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中首辦多元入學 掀家長軍備競賽

教育部有意修法根除私立國中「小聯考」亂象卻卡關,中部私中嗅到改革契機,今年首度改採多元入學,卻掀起家長軍備競賽;北部私中獨鍾考試招生,南部則因少子化衝擊,幾乎一登記就錄取。私中入學一國多制亂象,讓學者直言,狀況已從過去「能力分班」變「能力分校」,當區域學生無法均質分佈,恐衝擊學區學習生態。
台中市衛道、明道、曉明三所明星私立中學,每年吸引逾千名小學生報考,明道中學去年率先與鄰近十五所私中達成共識,將停辦紙筆入學考試,改用多元入學,學生除了參加中學營隊,另需繳交國小五、六年級在校成績、校內外學藝競賽、課外活動、服務學習經驗等多元表現資料。
上路首年,有家長焦慮件數不足、評量尺規無參採基準,周末帶著孩子四處參與活動、考檢定、拚學力證明;甚至還有人附上推薦信,也有小五學生以為像考試入學一樣能「先暖身」,提早模擬和體驗,卻被查出不符資格。
中部某私中坦言,學生上傳的資料五花八門,今年光小學學力證明項目達廿餘種,競賽成果更高達四十餘種;也有私中說,語文檢定有全民英檢、托福,也有美語補習班自辦,有時還得回頭查證、比對競賽公信力,並從中建立評分向度、等級,審查過程人力負荷極重。
台北市升學型私中如東山、延平、薇閣、復興中學,或桃園市復旦、治平中學,接連在三月中旬舉辦入學考試。延平中學今年預計招收四九五人,吸引兩千七百餘人報考,校長張漢鏞表示,多元入學反而是給學生、家長壓力,不僅回頭看國小成績,還得軍備競賽,學生情何以堪。
台中教育大學教育系教授陳延興表示,過去九年國教是希望小學生不要忙於升學考試,當前私中採取多元入學,仍存有軍備競賽隱憂,甚至可能因學生文化資本差距,影響入學衡量基準。他也說,部分公立國中特色班、私中持續壯大,反讓學區學生無法均質,從「能力分班」演變為「能力分校」,影響學區整體學習生態。
教育部表示,私校法雖能免除招生法令限制,但學校在國民教育教育階段,應秉持教育機會均等,實施教學正常化,落實常態編班,將持續請地方政府查處督導,回應外界期待。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