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關注我政權交接…AIT主席羅森柏格下周訪台 3個月第2度

大台北今零星飄雨 吳德榮:周日鋒面逼近挾雷雨胞

車用晶片商機大 半導體產業不可錯過

【蔣士棋╱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科技製造業這兩年最熱門的題材非汽車莫屬。除了下游的品牌組裝外,車用晶片市場也是這波大趨勢下不可或缺的商機。在零碳排、智慧化以及自駕技術的引領下,汽車產業對於車用晶片的需求數量和運算能力只會愈來愈高,半導體供應鏈可望迎來新一波汽車市場的榮景。

台灣先進車用技術發展協會理事長、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認為,車用晶片市場大致可分為兩個區塊。第一個是傳統大廠主導的品牌車,每輛車用在車用晶片的預算頂多500至600美元,「功能很有限,而且車廠開出的規格也很難改,外部廠商很難打入供應體系。」

至於第二個,則是由特斯拉(Tesla)引領的新電車。黃崇仁觀察到,這些業者對於車用晶片的需求大不相同,「他們很願意增加新功能,用模組化的思維在看待汽車,每輛車用在晶片上的費用可以從2000美元到5000美元之間。」他認為,後者將是未來的汽車產業主流,而在歷代資通訊產業無役不與的台灣,在其中的機會更多。

車用晶片是半導體業的大趨勢

呼應黃崇仁的說法,早在今年年初時,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就曾透露過對車用晶片市場的正面評價。當時,因應疫情而生的筆電、平板等資訊硬體商機,正因為全球走向疫後復甦而逐漸衰退,但在法人說明會上,魏哲家卻明確指出,即使這些市場的終端需求出現疲軟,但高速運算(HPC)與車用晶片(Automotive)仍然保持強勁成長,甚至認為這將會是改變產業結構的大趨勢(structural megatrend)。

從台積電的歷次法說會資料也可看出些許端倪。從2020年第1季至今,車用晶片市場對台積電營收貢獻度,比起消費電子、高速運算十分有限,兩年多來營收占比僅從4%成長到5%;然而,車用晶片的季營收成長卻不容忽視,除了2020年因為肺炎疫情影響而減少訂單外,2021年至今均維持了10%以上的成長率(圖1)。

圖1:2020年第1季至今車用晶片占台積電每季營收比重與季成長率變化 (資料來源:www.tsmc.com)
圖1:2020年第1季至今車用晶片占台積電每季營收比重與季成長率變化 (資料來源:www.tsmc.com)

對於這個潛力十足的市場,台積電當然不可能輕易放過。在2021年6月份的技術論壇中,台積電宣布將在5奈米家族裡推出專門支援汽車產業的N5A製程,並將於2022年第3季正式問世。「N5A中的A,就是Automotive,」台積電車用暨微控制器業務開發處處長林振銘表示,除了邏輯晶片外,台積電還有6奈米的射頻元件(RF)製程以及MRAM、RRAM等新型記憶體,都已經準備好為車用晶片客戶提供服務。

林振銘分析,安全、綠色能源、智能化是車用晶片市場的三大推手。以智能化為例,林振銘指出,未來每部汽車都必須具備5G以上的聯網能力,而且在軟體定義車輛(Software Defined Vehicle)的趨勢下,透過網路更新韌體(OTA)來增強使用效能也將成為常態,「隨著操作系統軟體不斷更新,車子的功能也會一直增加,這跟傳統汽車的使用概念會很不一樣。」

但最重要的晶片需求,還是來自於對自動駕駛技術和安全性的重視。為了降低交通事故傷亡率,林振銘指出,現在的的新車多少都有SAE Level 1等級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ADAS),每輛車需要的感測器不過10來個;「但當自駕技術進步到Level 4、Level 5之後,每輛車需要的感測器數量至少要40個。」

圖2:隨著自駕技術從Level 1逐次提升,感測器數量與晶片運算力的要求也將大幅成長 (資料來源:https://www.sae.org/standards/content/j3016_202104)
圖2:隨著自駕技術從Level 1逐次提升,感測器數量與晶片運算力的要求也將大幅成長 (資料來源:https://www.sae.org/standards/content/j3016_202104)

相比其他資訊終端產品,汽車的含金量更高

而隨著感測器數量的增加,對處理晶片運算力的要求也會愈來愈高。「每提高一個自動駕駛的等級,晶片TOPS(Tera Operations Per Second,每秒萬億次運算)的等級就要增加10倍,」林振銘舉例,在Leve 1時晶片的運算要求約為10 TOPS,但發展到Level 5時,晶片運算能力就必須達到100,000 TOPS。

這對於半導體供應鏈來說,固然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只不過汽車產業對於半導體晶片實在太過陌生,導致雙方還需要時間磨合。一方面,汽車產業的競爭態勢,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洪春暉指出,與傳統資訊硬體業就大不相同。「NB、PC這些產品需求縱然衰退,每年的全球出貨量還是3億台左右,但能支撐起的全球品牌不超過10個;」相對地,汽車的每年全球出貨量不超過1億輛,卻有超過100個品牌,「半導體業者可以想想看,這個產業的含金量多高。」

另一方面,著眼於當前的變革,汽車產業也開始學著了解半導體產業。洪春暉透露,MIC服務的客戶大多是資訊電子業,「但前一陣子有一家日本大車廠特地來台灣找上我們,要求MIC幫他們完整介紹跟分析半導體產業的實務運作;這在過去是無法想像的事!」

在傳統的汽車產業裡,台灣只是供應鏈的一環,影響力相當有限,不過憑藉著強大的科技製造優勢,尤其是綿密、完整、技術領先的半導體供應鏈,在汽車產業轉型之際,台灣必然大有可為!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17期;歡迎訂閱《北美智權報》電子報

延伸閱讀

台積電早盤股價417元探2年新低 股東卻創新高達141萬人

傳台積電明年漲定了、估七成客戶埋單 但股價還在破底

外資狂賣...台積電股價再下殺到417元 股東141萬人創新高

台積漲代工報價 鐵了心

相關新聞

USPTO《AI發明人指引》: 發明有自然人重要貢獻即可申請美國專利

USPTO公告《AI輔助發明發明人判斷指引》及說明例,明示發明專利申請案所請發明若屬AI輔助創造之產物,不會因使用AI就逕自歸類為非可授予專利類型。然而,一發明若沒有自然人的重要貢獻(significant contribution),該發明就無法依現行法規在美國取得專利保護。

2024年企業資安發展之兩大趨勢

科技進展迅速的同時亦帶來更多更複雜的網路駭客攻擊,使企業對資訊安全的重視大幅提升,積極投入資安科技以建立面對各式資安威脅的企業韌性,帶動2024年企業導入持續性威脅暴露管理及將資安措施融入企業網路設施之兩大趨勢。

資訊事項原則與商標識別性: CAFC 2023年 In Re: GO & Associates, LLC案

GO & Associates公司(簡稱GO)向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申請註冊「EVERTBODY VS RACISM」商標。USPTO及商標審理暨上訴委員會(TTAB)認為系爭標識為資訊性標語,不具來源識別功能,拒絕註冊申請。GO以審查意見錯誤且有違憲之虞為由,向聯邦巡迴上訴法院(CAFC)提起上訴,尋求翻案……

「版權」用語埋下著作權歸屬認定之不確定性

「版權」一詞是內容產業慣用語,其意涵從發行權、使用權、到著作權(或更精確指著作財產權),有賴法院解釋。問題在於當「版權」成為契約用語時,常造成著作權歸屬認定的模糊。本文在介紹最高法院於110年度台上字第1167號民事判決,其確認「版權」不等於「著作權」,而須探究當事人立約之本意來解釋是否指「著作權」。

蘋果公司申請擴增虛擬實境軟體商標被拒? 美國專利商標局2023年ZeroDensity v. Apple案

蘋果公司(Apple Inc.)在2019和2020年,就其擴增虛擬實境軟體工具「Reality Composer」和「Reality Converter」的名稱向美國申請註冊商標。但2023年底商標審理救濟委員會(TTAB)認為該商標只是描述詞,沒有識別性而拒絕該申請案。故蘋果公司於2024年2月底正式向弗吉尼亞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挑戰TTAB的決定。

憂鬱症治療藥物之均等侵權:Smithkline Beecham Corp. v. Excel Pharmaceuticals, Inc.(Fed. Cir. 2004)

隨著人類文明持續的發展,精神疾病中憂鬱症的罹患人數及其造成的經濟損失也逐步攀升,憂鬱症已是現今社會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憂鬱症的患者時常有憂鬱情緒、提不起興趣、無法專注等症狀,更嚴重者可能會有自殺的念頭,因此,亟需相關藥物進行治療。憂鬱症治療藥物中的安非他酮係一種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的再吸收抑制藥物,定時服用,能改善憂鬱症患者的情緒,故史克貝克曼藥廠 (Smithkline Beecham,現改稱為葛蘭素史克藥廠,GlaxoSmithKline) 藥物安非他酮製成控制緩慢釋放藥劑並上市,惟Excel學名藥廠亦申請該藥物之學名藥簡易新藥上市程序,史克貝克曼以原告身分提起了藥物安非他酮的侵權訴訟,於本件訴訟中,究竟是被告Excel學名藥廠侵害該藥物之專利權,還是能成功抗辯而被法院認定未侵權? 結果如何,讓本文藉由Smithkline Beecham Corp. v. Excel Pharmaceuticals, Inc.(Fed. Cir. 2004)[1]案,來研究憂鬱症治療藥物的均等侵權議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