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周末晴朗酷熱!下周天氣劇烈變化 恐雷雨狂轟到4月底

靠「賴友友」出線? 賴政府新內閣「男上加南」

台抗議陸啟用M503銜接航線 美反對片面改變現狀、促雙方對話

智慧照護市場潛力大,台灣發展數位轉型仍有痛點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根據市場研調機構Global Market Insights推估,2020年全球數位健康巿場規模為1,418億美元,預計2027年將成長至4,268億美元,年平均複合成長率達17.4%,在智慧商機帶動下,數位轉型與跨域結盟將協助台灣健康照護產業開拓新藍海。KPMG安侯建業近日發表《智慧照護創新趨勢調查》,顯示歷經近三年疫情影響,已有高達67%照護單位已著手進行數位優化,智慧科技將扮演照護產業的轉型關鍵。

KPMG安侯建業主席陳俊光表示,「健康照護」是未來最具潛力的投資領域,在後疫情時代,人們對於疾病預測與遠距醫療的重視度大幅提升,加上2025年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政府長照政策的推進與健康促進發展策略,照護目標已從樂齡擴展至全齡世代,各產業紛紛投入相關服務與產品研發,為大健康市場創造出無限商機。

透過數位策略提升價值已是全球產業所趨,KPMG委託中華徵信所於2022 年5月~6月之間,針對台灣201家長照機構、醫療院所、健康中心及月子中心等照護相關業者,進行《智慧照護創新趨勢調查》發現,受訪的台灣照護產業者有將近七成已開始佈局數位應用,積極透過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與大數據等新興科技,改變舊有商業模式再創新的產業價值。

進一步觀察照護產業的數位化進程,有五成受訪者已發展數位化至少三年,而三成受訪者表示已佈局數位化五年以上,顯示多數照護業者正嘗試與科技運用磨合,智慧照護市場仍有極大的發展潛力。然而,傳統照護業者數據使用缺乏標準格式,並大量依賴人力進行資料建檔,加上現有系統老舊,效能與擴展性不足,具備升級風險,這些都是照護產業智慧化時必須面臨的挑戰。

雲端與大數據帶領照護產業邁向數位時代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數位策略已成為各產業創造競爭優勢的關鍵,應用範圍也逐步擴張,而台灣照護產業也開始接納新興科技,進行服務流程升級。照護業者紛紛透過雲端資料庫建置,擺脫傳統紙本病歷資料,或使用大數據預測受照護者的健康狀況,對於整體照護產業而言,科技的導入能大量縮短照護時間,並同時兼顧照護品質。

台灣照護產業也開始接納新興科技,進行服務流程升級,使用最多的是雲端(58.17%)與大數據(36.60%)應用,此外還有人工智慧(15.03%)、智慧物聯網(10.46%)與5G(10.46%), 5G有利於打造以受照護者為中心的服務,互聯整合讓照護者即時掌握數據,同時透過智慧物聯網進行風險預測。在已運用新興科技項目方面,主要以醫療數據平台(43.79%)、環境安全監控(34.64%)及遠距醫療(31.37%)為前三大領域,KPMG安侯建業科技、媒體與電信產業主持人李威陞認為,此三大領域有助整合全方位資源,推動「服務去中心化、資料數據中心化」的轉型模式,帶動以人為中心的全人照護。

圖一、數位照護單位之新興科技應用 (圖片來源:KPMG智慧照護創新趨勢調查)
圖一、數位照護單位之新興科技應用 (圖片來源:KPMG智慧照護創新趨勢調查)

台灣發展照護的優勢與挑戰

《2022年KPMG全球醫療照護和生技投資前景》調查指出,90%以上的投資專家預估醫療資通訊產業估值將持續成長,並成為未來兩年內最具吸引力的投資領域(可參考305期北美智權報文章《疫情點燃全球併購交易熱,2022年醫療照護和生技產業前景看好》)。未來台灣照護產業將來會走向精準健康,台灣整體照護產業的首要優勢在於醫療產業聚落完整(45.80%)、ICT產業鏈成熟(14.9 0%)、跨界應用整合度高(14.40%)。KPMG認為,當歐美已佔據大型醫療設備製造市場,台灣數位精準健康的優勢在於居家照護與長照應用。因此,台灣應著重思考傳統系統與輔具該如何數位化,並善用數據思維對接主流系統與需求,藉此取得全球高齡趨勢的商機。

儘管數位轉型雖蔚為風潮,照護機構在轉型過程中卻遇上諸多挑戰。從報告中得知,照護機構發展數位化的前三大挑戰分別是:數位人才的不足(40.3%)、軟硬體投資支出較高(36.82%)、訓練成本較高(30.35%)等因素;對於中小型機構而言,資金需求過高(47.92%)是暫不考慮數位應用的原因,也是照護機構要轉型最主要的挑戰。KPMG安侯建業科技、媒體與電信產業主持會計師連淑凌指出,醫療與科技互相合作時,最重要的是換位思考,科技業者需協助改善基礎設備尚未完善之因素,而照護產業採納新興科技的關鍵在於資金及相關營運成本,應善用異業結盟改善既有痛點。KPMG安侯建業健康照護與生技產業服務團隊主持會計師寇惠植建議,政府政策亦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不論是財務籌措、租稅優惠或是鬆綁相關法規,才能打造出有利發展數位照護產業的環境。

圖二、台灣照護產業發展優勢與挑戰 (圖片來源:KPMG智慧照護創新趨勢調查)
圖二、台灣照護產業發展優勢與挑戰 (圖片來源:KPMG智慧照護創新趨勢調查)

照護業者跨業合作意願高,優先發展智慧醫院

跨產業合作已是照護業者營收成長的策略之一,近六成 (57.71%)受訪單位表示未來將考慮與其他產業合作,其中最優先考慮的是生物科技業(42.20%),其次則為科技、媒體與電信業者(40.50%),藉以提升數據與資訊蒐集的效率,並可減緩勞動力,而基礎建設產業合作(37.90%)則為第三優先合作領域,說明近年來照護產業在高齡照護機構與醫院的設置上皆有更高標準的需求。

而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為提供多元的附加服務,超過五成的照護單位認同異業合作將成為主要前進的驅動力,未來規畫發展方向則以智慧醫院(65.52%)為優先考量,再來則以照護產業為核心向外延伸其他服務,像是復健復能(56.03%)、生活照護(52.59%)以及失智失能預防(52.59%)。

圖三、醫療照護產業未來規劃之發展方向 (圖片來源:KPMG智慧照護創新趨勢調查)
圖三、醫療照護產業未來規劃之發展方向 (圖片來源:KPMG智慧照護創新趨勢調查)

連淑凌指出,技術革新加上疫情迫切需求,積極發展智慧醫療方能優化就醫、照護品質與服務,照護產業正是BIO - ICT結合與場域實施的最佳典範,關渡醫院即為頗具代表性的智慧醫院,透過與華碩、國立陽明交大產學研醫結盟,全方位啟動醫院作業系統雲端化,整合社區、居家服務數據,改變未來就醫及照護模式。關渡醫院近期更與智捷生醫合作開發「元宇宙醫療服務平台」輔助影像判讀、病理分析,期望逐步擴大適用範圍,塑造智慧醫療生態系。

最後從政策法規方面來看,多元智慧應用下難免產生資安疑慮,KPMG安侯建業科技、媒體與電信產業協同主持會計師鄭安志指出,衛福部於2022年中修正通過的「醫療機構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強調的正是雲端化、格式化與安全化,正式允許醫療機構上雲代管,電子病歷作為智慧醫療基石,除節省儲存空間、加速診察效率外,進一步提升病歷資料存放品質與完整性,電子病歷上雲亦能提升資源運用效能,這也是未來落實遠距醫療的第一步。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21期;歡迎訂閱《北美智權報》電子報

延伸閱讀

中市府輔導旅宿業者數位轉型 因應後疫情數位時代

《IP小辭典》國際專利分類

期中大選過後 美國經濟可望回穩

APEC雙部長會議 鄧振中倡議簽署數位經濟協定

相關新聞

從電動車到AI 看馬斯克開放原始碼背後的商業盤算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電動車和AI領域頻頻祭出開放原始碼大旗,無私地推動產業創新。然而,若深入剖析其開放原始碼策略,卻發現馬斯克的慷慨背後,藏著精心設計的商業算盤。這場看似利他的開放原始碼大秀,實則是一齣商業利益最大化的好戲。

氫離子幫浦抑制劑之藥劑劑型的顯而易見性:Santarus, Inc. v. Par. Pharm., Inc., 694 F.3d 1344 (Fed. Cir. 2012)

於臨床上,奧美拉唑是非常重要的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可用於抑制分泌太過旺盛的胃酸,減少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藥物專利侵權訴訟的攻防中,涉及氫離子幫浦抑制劑者數量不多,較常見者係以其藥物化學構造的顯而易見性為爭議者,較少見者則如本文,係涉及氫離子幫浦抑制劑之藥劑劑型的顯而易見性,因此,本文擬藉由Santarus, Inc. v. Par. Pharm., Inc., 694 F.3d 1344 (Fed. Cir. 2012).案件[1] ,來探討有關氫離子幫浦抑制劑之藥劑劑型的顯而易見性。

歐盟資料法正式上路

為了打造資料經濟並推動2030年數位轉型工作,歐盟繼資料治理法之後,進一步完成資料法(Data Act)立法工作,該法業於2024年1月11日生效,且最快於生效日起20個月後開始適用(亦即2025年9月12日)。 惟第3(1)條規定(新產品資料存取簡化)係適用於該法生效日起32個月後上市之連網產品及其相關服務,亦即2026年9月12日。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研析

中國似乎尚未在機器人創新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但其國內生產和採用正在迅速增長,並且政府已優先投入該產業發展,即便關鍵技術取得越發困難,但在資源挹注下,中國機器人企業取得領先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2024年全球電動車產業發展:新興市場成為新戰場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於日前主辦「工具機應用產業趨勢與商機分享會」,MIH EV研發院執行長鄭顯聰分析全球新能源車產業市場,亞太市場是最具有潛力的地區,台灣工具機廠商可以思考如何切入汽車領域的相關應用,趁勢而起成為全球電動車產業生態系統的關鍵角色。

控告華碩的ACQIS公司來歷為何?專利蟑螂與合法NPE的界線

美國德州聯邦陪審團於3月22日裁定,華碩生產銷售的電腦相關硬體零組件侵犯了ACQIS公司的2項專利,必須支付1800萬美元(約新台幣5.7億元)的賠償金。雖然華碩主張這些專利無效,並強調自己並未刻意侵權,但陪審團仍認定專利有效,駁回了華碩的主張。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