹疫情延燒,確診者足跡遍布多處,部分民眾搶打疫苗,卻撲了空,臨床醫師呼籲,衛福部釋出公費麻疹疫苗,供高風險族群自費接種...

食物中毒擴大32人中鏢!饗饗信義店想復業遭打槍 北市府說重話了

饗饗微風信義店爆出疑似食物中毒,北市衛生局直至今天下午持續接獲醫院通報就醫,已累計32人,有持續擴大之虞,駁回業者復業申...

醫師提醒春節前快打疫苗 避免重演2016年「流感癱瘓急診惡夢」

目前是流感的高峰期,上週類流感門診就有12萬7千人就醫,加上春節民眾南北往返,容易讓流感傳播。日前兒童急診科醫師謝宗學提醒「今年最長的春節假期,又有長時間醫療院所休假,擔心流感一發不可收拾,重演2016年春節流感癱瘓急診惡夢」。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