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Choyce:我想為孩子創造、守護年味 無論住在哪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

從小在台南土生土長,長大後當了恆春媳婦,如今陪著一雙兒女赴美求學、落腳加州,Choyce說,無論在哪兒,都要好好過年,「每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年味。」
「我剛剛才在試做年菜、烤了一隻鴨,很費工夫耶!烤到一半,還接到政府叫大家準備撤離的手機簡訊,太驚嚇了,幸好後來證實是誤發。」在接受《未來family》線上採訪時,Choyce劈頭便這麼說。
住在洛杉磯的她,正面臨史上最災難性的野火,雖然不在危險區域,仍難免焦急慌亂,而她安神定心的法子,老派但有效,那就是好好吃飯、好好過日子。
平常就得好好過,節慶時當然更是,在接受專訪時,離農曆新年還有三個禮拜,Choyce卻已經開始草擬菜單、置辦年貨,準備復刻記憶中的年味。
斜槓作家、廚師、中醫…仍最愛做「媽媽」
常在網上關注教育教養資訊的人,大多認識Choyce,本名郭宜亭的她,近20年前就開始撰文分享自身的育兒經驗、旅遊攻略,堪稱是親子部落客始祖,還曾以「體驗式教養」、親子自助行等主題,出版過六本書,並翻譯過多本日文繪本,臉書粉專則有40多萬人追蹤。
這幾年,一雙兒女赴美求學,同行陪讀的她也沒閒著,先考進了全美排名第一的烹飪教育學院(Institute of Culinary Education,ICE),一舉拿下西餐與餐飲管理雙學位,曾在米其林餐廳跟五星級酒店任職,如今則正在攻讀中醫碩士,追夢動能令人讚嘆。
雖然不斷挑戰人生的各種可能,但,當「媽媽」依舊是Choyce最愛的本業,每逢農曆春節時,她總樂在為家人營造、守護這份年味。
台南女兒、恆春媳婦,如今落腳美國
Choyce分享,自己是台南人,小時候的過年,都會回阿公阿嬤家,跟堂兄弟姊妹們一起玩耍、放煙火,熱鬧歡騰,但當她北上求學後,就不再有這樣的大場面團圓飯了。
後來,她結婚生子,因為老公在科技業,工作忙碌,只有春節時才得以休假,他們家就有了過年就出國玩的傳統,最常去日本,滑雪、泡湯、吃吃喝喝,好好相聚、徹底休息。
「有意思的是,我女兒生日在2月初,幾乎每年生日都在國外,度過各種特別的慶祝場合,有一次我們還包下札幌電視塔一整層,享受專有的生日派對,結果呢,我兒子後來也開始堅持要改到過年時慶生,哈哈!」
過年形式,也隨小家庭的生活型態而進化
最近這幾年,Choyce與一雙兒女住在洛杉磯,過年的型態又不同了。
她分享,雖然在美國,但僑居的華人比在亞洲的人們還更傳統,過年一定會舞龍舞獅、張燈結綵,還會有花車大遊行等等,可熱鬧了;假如先生或其他家人,安排在這段時間來訪,Choyce總會帶他們到處逛逛,感受比台灣還濃的慶典氛圍。
各種年節用品,在當地也是一應俱全,很好買到,Choyce會在家裡貼點春聯、掛上紅燈籠,「不必多,稍微布置妝點一下,居家空間的氣氛就會大不同。」
進廚房、做頓飯,是安頓身心最好的法子
至於年菜,自然是重頭戲。Choyce笑稱,以前在台灣時,娘家婆家都不用她出手,到了美國後終於能掌杓,從邀賓客、擬菜單、採買材料到實際試做,都讓愛玩料理的她很開心;而且,她一直相信,家人在的地方就是家,不論住在哪兒,只要進廚房、做頓飯,身心也就安頓了。
今年春節,她循往例會邀一些朋友來家裡吃飯,打算做烤鴨、紅油抄手等等,湯品則可能是藥燉排骨或羊肉爐,「我是接受點菜的,大家想要吃什麼,都可以許願,我盡量來實現。」
本就擅長做台菜,赴美後又學過西式料理,Choyce做菜不怕麻煩,以烤鴨來說,她會先準備好自製五香調料,再張羅蜂蜜與醋,一層層刷上外皮,邊刷、還得邊讓外皮通風乾燥,足足要花一整天功夫;鴨皮處理好後,送入烤箱烤得外皮酥脆、裡頭鮮嫩多汁,秒殺了鴨皮後,再把鴨架子剁開,加入酸菜熬湯、煮冬粉。
「充滿愛的料理,才是人世間最好吃的美味」
又例如,在受訪前一天,她才跟孩子一起包蝦仁餛飩,「餡料我們專程去買三分肥、七分瘦的肉,加上我們自己種的蔥,醬汁、調料啊,也都自己弄,做出來的,當然就是我們家專屬的味道囉!」
Choyce說,在台灣買東西很方便,直接外食也不貴,不必那麼麻煩,但跟孩子一起動手做料理,無形中,也堆疊出難忘的年節回憶;她希望孩子吃進口的,不只是美食,更是被守護的滋味,如同日本作家、吉本芭娜娜所言:「充滿愛的料理,才是人世間最好吃的美味。」
家人在一起的這些時刻,不見得會做什麼特別的事,大多時候很平凡,但Choyce相信,未來回憶起,心頭必定暖暖的,那份餘溫,名為幸福。
延伸閱讀:
鄉下囡仔變身學霸,成台灣半導體業關鍵人物》史欽泰:童年這些事,影響我一生
當文藝少女變成公務員+三個男孩的媽》作家李夏苹:我希望孩子相信自己是被愛的,勇敢做自己
想考高分,讀書不能只「用看的」!國英數社自各科名師親授,這樣複習最有效
文章授權轉載自《未來Family》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