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橫空出世 宏碁陳俊聖曝「這二問題」才是關鍵

中國大陸DeepSeek(DS,深度索求)橫空出世,引起全球關注。宏碁集團董事長陳俊聖說,研發DS的公司原先是以人工智慧(AI)操作股票的公司,員工135人,突然之間完成一個模型問世,但真的是這家公司做的嗎,真的只花了500萬美元?這才是問題所在。他說,就像「豬在風口上,牠就會飛」,但「不是任何一隻豬都可以」。
至於最近關於台積電與英特爾的合作問題,陳俊聖說,「這問題十分難解」,難解的地方在英特爾,由於英特爾在歐洲等處的新建廠房沒有完成,也沒有訂單,也有媒體去詢問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應如何解決,張忠謀說他不知道,因此,對於未來的發展,大家就拭目以待。
台北榮總大師講堂今特別邀請陳俊聖針對「關於領導力,我想說的其實是...」專題演講。陳俊聖演講開始就提到,宏碁今年一月在馬來西亞舉辦第六屆亞太區Predator League電競賽事。他說,現在年輕人打電動已不是自己打電動,也可看別人打電動,更是結合音樂季的盛會,喜歡流行音樂與打電動的是相同一群人。這賽事自2018年創辦以來已帶來驚人影響力。
「領導力最終是為組織、企業、國家帶來長久的繁榮。」陳俊聖說,去年諾貝爾經濟學得主為擁有土耳其、美國雙重國籍的艾塞默爾、與英裔美國人強生、羅賓森三位學者。這三位學者以研究歐洲殖民者引進的政治、經濟制度,證明制度與經濟繁榮間的關係。他們認為,讓國家長期繁榮發展的制度是「民主制度」。
陳俊聖以20多年前出版的「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一書指出,經濟長久繁榮的關鍵竟然是政治,是要靠深化民主或向威權靠攏?陳俊聖說,這本書是他任職台積電時,當時董事長張忠謀推薦要看的書,而國家的繁榮與人種、地理位置、氣候等都無關,他以南北韓人造衛星夜間空拍圖舉例,南韓夜晚燈火通明,北韓卻呈現黑暗,重要的是政治制度的差別。
近期,中國大陸推出人工智慧模型DeepSeek,有國外的專家在「今週刊」表示,在中國大陸的威權制度下,人工智慧(AI)有沒有可能產生真正的革命,專家認為,必須在廣納型(民主制度)的社會制度下,才能提供長久的發展。
至於關於領導力,陳俊聖說,幾年前曾到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習領導力課程,關於管理(Management)就像台語的「免你做」交辦給員工做事即可,但領導力則必須建立工作系統,將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完成工作,有如能力低的人要處理複雜任務時,主管必須手把手的教導,而能力高的人處理簡單的任務則應充分授權。
陳俊聖說,在領導力的展現上,包括激勵他人、運用資訊、做出決策、採取行動,最重要的是,必須具備危機處理能力,而各種主要領導風格包括強制型、威權型、親和型、民主型,不論是哪一種應先了解自己的個性,並發揮到極致,且「領導人不是在討好所有的人」,其重要的特質須具有論述(Articulation)能力,帶領大家完成工作。
陳俊聖解釋,論述能力為文字內容占7%,語氣、語調等表達方式占38%,肢體語言占55%,如講話時下巴高低(仰頭或低頭)的肢體語言,就決定了論述的強度。
陳俊聖舉例美商柯達(Kodak)的轉型經驗。他說,柯達相機底片市占率曾高達95%、相機占85%,更是首家研發出數位相機的企業,銷售量更達到全美第一,但隨著智慧型手機問世,造成業績衰退,最終申請破產保護。
陳俊聖2014年加入宏碁,2017年為全球總裁暨執行長,並擔任宏碁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以自己為例,在確定到宏碁任職,但尚未就任前,已先擬定百日計畫,甚至還是請當時在台積電的特助一起做的,有如美國總統川普現在推動許多政策,絕對不是隨性的,一定是上任前就已先做規畫。
陳俊聖到宏碁就任後,曾經在一周內有7個人來談加薪直說「你不加薪水,我就走人」,結果是這些人都離開了,而他仍密集與員工溝通、降低焦慮,並保障員工工作權,並抓緊財務數字、密集發佈公司內部好消息,每年舉辦二次全球產品發表會。
陳俊聖說,現在宏碁朝向跨界發展,包括電腦風扇、空氣清淨機、電腦包、行李箱等,有如日商山葉(YAMAHA)則是從製作風琴起家,逐漸發展至各類樂器製作,轉型至製作飛機、汽車、摩托車等發動機,再到打造汽車、摩托車,甚至是家具、房屋設計等。
陳俊聖指出,企業跨界要成功,必須是由自己的強項開始,逐漸向外發展,並把自己的強項發揮出來,「不要用自己的軟腹部,去碰別人的硬膝蓋」,如今宏碁今天有14個上市櫃公司,相對於10年前他就任時的風雨飄搖。他最後說,領導力是否成功,只有一個標準,「你的團隊有沒有在贏?」
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說,陳俊聖在演講中提到「領導人不是在討好所有的人」,他的施政也是這麼想,施政不可能所有人都滿意,但要讓同仁至少85%以上滿意,且未來北榮的人事調動,如副院長、主任等都要提早發布,讓新接任者可以擬定百日計畫,上任第一天後,就可以開始執行。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