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今天各地短暫雨 午後山區注意雨勢 下周兩波鋒面接力

大腦活動降低 研究:手機成癮殘害創造力

(首圖來源:Pixabay)
(首圖來源:Pixabay)

【文‧黃嬿】

智慧手機時代增加便利性,但許多需要時間歷練的作品,如歌曲、電影、小說等創作都失去光芒,先前研究就發現手機成癮會干擾大腦認知功能,並降低創造性。科學家要找出證據,利用大腦成像技術測量大腦皮層對創造性任務的反應。結果發現,智慧手機成癮者比起沒有成癮者,前額葉皮層和顳葉區域活動較低。

手機正在改變大腦。科學家發現,當閱讀數位媒體,各種網址連結和廣告雜亂無章,以及滾動和滑動手勢都需耗費短期注意力,會導致「高度專注的分心狀態」,即同時處於高度短暫專注,但長時間分心。雖然這種分心看起來是暫時的,但影響長久。科學家表示,頻繁集中的注意力分散,會導致大腦產生持久變化。

創造力需要高度專注,手機會破壞這種條件。最近刊登於《社會認知與情感神經科學》的研究揭開手機對大腦的破壞機制。首先,創造性認知定義為產生原創和有用產品的能力,是核心認知元素,讓大腦每天靈活解決問題和產生新想法。

研究人員找來年齡 18~25 歲的大學生,使用智慧手機成癮量表 (SAS) 確定 48 名參與者,其中一半是重度成癮者為實驗組。另一半分數較低為控制組。接著請他們接受一項物品與替代用途任務來衡量創造力,當參與者對替代用途任務有反應,同時透過大腦成像技術觀察大腦活動。

結果發現,智慧手機成癮者流暢性、靈活性和獨創性方面得分較低。成癮者大腦前額葉皮層和顳葉區域並不活躍。為了增加替代任務難度,研究人員讓參與者先接觸測試內容,干擾創造力。結果也顯示,成癮者前額葉皮層和顳葉區域皮質活化和功能連接減少,較難克服先前約束,也較無法產生創意想法時,建立物品與用途的原創性關聯,這項發現等於揭示智慧手機成癮,其實會影響個人高階認知能力。

其他研究還發現智慧手機成癮會導致神經遞質 GABA 失衡,GABA 是神經系統主要抑制性神經遞質,可調節各種大腦功能,然而因是抑制性化學物質,會引起嗜睡等症狀。研究人員發現,手機成癮的年輕人大腦某區域表現更高 GABA,可能導致焦慮。

2017 年研究發現顯示,只是智慧手機存在,就會降低「可用的認知能力」,因智慧手機讓人隨時取得資訊、娛樂和分散注意力的來源,就算把手機放一邊如桌上或口袋包包,人的認知能力就會下降。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延伸閱讀

美銀:手機庫存壓力加劇

行銷最錢線/建立品牌迴路 創造行銷效益

研究:孕婦大腦變化可能是為照顧幼兒做準備

汪小菲掛念的千萬床墊!身體若缺「1元素」,再好的床墊也睡不好

相關新聞

為何節食後胖更快?研究:大腦放大飢餓訊號

許多節食減肥過的人都熟悉,正常吃飯後很快復胖,因長時間少吃會讓人吃得更多。科學家以老鼠實驗發現,關鍵在大腦交流方式變化,節食會調節飢餓感的神經細胞改變,進食時這些細胞會接收更強訊號,導致實驗老鼠節食後吃更多,體重增加更快。

當下憤怒難平?日本研究:寫下來扔掉就好

生氣是人之常情,脾氣再好的人也免不了偶發的怒氣沖天,但要在瞬間消化情緒,不需要怒罵或大力拍桌嚇壞眾人,也不需把苦往肚裡吞,日本科學家發現控制情緒的方式,就是在生氣的當下,把負面情緒寫在一張紙上,然後將紙撕碎或丟棄,就可以感到海闊天空。

為何我們花這麼多錢? 研究:支付方式增加太多

儘管通膨高、利率高,經濟學家一再評論這種熱情無法持續,但支出仍在飆升,去年美國消費者支出達創紀錄 19 兆美元,除了可能錢真的很多,經濟學家認為,可能原因是現在多元支付種類太多,人們失去控制花錢的能力。

油炸油破壞「肝腸腦軸」 研究:導致神經退化並波及後代

世界各地的家庭和餐廳中,多次加熱同一批油的做法很常見,但最新老鼠實驗研究發現,食用重複使用的油炸食用油,破壞「肝腸腦軸」,可能會導致老鼠及其後代出現更高程度的神經退化,科學家警告,這項研究發現揭示,平常的飲食習慣可能對人類健康產生重大影響。

人類大腦長大中 研究:緩衝失智症進展 智商卻下降

教育發展、生活方式更複雜等因素,現代人大腦比 100 年前更大,科學家認為,大腦變大有助減緩失智症。但大腦變大不代表智商上升,多國研究發現,最年輕世代智商也是這幾代最低。

為什麼一到青春期 嬰兒奶香味就消失了?

嬰幼兒是所謂的身心黃金發展期,也可能是我們人類體味最香的時候,一到青春期受荷爾蒙影響就會變成混合各種味道的汗臭味。科學家指出,青少年客觀來說就是臭臭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