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傳拜登私下探詢盼重返政治舞台 民主黨內部全搖頭「誰會希望?」

台積電(2330)技術會外流給英特爾?達人:對長期存股者來說這些都是雜訊

台積電。路透
台積電。路透

這幾天最引人注目的消息,莫過於台積電英特爾之間的競合關係。

英特爾曾經是科技業的王者、是美國的驕傲,如今則是岌岌可危,面臨被市場淘汰的命運。美國政府為了挽救英特爾,要求台積電必須出手援助。目前市場似乎是以負面態度解讀這件事,主要是擔心台積電的技術會外流。科技業最重要的就是技術,一旦技術被趕上(甚至超越),原本辛苦建立的帝國可能會迅速瓦解。目前版主從新聞得知的最新訊息,「華爾街日報」報導,英特爾的晶片設計與製造可能分拆,分別由博通吃下設計與行銷業務、台積電則吃下擅長的製造業務。但博通尚無進一步動作,台積電與博通之間似乎尚未有合作協議。

台積電、美國政府與英特爾之間的三邊關係如何,目前情況還不明朗,實在不用過度臆測。許多網紅與分析師紛紛提出看法,並藉此預測台積電股價與大盤走勢。如果您和版主一樣是長期存股投資人,而且專注投資ETF,版主認為這些都是雜訊,可以關注了解,但不用為此擔心恐慌。台積電的問題總有一天會明朗,靜待美國政府給出答案即可,何苦因為一些分析師的評論而感到提心吊膽呢!

台積電的技術會外流嗎?台積電會變成下一個宏達電或Nokia嗎?台積電的股價會跌爛嗎?大盤會跟著台積電跌歪嗎?版主不知道。但就算台積電體質變爛、股價跌爛,最壞情況就是被各ETF剔除成份股,換其他優質企業代替。投資ETF,不用太擔心其中一檔成份股變爛,反正爛了自動會被換掉。版主2020年起專心投資ETF,就是為了避免個股經營面變壞的風險。

如果真的擔心台積電技術外流、股價跌歪、台股受拖累,適度分散一些預算投資美股是最佳解方。如果台積電技術真的外流美國,美國股市勢必受益上漲,投資美股正好可以對沖台股可能出現的風險。過去一週,台股加權指數跌了1.15%,但標普五百指數上漲1.13%、納斯達克指數上漲1.82%、尖牙股指數更是大漲2.75%。版主一直建議,投資最好要橫跨兩個市場以上(台股搭配美股是好組合),如果您有分配部分預算投資美股,相信台積電的利空消息、台灣的地緣政治風險都不會讓您感到憂慮驚慌。

總而言之:

1.台積電、美國政府與英特爾之間的三邊關係如何,不要臆測、也不要太在意網紅或分析師的評論,靜待美國政府給出答案即可。

2.如果您是投資ETF,版主認為不用過度杞人憂天,安穩待在市場,持續按照規劃買進。

3.分散一些預算投資其他市場(美股是首選),可以適度對沖台股可能面對的風險。或者直接投資VT,就能做到最極致的分散,將風險降到最低。

◎本文內容已獲 存股方程式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ETF 台積電 大盤 美國 英特爾

延伸閱讀

00713本季配息猜維持1.4元?存股哥:以年化殖利率10%預估

006208會跟0050硬碰硬降費用率?清流君:投信削價競爭不如搞噱頭賺得多

00878「填息了」…填息率維持100%!季配息次次填、最後買進日19號

高股息ETF都是垃圾不要碰?小師傅曝5大好處:領息可以加減退稅8.5%

相關新聞

2025股東會熱門紀念品一次看!達人提醒:要先確定零股能不能領取

2025股東會紀念品懶人包來了,幫你整理好熱門紀念品一次看

外資回來了 大買台股220億 指數漲幅1.9%居亞股之冠

美聯準會(Fed)放「鴿」聲,加上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表明未受邀與台積電收購英特爾股權,外資昨(20)日買超台股220.3億...

外資大砍台積電股匯波動加劇 楊金龍揭外資策略

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消息一出,股市劇烈震盪,台積電失守千元大關。外界關注千元以下台積電是否好買點,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央...

今年維持預期有「兩次降息」!鮑爾:通膨上升部分歸因於近期實施的關稅措施

聯準會主席鮑爾在記者會上表示,通脹率的上升部分歸因於近期實施的關稅措施。而有關今年經濟的成長部分,儘管外界對經濟衰退的可能性預期有所提高,但嚴重衰退的可能性仍然不大。

劉揚偉喊話:AI伺服器營收將超越iPhone!行家「留意3變數」:看好鴻海

「兩年內,AI伺服器營收一定會超越iPhone!」這句話不是市場的推測,而是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親口說的,甚至最快今年就有機會可以達成,先前雖然知道未來一定會達成這樣的成績,但現在能從鴻海董事長口中證實,更令人振奮。

2024年市場8大「災難級壞消息」!清流君:股市卻是漲翻天…擇時進出變韭菜

想像一下,你在2024年1月1日 拿到了一顆神奇的「水晶球」,能夠準確預見未來一年發生的所有重大事件...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