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李宗霖日前在臉書上發文,指出教科書把馬鈴薯寫成土豆,有兩個層次可以討論。首先,李宗霖認為台灣人對中國語詞、文化入侵意識不足,「這次教科書脫箠(thut-chhê),不只出版的康軒有份,教科書的審查機關國教院也要負責,康軒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青椒』也寫成中國用詞『菜椒』,這也沒有審查到」。
李宗霖透露除了教科書,現在很多本土派的政治人物也很習慣使用「支語」,例如「接地氣」、「質量」,慢慢地大家已經沒感覺差別了。李宗霖坦言很多年輕人流行「小紅書」、「抖音」,以及中國綜藝節目,「在網路平台上,新的流行語都是從對岸來的,文化入侵我們的下一代,這更嚴重」。
另外,李宗霖指出「使用本土語言是台灣唯一的活路」,現在中華民國以華語為主體的教育以及語言環境,被「支語」入侵也是常有的事,因為這兩個就是一樣的語言。過去台灣人在島嶼生活,講南島語言、客家語、台灣話,自從國民黨來台灣之後,全部要求講華語,阿公、阿媽、阿婆變成「爺爺、奶奶」。
李宗霖表示其實台灣人開始講華語後,就已經跟中國同化了,相同的語言受強勢流行文化影響,怎麼樣都沒辦法抵擋。最後,李宗霖強調台灣人要提升敏感度,理解中國文化入侵,但最重要的是把本土語言撿回來,「只有語言不同才不會被同化,語言不同才能避免認知作戰,語言不同才能維持台灣的主體性,也是台灣民主自由的最後防線」。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