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元能源「挺台灣」投入地熱發電 2029年地熱發電總量估達34.55MW
面對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地熱發電已成為經濟部努力發展的多元綠能之一。
6日經濟部能源署率隊參訪國內第一座火山型地熱電廠──四磺子坪先導電廠(目前裝置容量1.2MW),以及隸屬將捷集團、位於宜蘭清水的結元能源地熱電廠(截至2024年底裝置容量共6.15MW(百萬瓦)。
將捷集團表示,結元能源預計2025年底在大屯火山群──磺嘴山亞群的另個火山型地熱電廠──硫磺子坪也將併聯商轉,預計再貢獻4.2MW裝置容量,加上大屯火山群幾個開發中的地熱發電案場,預計2029年裝置總量可達34.55MW。
深耕台灣、從建築起家的將捷集團,看到國內98%仰賴進口的能源困境,2018年決議入股結元能源、投資地熱發電建置。
將捷集團指出,2021年11月集團投入7.65億元並結合政府資源,成功讓擱置30年的宜蘭清水BOT地熱電廠起死回生,成為國內第一個拿到地熱電業執照的民間業者,成為首座成功併聯上線的地熱電廠,該廠裝置容量達4.2MW,若滿載發電,可供應約1.2萬戶家庭在夏季以外的用電。
將捷集團表示,從宜蘭清水案場開始,結元能源就選擇與全球最大地熱開發商ORMAT合作,在四磺子坪先導電廠採用氣冷式雙循環發電機,與傳統水冷式發電機相較,每年可節省約16萬噸/MW的水資源,這種運作模式充分利用地下蒸汽的高熱焓,實現「取熱不取水」的環境友善發電方式。
將捷集團指出,火山型地熱開發挑戰眾多,除了儲集層的蒸汽壓力可能不足以直接用來發電,發電機組還要面對熱水型地熱不會遇到的抗酸腐蝕問題。
結元能源表示,長期以來,經濟部、工研院和中油等部會、研究機構和企業持續進行地熱地質調查和鑽探工作,累積半世紀的研究成果,成為支持國內企業投入開發火山型地熱的重要基礎,才能讓地熱電廠運作順利,不僅為地方帶來就業機會,更成為不受天候影響的穩定基載電力。
在將捷集團土地開發的核心資源支持,讓結元能源完成地熱開發的前期工作,加上地質人員的專業鑽井探勘,以及國內外最好的資源整合設備,還有維護電廠運作的專業機電人員,在在都成就集團在地熱開發的工作。
結元能源指出,台灣地熱發電案場能持續向前推進,仰賴中央、地方政府和民間業者的三方合作不斷深化,尤其地熱開發的行政程序、土地取得和饋線申請,若相關程序持續精進,將加速國內地熱開發產業發展更加成熟。
結元能源表示,政府政策往深層地熱發展,對此公司持開放心態,尤其宜蘭清水擁有深度達3,000公尺的深層型地熱井,發展條件不錯,但因熱源設備是30年前沿用至今,因此是否能順利轉為增強型地熱系統(EGS),還要做進一步評估。
結元能源指出,台灣目前在能源二次轉型,過程中結元能源扮演舉足輕重角色,未來有機會不排除透過產、官、學、研共同合作,持續為台灣盡一份心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