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晴朗熱爆高溫飆35度以上 吳德榮:周五轉冬天至少溼冷3天

一句武統 風聲鶴唳 國人開啟「自我言論審查」

比想像還多 鋰離子電池生命週期產生PFAS污染環境

(首圖來源:Pixabay)
(首圖來源:Pixabay)

【文‧Daisy Chuang】

鋰離子電池為我們日常生活帶來天翻地覆的改變,從 3C 電子產品、電動車到儲存電力,應用範圍相當廣泛,但新研究發現,鋰離子電池污染物也遍布各地,為土壤和水資源環境日益增加的「永久化學物質」來源之一。

永久化學物質包含數千種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近幾年來用於提高產品的防水、抗污與耐熱性能,但也因為其化學穩定性,不容易被自然環境分解,容易污染飲用水與土壤,再由生態鏈進入動植物與人們體內。

PFAS 應用相當廣泛,從不沾鍋、食品包裝、織物保護劑和牙線等各種領域,PFAS 的特殊子類雙全氟烷基磺酰亞胺(bis-FASI),也已用在鋰離子電池中的電解質和黏著劑中。

只是最近美國德州理工大學研究也發現,需要更加注意製造廠房周遭的 PFAS 以及 bis-FASI 濃度,以及對環境帶來潛在的危害。

瞄準永久化學品製造商(包括 3M 和阿科瑪等)廠房周遭與垃圾掩埋場,研究團隊在 2022 年 1~10 月從美國明尼蘇達州、肯塔基州,比利時和法國 87 個地點收集水、積雪、沉積物和土壤樣本,都有發現 bis-FASI。

研究團隊指出,bis-FASI 濃度為十億分點濃度(parts per billion,ppb),濃度比背景濃度(background concentration)來得高,顯示一定受到了某些因素影響。

德州理工大學環境工程助理教授兼論文主要作者 Jennifer Guelfo 指出,雖然污染比釋放消防泡沫發現的 PFAS 更低,前者濃度可能達到百萬分之一,比團隊在製造商附近發現的 bis-FASI 高約千倍。

但目前還沒有任何專門針對 bis-FASI 的法規規範。如今科學家仍在試圖了解人們接觸 PFAS 的影響,目前指出 PFAS 與某些癌症、肝損傷、高膽固醇和生殖健康問題(包括嬰兒出生體重較低)的風險較高有關,對 bis-FASI 的了解又更少了。

新研究也顯示,Bis-FASI 會長久存在環境,但也可透過飲用水處理,以類似去除永久性化學物質的方法清除 Bis-FASI。Guelfo指出,這項研究不是反對乾淨能源或是任何永續能源,這是對基礎設施的環境風險評估,希望社會大眾能更加關注這些應用在乾淨能源設施的化合物以及其他類似化合物。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延伸閱讀

洞庭湖決口 大陸網友質疑380億修堤經費與「以沙堵堤」失誤

棲地改善恢復生機 板橋放送所守護老榕樹

老竹處理麻煩 新北筍農靠碎竹機幫忙省力還可循環利用

洗碗一定要沖乾淨!醫曝「洗碗精殘留恐危及腸道健康」,避免清潔劑殘留8方法

相關新聞

新研究:慣性久坐會損害心臟 運動也無法完全抵銷風險

生活型態久坐不動的人要小心!新研究指出,過度久坐會增加罹患常見心臟疾病的風險,尤其是心臟衰竭,這種風險還無法單純透過運動抵銷。

被裁掉是因你「低績效」!專家:恐懼管理下場都不好

美國科技業在馬斯克與馬克祖克柏領頭下,公開威脅要裁掉低績效員工,但長期研究企業營運的專家稱,這有辱人格,歷史看美國企業面臨競爭加劇時,就會採用這種方式,但往往收到反效果,故警告這波科技業揚言惡劣裁員方式,將扼殺創新,讓高績效員工也想出走。

好好珍惜冬天 研究:冬季大腦效率更好

今年到 2 月的氣溫已創下十幾年最低紀錄,且冬季模式感覺還特別長,進入 3 月下旬還有冷氣團,但低溫環境對大腦而言可能是一件好事。很多人覺得,冬天會釀情緒波動、精神萎靡、整體來說效率低,然而科學家發現,寒冷天氣大腦運作效率更高,且沒有證據顯示冬天更容易罹患憂鬱症。

氣候變遷不只影響氣候 太空衛星生態未來也面臨威脅

太空環境日漸擁擠,人造衛星碰撞風險與日遽增,而溫室氣體排放可能使情況變得更糟。

首次計算生物年齡 研究:生活在炎熱地區的人老得快

極端高溫會加劇人們壓力度,出現許多不適症狀,現在科學家發現,住在高溫地區的人,比生活在較冷地區的人有更多分子變化,警告未來暖化下氣溫升高與熱浪不斷,可能會改變人類 DNA,讓生物年齡加速老化。

一天睡不好 免疫系統發炎細胞就會上升

一個晚上睡眠不足,隔天起床不只會感覺昏昏沉沉、煩躁不安,新研究發現,缺乏高品質的睡眠不只影響短期認知和身體能力,只要一晚睡眠不足,就會轉化血液特定免疫細胞,加劇全身慢性發炎,持續睡眠中斷的話,會增加肥胖、糖尿病和心臟病等發炎引起的疾病風險。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