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長李遠赴立院提施政:文化部不該扮演指導者
「文化無所不在,生活的文化才是文化,文化部不該扮演指導者的角色,而是提供服務與協助。」文化部長李遠今天赴立院教委會進行首次業務報告與備詢。他表示,將以賴清德總統所提出的「文化永續,世界台灣」為核心理念,從「生活的文化」、「思想的文化」、「創造的文化」與「傳播的文化」等四大面向作為施政理念,推動文化施政。並以行動創新的方式持續深耕,與各部會、機關合作,落實四大面向施政目標,用文化團結台灣,讓全世界看見獨一無二的台灣文化。
被立委問到是否緊張?李遠笑著表示:「不緊張了,我準備好了」。他昨天受訪時提到將下修文化幣領取年齡到13歲,他表示,自己的理念是想更重視青少年跟兒少,因此第一步希望將文化幣領取資格下降到國中(13歲)。這個政策牽涉到費用跟一些手續,要明年通過行政院預算才可以做,「但這是我的心願。」
李遠指出,在「生活的文化」方面,為了讓文化活動走入各地,將持續透過點、線、面重現歷史現場,推動區域性文化保存,再現台灣大歷史場域,同時健全法制,推動有形和無形文化資產的傳承、創新與再生。
李遠指出,並持續深化社區營造,扶植區域交流平台,提供多元參與機制,結合文化平權、人權教育,凝聚社會對土地歷史的認同。國家語言方面,持續從家庭、社會、學校等不同場域,透過生活化和現代化的面向,落實語言復振計畫,推動國家語言研究,從打造語言友善平權環境著手,達成保存文化的終極目的。
在「思想的文化」的方面,文化部鼓勵各式議題的表達、思考、討論、對話,用文化和藝術深化國家的團結。也將持續推動重建台灣藝術史,透過台灣藝術家的故事將文化教育向下扎根。持續進行博物館、美術館升級計畫,強化智慧科技應用,研提與時俱進的博物館政策及法規制度,促進各館舍資源共享合作,帶給全民多元、全面的文化體驗。
針對兒少世代,李遠指出,影視作品是兒童形塑自我文化認同的重要管道,因此公視兒少台的開台,將會攜手產業界提升兒少影視內容的質與量,健全兒少的影視整體環境。同時,也將加強扶植童書和繪本,讓兒少族群接觸到更多元的文化內容。也會持續以文化幣鼓勵青年學子走入劇場及電影院等藝文場域,進行具有思考的消費,培養藝文鑑賞品味,鼓勵青年藝術工作者,發展各類型跨領域創作及展演計畫。
「創造的文化」的方面,期待台灣不只是科技之島,也是自由的創作之島。文化部將持續健全法規制度,提供所有文化藝術工作者具有保障的創作環境。整合政府和民間的力量,邀請企業合作投資、培養人才,包括影視音、各式圖文出版、遊戲、動漫、設計等,提升文化內容產業的競爭力,打造更多國際級的台灣優質文化內容IP,形成在文化和經濟上,足以影響世界的「台流經濟」。
「傳播的文化」的方面,李遠表示,文化部將持續健全及強化公共媒體和國際頻道,增加文化傳播上的影響力,支持公共電視各頻道的經營,製作跨語言且類型多元的節目及戲劇。持續擴展TaiwanPlus的海外收視,並透過國際合作,把台灣的觀點和優質的文化內容傳播到全世界。持續支持台灣影視音串流平台(OTT)跨域的合作,用影視音國家隊的方式,強化台灣影視音內容海外輸出能量,爭取國際話語權。
他也說,目前文化部透過文化黑潮計畫,強化內容產製能量,並推動文創法修法升級為國家戰略產業,以投資抵減的方式,引導民間注入資金。同時以投補合一的資金整合政策,鼓勵業界投入各項資源,進行影視開發產製,壯大台灣OTT平台。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