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腸病毒就診數創十年新高 醫憂「1族群」缺保護力:未來恐大流行

全台餘震不斷!「地震包」準備好了嗎?盤點該帶啥、平常放哪、多久更新1次

獨/又見工安意外!高雄廢水廠女板模工踩空高處墜落 送醫傷重不治

中山大學與麻省理工簽MOU 獲MIT中文項目移地教學首選

MIT學生獲贈中山大學校長鄭英的手寫春聯。圖/中山大學提供
MIT學生獲贈中山大學校長鄭英的手寫春聯。圖/中山大學提供

中山大學表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MIT)中文項目選為移地教學課程場域,師生一行人於農曆年前來台,除至各地文化交流參訪,讓師生瞭解台灣多元樣貌。校長鄭英耀表示,中山大學能夠成為MIT華語文移地教學來台首選,顯示中山在華語文教學領域的用心與努力被看見,希冀雙方在華語文移地教學的課程長久合作。

中山大學表示,此次參訪行程包括高雄市在地的市區導覽、夜市參訪、武術和太極拳體驗、至旗津、佛光山巡禮、參觀年貨大街、品嘗台灣甜品及中華美食講座外,也到台北參觀國立故宮博物院、彰化鹿港一日遊、台南參觀台灣歷史博物館。

MIT學生分享,對佛光山打坐的茶道體驗感受深刻,以「慢」與「靜」的細微動作感知心智,和美國生活步調非常不同,使心靈相當平靜。最特別的是,來訪期間適逢農曆新年,中山大學也特地安排接待家庭和MIT學生一同吃團圓飯,親身參與歡度除夕。

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博雅教育中心教授唐文慧過去曾至MIT擔任訪問學者,促成此次MIT師生造訪。MIT此行則由中文項目主任廖灝翔(Dr. Haohsiang Liao)率隊,他表示,這次來台的10名學生都在MIT學過華語一段時日,語言具一定基礎,希望藉此機會實地運用所學,多瞭解中華文化,並透過每天的活動,體會到台灣的多元樣貌。

專長為亞洲歷史文化的MIT教授鄧津華(Prof. Emma J. Teng)指出,這次移地教學是一項全新的課程設計,去年與中山大學簽訂MOU後,便多次與中山華語中心討論細節。今年1月首次來台,透過2周的密集課程,上午安排針對性的語言課程練習華語,輔以歷史文化介紹,下午則結合親臨實境的文化參訪及人員互動,讓學生知行合一,拓展視野。

MIT學生呂珊萱(Rachel Lu)很感謝中山大學的語伴,讓她瞭解台灣的教育制度和美國的差異。學生劉愛琳(Eileen Liu)則觀察到台灣的語言用字常受日文影響,在華語文標題和廣告中隨處可見夾雜日文用法;日常生活中常見各種廟宇、夜市及摩托車,讓她覺得相當新奇。

學生周安娜(Anna Chau)則覺得台灣人很有禮貌且熱情好客,除了對於常聽到的「不好意思」感到印象深刻外,至各處參訪時還常收到來自不同人的禮物,且到處都是便宜又好吃的美食,她非常喜歡台灣。

MIT學生分享心得。圖/中山大學提供
MIT學生分享心得。圖/中山大學提供
MIT學生與中山大學語伴於捷運美麗島站合影。圖/中山大學提供
MIT學生與中山大學語伴於捷運美麗島站合影。圖/中山大學提供
MIT學生對武術課程也很有興趣。圖/中山大學提供
MIT學生對武術課程也很有興趣。圖/中山大學提供

中山大學 華語 語言

延伸閱讀

影/星雲大師圓寂 民眾排隊上山弔唁

中山大學特聘教授潘正堂 接任國研院儀科中心主任

中山大學研究「海木耳」固碳率高 能吃也能助抗暖化

中山大學研究所考試登場 電機有夠夯「錄取率僅1%」

相關新聞

昔大學宿舍「4人擠1間」怎忍受? 過來人憶:人生最開心時光

日前世新大學傳出新宿舍費用每學期上看9萬元,飯店等級裝潢、高昂費用隨即引發在校生一片譁然。對此,有網友想起大學時期,4人住在一間不到5坪的房間,好奇當時大家怎麼忍受得了,話題一出掀起眾人回憶,住宿費便宜是重點,加上多人同宿能一起讀書、玩樂,「可能是大學最快樂的時光」。

研究/氧化金屬奈米管彈性佳 可應用於惡劣環境

台科大團隊與香港城市大學團隊合作,發現氧化的金屬玻璃奈米管擁有極佳的彈性變形回復能力、耐久度也更好,未來可應用在惡劣環境...

不只私校!台大太子學舍吞300萬虧損 九月起調漲電價

本報昨日報導世新大學等私立大學,近年新宿舍一學期動輒要價5萬元以上,學生團體也表示,近年公立大學住宿費上漲亦是常態,台大...

東華校舍重創 擬延長遠距教學

國立東華大學地震中遭重創,校方評估最快9月才能局部恢復,正與師生溝通,課程不排除改採線上及實體的混成教學;也將成立善款監...

中大打造新代AI地震預警系統 3秒可供各縣市震度

台灣地震頻,為讓國人更即時掌握地震資訊,中央大學地震災害鏈風險評估及管理研究中心受中央氣象署計畫委託,打造出新一代AI地...

學士後醫學系「開了另扇窗」 清華大學首屆醫學生今披白袍

國立清華大學首屆學士後醫學系21名學生完成2年學業,今天校方舉辦授袍儀式,學生們在親友師長的見證下,逐一披上白袍、掛上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