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電力需求 專家預言電費更貴、更常停電

(首圖來源:Unsplash)
(首圖來源:Unsplash)

【文‧黃嬿】

人工智慧時代才剛剛開始,市場遇見 AI 將是這一代所遇見最重大的革命浪潮,影響各行各業,現在科技業都在搶建大型 AI 資料中心,但隨著終端應用愈來愈普及,第一個隱憂將是已經很吃緊的電力。美國銀行指出,AI 將讓未來幾十年的水電費更難以負擔。

電力需求的成長是由一系列不同來源所推動。在某種程度上,氣候變暖推高電力消耗,冷氣已經成為大多數家庭生存所需。國家推動脫碳,也是導致能源緊張的部分因素,譬如美國汽車、供暖系統、製造業將在《CHIPS》和《科學法案》以及《通貨膨脹抑制法案》的推動下,轉向由清潔能源供電的電網。

但罪魁禍首將是 AI。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顯示,AI 是未來幾十年推動公用事業成本上升的首要因素,原因是 AI 耗電量極大,如使用 AI 對文字進行分類,每完成 1 千項任務大約需要 2 千瓦時,使用 AI 產生圖像的任務則需要近 3,000 千瓦時。最近研究顯示,ChatGPT 支援的搜尋消耗的電力是基本 Google 搜尋的 10 倍。

此外,人工智慧軟體當中的半導體晶片運作溫度比前代產品高得多,並且需要液體冷卻,這個系統也會耗費電力。更高的雲端伺服器需求已經導致美國資料中心集中的州商業電力需求上升。Arm 執行長警告,雖然美國人工智慧資料中心的能耗僅為 4%,預計到 2030 年,該行業對美國電網的使用率將達到 25%。愛爾蘭到 2026 年甚至可能會看到其三分之一的電力用於資料中心。

美國能否實現其在 AI 領導地位、脫碳、晶片製造和電動車方面的願望取決於充足的電力。高盛表示,到本世紀末,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將激增 160%。看準電力將是成敗關鍵,亞馬遜最近在賓州收購一個核動力資料中心。

本世紀以來最大電力需求

受到電氣化和工業回流的推動,以及 AI 的發展,自本世紀初以來,美國從未出現過這種電力需求的激增。麥肯錫、波士頓顧問集團和標準普爾全球公司均預測 ,未來十年美國電力需求將每年增加 13% 15%。與近幾十年相比,這種成長速度驚人,遠遠超過美國現有的發電能力。

專家預測,由於人工智慧模型、電動車和不斷擴大的製造業規模的推動,電力需求持續增加,由於這些高成本工廠的運作時間更長,家庭、學校、醫院等所有人的成本都將呈指數級上升。即使所有電源都全天候運作,十年內將看到電網基礎設施無法跟上快速成長的需求,這種供需失衡的情況下,將會出現大多數美國人難以想像的場景,電費上漲,還要面對一個不可靠的電網,停電和輪流限電將是家常便飯。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延伸閱讀

外國車廠去年在美國產量首度超越美三大車廠

玉淵譚天:美國安局前網路司令中曾根入職Open AI 意欲為何?

大金門全島中午大停電2小時...高雄也停電 共6萬戶受影響

高雄4行政區2萬多戶中午停電8分鐘 台電公布原因與小動物無關

相關新聞

包包掛飾為何風靡年輕世代 專家:自我獨特性的延伸

包包掛飾不足為奇,但包包掛著十幾個吊飾,可能只會出現在東京迪士尼等地,但去年開始達巔峰,年輕人時興包包掛著大串飾品。心理學家分析,包包掛飾與時尚選擇一樣,是種宣揚自我與獨特個性的延伸,且不必花太多錢。

AI可以當很好的聊天對象 研究:當員工就免了

最近愈來愈多人加入 ChatGPT 行列,甚至有人用到有感情,只要用過就離不開它,更可能成為一般人的最佳助理,老闆的最佳員工,但目前這個願景可能有點難達成,卡內基美隆大學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實驗,打臉 AI 取代人類員工假設,AI 時代只會更需要人類員工。

顛覆常識 研究:睡前運動讓你睡不好

現代人工時長、通勤時間長,回到家處理一家大小事之後,才有自己的剩餘時間,生活積極的人可能會出去運動,如夜間跑步,但最近一項研究發現,睡前四小時內進行劇烈運動,可能會讓你睡不好。

AI 肯定會取代人類 未來企業規模更小、老闆更賺

AI 不只知識豐富且愈來愈人性化,許多小朋友都已經習慣每天與 AI 對話,讓人遇見未來世界的互動樣貌。雖然很多專家認為 AI 不會取代人類勞工,只會增強勞工技能,但紐約投資銀行創辦人講出實話,表示 AI 正在完全取代人類,將來的企業規模會更小,老闆會更賺錢。

數位失智症沒證據 研究:長者玩手機有益大腦健康

對年輕人而言,生活太依賴手機,譬如導航,可能會降低大腦認知功能,但對老年人不是如此。最近《自然人類行為》 期刊研究發現,至少對 50 歲以上的人來說,數位失智症假說可能不成立。

債務纏身又失業 留學生美國夢成幻影

對許多亞洲學生來說,去美國留學是畢生夢想,也是許多父母的盼望,大家都想當美國人。但現在人人趨之若鶩的國家招牌搖搖欲墜。某印度留學生在社群發文,引發討論,他以血淋淋的經驗,說美國夢已碎,年輕人留在自己國家更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