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照著統一獅劇本走 潘威倫中繼2.2局封鎖悍將奪生涯第149勝

年輕男性簇擁加密貨幣 研究:不管去中心化且多數都賠錢

(首圖來源:Unsplash)
(首圖來源:Unsplash)

【文‧黃嬿】

加密貨幣暴跌宛如現代版鬱金香事件,國際清算銀行 (BIS) 最近報告指出,加密貨幣新投資者四成是 35 歲以下男性,這些人投資加密貨幣,並不是因去中心化金融或脫離大銀行等高尚理想參與加密貨幣發展,而是因價格上漲才投資,且四分之三最後都賠錢收場。

加密貨幣是經歷多次繁榮蕭條週期的波動性資產,至今加密貨幣用於支付、衡量價值或為現實世界投資融資等領域仍非常有限,但散戶投資者繼續進入加密貨幣交易所交易,到底原因為何?

國際清算銀行工作文件分析原因,針對 2015~20222 年 95 國加密貨幣交易應用程式日常使用狀況,研究採用加密貨幣交易應用程式的驅動因素。

經濟學家發現,當比特幣價格上漲超過 2 萬美元,73% 用戶下載加密應用程式。結果是四分之三新加密貨幣投資者都虧錢。如用戶幾個月內每月購買價值 100 美元比特幣,中位投資者將損失 431 美元,即 900 美元投資的 48%。當時購買加密貨幣多數人來自土耳其、新加坡、英國和美國,又以 35 歲以下追求風險的年輕男性占新投資者大多數。

報告也分析打壓加密貨幣市場的兩次重大事件,分別是中國政府 2021 年打擊加密貨幣挖礦,以及哈薩克動盪。中國將加密貨幣採礦定為非法後,迫使礦工轉往其他國家,許多人到幾乎沒有監管且有廉價電力的哈薩克,然而 1 月燃料價格上漲與停電導致暴動,政府關閉網路,造成 15% 礦工下線。礦工最終搬到德州等地,但這時比特幣追求者少很多。估計中國事件導致比特幣價格下跌 39%,新用戶減少 30%,哈薩克事件導致價格下降 19%,新用戶下降 15%。

更糟的是,持有大量比特幣的人、所謂加密貨幣鯨魚會在價格上漲期拋售,所有湧入市場的小投資者變成這些人的飼料,讓早期投資者和內部人士賺飽飽。

最近市場動盪和主要穩定幣價格的暴跌提醒人們,加密貨幣不是穩健貨幣。報告強調,代表大多數用戶是被價格上漲吸引,而不是厭惡傳統銀行或不信任公共機構。

6 月國際清算銀行報告分析加密貨幣和去中心化金融 (DeFi) 結構限制,概述設計固有風險,認為未來理想貨幣模式是雙層貨幣體系,主權貨幣數位版可同時維護穩定和安全及促進創新。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延伸閱讀

FTX掀加密貨幣風險 應引入保護機制

加密貨幣無主管機關 立委籲跨部會協調

FTX破產…不僅加密貨幣 這票「另類交易」都無法可管

FTX債權人可能逾百萬 加密貨幣放款業者BlockFi也被連累

相關新聞

為何節食後胖更快?研究:大腦放大飢餓訊號

許多節食減肥過的人都熟悉,正常吃飯後很快復胖,因長時間少吃會讓人吃得更多。科學家以老鼠實驗發現,關鍵在大腦交流方式變化,節食會調節飢餓感的神經細胞改變,進食時這些細胞會接收更強訊號,導致實驗老鼠節食後吃更多,體重增加更快。

數位閱讀不如紙本 研究找到神經科學證據

教科書和紙本閱讀被螢幕取代,然而紙本閱讀的好處過去有很多研究證實,最新以色列研究再度發現,與螢幕閱讀相比,紙本閱讀時大腦與注意力和認知參與相關部分更活躍,代表紙本可能更有利兒童集中注意力。

當下憤怒難平?日本研究:寫下來扔掉就好

生氣是人之常情,脾氣再好的人也免不了偶發的怒氣沖天,但要在瞬間消化情緒,不需要怒罵或大力拍桌嚇壞眾人,也不需把苦往肚裡吞,日本科學家發現控制情緒的方式,就是在生氣的當下,把負面情緒寫在一張紙上,然後將紙撕碎或丟棄,就可以感到海闊天空。

為何我們花這麼多錢? 研究:支付方式增加太多

儘管通膨高、利率高,經濟學家一再評論這種熱情無法持續,但支出仍在飆升,去年美國消費者支出達創紀錄 19 兆美元,除了可能錢真的很多,經濟學家認為,可能原因是現在多元支付種類太多,人們失去控制花錢的能力。

油炸油破壞「肝腸腦軸」 研究:導致神經退化並波及後代

世界各地的家庭和餐廳中,多次加熱同一批油的做法很常見,但最新老鼠實驗研究發現,食用重複使用的油炸食用油,破壞「肝腸腦軸」,可能會導致老鼠及其後代出現更高程度的神經退化,科學家警告,這項研究發現揭示,平常的飲食習慣可能對人類健康產生重大影響。

人類大腦長大中 研究:緩衝失智症進展 智商卻下降

教育發展、生活方式更複雜等因素,現代人大腦比 100 年前更大,科學家認為,大腦變大有助減緩失智症。但大腦變大不代表智商上升,多國研究發現,最年輕世代智商也是這幾代最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