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長石崇良:提升「自我照護」能力 是健保存活的關鍵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今於「台灣自我照護產業協會」會員大會進行專題演講,他指出,「健康台灣」政策的健保改革藍圖與自我照護息息相關,期待公私部門協力共同推動自我照護產業,強化民眾的自我照護能力,將能提高社會及醫療體系的韌性,也會是未來健保存活的關鍵。
台灣自我照護產業協會理事長蔡宜芳表示,自我照護(Self-Care)觀念由世界衛生組織提出,自我照護的七大面向包括:健康素養、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健康飲食、降低危險因子、維持良好衛生以及正確使用產品及服務,強調自我保健應納入衛生保健體系,從個人、家庭到社區共同促進健康、預防疾病,提升健康福祉。
蔡宜芳說,世界衛生組織和歐盟等先進國家早已推廣自我照護多年,台灣民眾過去僅會到藥局購買非處方藥,在疫情期間也開始使用藥局提供的多項服務。協會成立一年多,結合非處方用藥(OTC)、醫療器材、保健食品以及化妝品產業共同組成,為一跨產業類別的多面向組織團體。目前致力將自我照護的觀念傳遞給民眾,此外,將與各界攜手合作,促進全民健康福祉,並推動醫療環境的永續發展。
石崇良演講中說,若從健保給付的角度來看,自我照護產業與健保署的關聯係不大,但自我照顧產業很貼近民眾,若能提升民眾的自我照護能力,對健保有益,「健康台灣」政策當中,健保改革藍圖提出六大項目,包括優化健保財務、強化慢病照護、普及醫療服務、改革藥品政策、精準癌症防治以及醫療數位升級,以上六項都跟自我照護有關聯。
台灣的老化速度領先各國,疾病型態慢性化,癌症及三高疾病是目前國人最主要的健康負荷,其中三高疾病與「個人行為」的關連性占比40%最高,若能提升個人自我照護能力,減少不健康行為,將能減少罹病後的健保支出。大家醫計畫其中就包含自我照顧,主要就是導入生活習慣諮商,改變三高病人的日常生活方式,才能有效控制慢性疾病病程發展。
國人平均有3.46張保單,但許多民眾可能不清楚權益,而未來新興療法與精準醫療,「自費需求」將會提高,民眾若能強化自己的醫療保障,就可減少健保的一部份負擔,此外,健保沒有提供自我照護的差額費率,但商業保險可以做到,如外溢保單,因此未來若健保與商保合作,可以強化醫療保障。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對醫療及長照的需求持續增加,若每個人都能先做好自我照護,不僅是維持個人健康,也是家庭、個人以及社會整體健康的關鍵。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