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瑞鑾/當氣味遇上文明──《氣味文明史》譯者序

書名:《氣味文明史》
作者:羅勃.穆尚布萊(Robert Muchembled) 
出版社:貓頭鷹/城邦文化 
出版時間:2022年04月07日
書名:《氣味文明史》
作者:羅勃.穆尚布萊(Robert Muchembled)
出版社:貓頭鷹/城邦文化
出版時間:2022年04月07日

當氣味遇上文明

文/邱瑞鑾

歷史可以觸及的面向很多,像是政治興衰、自然演化、音樂傳承、服裝演變等等,幾乎可以說凡存在過的事物皆可入史,但是在看到這樣一本以「氣味」這種捉摸不到、稍縱即逝的主觀嗅覺感受為史的作品,不免還是讓人偏頭一想,這也可以客觀地列入歷史來談嗎?

原來這也是這本書的作者羅勃.穆尚布萊的顧慮。他在書一開始就提到「硬」的科學時常攻擊「軟」的人文科學缺少客觀性,不過他也根據實例指出硬的科學並不見得那麼客觀,而軟的人文科學在從各個相關層面的耙梳下的確能賦予世界意義。本身擅長處理歷史上的女巫、魔鬼、感官歡愉等主題的穆尚布萊,在這本書中即發揮了長才,將他處理過的這些主題導入氣味的領域裡,不僅如此,他在論及嗅覺感受時,更旁徵博引了城市發展、香氛、藥劑、美容祕方、作家的詩文等具體的物事,細細闡述它們在當時社會中的景況,以及與嗅覺感受一起在時間長流中所起的嬗變,試圖從中勾勒「氣味」所激起的歐洲文明發展史。

(圖/Unsplash)

首先,作者就從城市的發展切入,以視角開闊的觀察來描繪當時的背景環境。根據他的說法,在過去,歐洲的鄉村和城市臭不可聞,尤其是在十八世紀,主要原因是人口密集,舊時許多職業會使用造成氣味汙染的物質、沒有茅廁便坑(人畜的糞便積存在大街上)、沒有下水道系統(這要到十九世紀末才設置)等等的,而這樣的惡臭並未引起身處其間的人的反感,反而因為習以為常而嗅不到,甚至有時還故意製造惡臭,一般人隨地便溺不說,像是都會把散發惡臭的廄肥堆在家門前,因為這象徵了富有。更教我們不可想像的是,排泄物在當時還被視為是具有經濟價值的「原物料」,就連黑市也在做這種交易,原來排泄物不僅是種植蔬菜、水果的肥料,甚至是藥劑、美容保養品的祕方。

不過,每個時代總有些具有「先知卓見」之士。在十七世紀初期就有些不願忍受臭味的人起而對人的動物性發動強大的攻勢,在這些人當中有不少是虔誠信仰基督教。他們利用了簡單二分法,將世界劃分為善惡兩端,且將女人劃歸撒旦的一方,男人被劃歸神聖的一方。芬芳與惡臭也被扯進了這個二分法裡,芬芳是為善,惡臭是為惡。也就在這樣的二分法裡,女人等於惡臭、等於罪惡,尤其是女人的下半身,因為她們難聞的月經引人厭惡,她們會以性引誘男人犯罪。即使是沒有月經的老婦,也被指控為散發惡臭,其臭味接近魔鬼的臭。厭女的程度甚至到了連女人不說話都有事。有位十六世紀的作家在他作品裡隱約提到不說話的女人很可能滿腦子是魔鬼,因為「嘮叨可以讓她們淨化腦子,久而久之可以排出惡毒的體液,要是她們不說話,會讓她們受到毒害」。對女人身體的妖魔化,連帶使得女人使用的香氛或美容保養品也被妖魔化,就有位教會人士稱「天性是惡的女人總是以美妝品來粉飾自己,裝作自己是善的」,其實這些說法反而是突顯了男人對女人的畏懼心理,以為香氛會為性慾設下陷阱。在十六、十七世紀時,鼠疫橫行全歐。

當時的人還是本於善惡之分,將鼠疫看做是「魔鬼」呼出的惡氣,抵抗這股惡氣的方式唯有在嗅覺上加以抵抗。抵抗的方式有兩種,一是靠帶有聖潔象徵的香氣,二是採取「以惡制惡」的方式。所以在數次鼠疫爆發期間,各種或香或臭的植物性及動物性氣味物質就徹徹底底地流行起來,認為這是對抗黑死病的唯一辦法。到了後來這也為香氛、香水的使用奠下了基礎。

多虧了作者穆尚布萊引經據典的詳細解說,我們才稍可想像在歐洲文明各個面向原來都有氣味的印記,這個我們以為不太受人重視的感官感受原來在歷史上有過重大的影響。尤其作者文筆優雅、講究,更增添閱讀的樂趣。

●本文摘自 社 出版之《氣味文明史》譯者序。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貓頭鷹出版 農民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對抗國軍、歷經「被自首」...紀錄紛亂局勢下奮力活著的人們

青春痘、婦科問題令人頭痛!也許你可以嘗試中醫調體質

歷史大對決,誰說的才是事實?中美關係該如何轉變並且修復

從《如蝶翩翩》觀察龐大粉絲基礎 如何帶動改編韓劇討論度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