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日本睽違14年奪冠!大谷翔平2勝1救援破4成打擊率 獲頒經典賽MVP

大谷翔平再見三振楚奧特!日本擊退美國奪經典賽第3冠

近20年大學學雜費短少1700億 學者:低學費正謀殺高教

賀陳弘抨擊我國大專校院學雜費多年未漲。圖/清大提供
賀陳弘抨擊我國大專校院學雜費多年未漲。圖/清大提供

教育部今天於高雄義守大學舉辦大學校長會議,下午由國立清華大學前校長賀陳弘以「少子女化趨勢下的大學治理與創新轉型」為題分享。他說,不合理的低學費正在謀殺高等教育。自2004年來學雜費幾無調整,近20年間高等教育短少近1700億元,若政府不以稅制鼓勵高等教育或讓學雜費合理化,大學將無法成長,只會在不死不活的狀況下續存。

我國高等教育學雜費已凍漲多年。賀陳弘今出席大學校長會議,他表示,為了高教永續發展,應從政府、民間、使用者三方面思考如何讓經費成長,如政府可修正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或突破現有賦稅結構,以此提高政府總預算;再者,則可透過賦稅優惠鼓勵民間捐助、支持產學合作;或讓使用者學雜費合理化,若三者均無一者能落實,則大學不可能成長,只會在不死不活的狀況下續存。

賀陳弘也指出,以110年為例,教育部高等教育預算約1000億,「再往下掏也沒有了。」政府投資每位學生,則每人平均可得15萬元。

近年不少學生、教育團體主張低學費,賀陳弘也表示,民間通常以歐洲比擬,但歐洲的大學學費便宜是靠高賦稅支撐,台灣的稅率負擔僅13%,歐洲則普遍高達30%以上,若台灣每人稅率負擔都提升一倍,則高教經費可上看2000億,否則在現階段倡議由政府支持高教是緩不濟急,「也是晉惠帝何不食肉麋的說法。」

賀陳弘說,台灣高教目前是由政府補助、民間支出兩隻搖搖欲墜的腳在支撐,不合理的低學費正在謀殺高等教育,自2004年53所大專校院獲學雜費調整後,之後幾無調整。但近20年來,我國物價指數已增加19%,受僱員工薪資亦增加27%,高等教育將近短少1700億元。

若以健保為例,賀陳弘指出,健保2004年至今在員工薪資持續調整27%之上又再調升13.6%費率,且健保背後有一批醫師遊說團體,依照器材費用增長等要求健保署增加支出;但高教經費則否,而是告訴學校錢就是這麼多,自己看著辦。

賀陳弘說,綜觀以上,導致大學近年設備、人才延攬、國際合作都在滑落,也反應在國際競爭評比、學生受教品質同步下跌。

賀陳弘建議,大學迫切需要學雜費定期調整的機制,學雜費調整幅度應在物價指數增長幅度、受雇員工薪資增長幅度取一個中間值;在保障弱勢學生上,考量到每個學校弱勢學生數不一,則可成立一平準基金,學雜費調漲多少便補助弱勢學生多少。

賀陳弘說,在稅制不調整的狀況下,談永續增加政府經費只是空言和謊言,且不負責任的說法;低學費則更可能使弱勢學生受害,在於經濟優勢學生可額外尋求資源,弱勢生只能到學校,學校若辦不好則弱勢生更容易一敗塗地,合理的學費調整機制才可照顧弱勢生,合理的學雜費才能促進教育公共化。

賀陳弘以「少子女化趨勢下的大學治理與創新轉型」為題做分享,並表示不合理的低學費正在謀殺高等教育。記者許維寧/攝影
賀陳弘以「少子女化趨勢下的大學治理與創新轉型」為題做分享,並表示不合理的低學費正在謀殺高等教育。記者許維寧/攝影

高教 健保

延伸閱讀

科技願景 國科會主委:台灣可能成為全世界IC設計訓練基地

義務役恢復為1年 大學校長盼修業配套更有彈性

國防部兵役就學3+1方案 大學排課、修學分恐有困難

全國大學校長會議登場 兵役、學術倫理議題受矚

相關新聞

台大砸錢留才 一年加薪150萬

中研院長廖俊智日前指出,台灣面臨博士班誘因、教授待遇、退休所得等三個「偏低」劣勢,不利國際競爭。為此,台大昨舉行校務會議...

砸百億推前瞻平台、人社領域卻掛蛋 吳政忠:會擠一擠

國科會今年在新春記者會宣布,今年將投入逾349億元在8大領域建立前瞻科研平台,相較其他七大平台皆編列超過20億的預算,卻...

幼教師生比1:12 盼3年後能達標

教育部長潘文忠今年新春團拜拋出調整幼教師生比至一比十二,將自一一二學年起從公共化幼兒園先行。潘文忠昨宣布三方針,若公共化...

雙北營養午餐喊漲 中南部觀望

近期蛋價及物價均飆漲,台北市營養午餐業者喊吃不消,有三所國小表示要漲價,其他中小學也醞釀調漲,北市教育局預估下學年營養午...

明道大學又爆欠薪教師組自救會 教育部令9日前改善

明道大學去年因財務狀況顯著惡化,遭列為專案輔導學校。今(3/3)再傳出校方積欠教職員工兩個月薪水,高教工會今南下協助教職...

教25年 學校課輔老師竟無保障

新北市約有3500名課輔教師,許多人沒健保,部分勞保甚至採按日投保節省保費,嚴重損害勞退權益。近期樹林區三多國小2名50...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