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全台有感!花蓮2時11分地牛又翻身 規模5.6 最大震度3級

網路充斥美食照片 研究:照片看太多次反會抑制食慾

(首圖來源:Pixabay)
(首圖來源:Pixabay)

【文‧黃嬿】

滑社群媒體、新聞及隨時隨地出現的橫幅廣告,網路食物照無所不在,若剛好用餐或宵夜時間出現,看食物照片更令人垂涎三尺。但丹麥研究發現,同張食物照看幾十次的話,食慾反而下降。

網路充斥食物照片,美國研究小組試圖找出社群媒體平均看到多少食品廣告,發現年輕人 12 小時內平均會看到 6.1 篇食物相關貼文,多數貼文都是食物圖,超過三分之一是甜食。

許多食物圖片都是為了銷售特定食物出現,如 Facebook Instagram 圖片會讓我們想吃麥當勞。換句話說,圖片喚醒我們的飢餓感,但丹麥奧胡斯大學的新研究發現,若圖片重複出現太多次,會產生相反效果。

刊登於《Appetite》的丹麥奧胡斯大學食品科學家千名參與者的線上實驗,某些參與者看同一張食物圖 30 次,其他人只看 3 次,發現看 30 次圖片的人選擇比看 3 次圖片的人更少食物,代表參與者沒吃任何東西就覺得飽了。

認知作用滿足大腦慾望

研究員指出,「認知感官」會明顯影響食慾,且影響力比預期更大。研究人員使用「扎根認知理論」或稱「體現認知」解釋,如想像用牙齒咬多汁蘋果,大腦相同區域就會受刺激,好像真的咬一口蘋果。透過想像,大腦得到的生理反應與實際情況相同,就是為什麼不吃任何東西就能滿足的原因。

且不同類食物照,對飽腹感影響不同,就是為什麼吃完主菜感覺飽了,但仍有空間吃甜點,因甜食是不同的食物。研究人員認為,確實可採取某些方法騙過大腦,當成減肥策略。

另外刊登於《公共政策與行銷》期刊研究也有類似發現,看垃圾食物廣告,會使節食者少吃東西,就是看某人吃東西也能欺騙大腦,讓人相信吃過同樣食物,最後就能吃少一點。作者也稱,只透過想像自己在行動或體驗情緒,就會啟動與實際行動或體驗相關的神經網路。

食品廣告氾濫仍是超重因素

科學家認為,食品製造商每年投巨資刺激人們的飢餓感,但研究卻發現,節食者看別人吃垃圾食物後自己就不想吃了,或同樣照片看太多次食慾反而下降,可能會讓商人大吃一驚。

但多數情況食品照真會促進食慾。全球人口超重仍是愈來愈嚴重的問題,尤其兒童,德國高達六分之一兒童超重,最近德國食品部長表示不希望早上 6 點到晚上 11 點電視、廣播和網路出現針對兒童的不健康食品廣告,學校、幼稚園和遊樂場附近也禁止刊登顏色鮮豔的甜食、高脂肪或鹹食廣告招牌。

智利 2016 年制定世界最嚴格的兒童糖果廣告規則,除了禁止廣告,不健康食品還必須貼上警告標籤,智利研究員追蹤認為,嚴格禁令確實會改變人們的選擇。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延伸閱讀

超狂蚵仔披薩!結合咖啡的披薩店「See U 手作披薩」 還有少見的鮭魚披薩攏底加

明日相約台北國際觀光博覽會 「菲」凡優惠找驚喜

AI技術取代MRI 讀心術不再是超能力

使用裝置「重新連接大腦與肌肉」!癱瘓10年男子順利站立行走

相關新聞

抗藥性細菌進入國際太空站 突變為完全不同的菌株

國際太空站除了是太空人進行微重力環境研究的實驗室,也潛伏著一群繁衍生息的突變細菌,當科學家分析國際太空站一些細菌菌株,發現它們已突變成不同形式,基因、功能都與地球菌株不同,這種細菌可能對藥物的抵抗力更強,還能在微重力環境下大量存在。

數位閱讀不如紙本 研究找到神經科學證據

教科書和紙本閱讀被螢幕取代,然而紙本閱讀的好處過去有很多研究證實,最新以色列研究再度發現,與螢幕閱讀相比,紙本閱讀時大腦與注意力和認知參與相關部分更活躍,代表紙本可能更有利兒童集中注意力。

當下憤怒難平?日本研究:寫下來扔掉就好

生氣是人之常情,脾氣再好的人也免不了偶發的怒氣沖天,但要在瞬間消化情緒,不需要怒罵或大力拍桌嚇壞眾人,也不需把苦往肚裡吞,日本科學家發現控制情緒的方式,就是在生氣的當下,把負面情緒寫在一張紙上,然後將紙撕碎或丟棄,就可以感到海闊天空。

為何我們花這麼多錢? 研究:支付方式增加太多

儘管通膨高、利率高,經濟學家一再評論這種熱情無法持續,但支出仍在飆升,去年美國消費者支出達創紀錄 19 兆美元,除了可能錢真的很多,經濟學家認為,可能原因是現在多元支付種類太多,人們失去控制花錢的能力。

油炸油破壞「肝腸腦軸」 研究:導致神經退化並波及後代

世界各地的家庭和餐廳中,多次加熱同一批油的做法很常見,但最新老鼠實驗研究發現,食用重複使用的油炸食用油,破壞「肝腸腦軸」,可能會導致老鼠及其後代出現更高程度的神經退化,科學家警告,這項研究發現揭示,平常的飲食習慣可能對人類健康產生重大影響。

人類大腦長大中 研究:緩衝失智症進展 智商卻下降

教育發展、生活方式更複雜等因素,現代人大腦比 100 年前更大,科學家認為,大腦變大有助減緩失智症。但大腦變大不代表智商上升,多國研究發現,最年輕世代智商也是這幾代最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