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再被瑣事搞瘋!給職業媽媽的憤怒管理練習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文/ 張成旭(장성욱)

媽媽已經疲憊不堪了

下班時間,走出公司後,先打電話確認大寶是否安全到家。

從地鐵站下車,去超市買完晚餐食材,便趕到幼稚園接小寶一起走回家,怕耽誤到晚餐時間,乾脆背起小寶快步走。

回到家兩個孩子又興奮地一起玩,鬧哄哄地讓人暈頭轉向,還時不時跑到自己面前嘰嘰喳喳,要媽媽拿這個弄那個。

但是媽媽沒有時間回應,身心都很忙碌疲累,因為必須趕快做晚飯。

媽媽已經累壞了。

原本玩得很開心的孩子開始吵架、哭鬧,又跑到跟前互相告狀。

回頭一看,客廳裡堆滿了下班回來還沒整理的雜物和孩子們亂放的玩具。

這時心裡隱隱約約好像有什麼湧上來,頭也感覺熱脹脹的。

電話鈴聲響起,老公說快到家了,肚子好餓要馬上吃飯。

「啊,壓力真的好大!我快煩死了!」 真想這樣大喊,眼淚差點就流出來了。

我想職業婦女應該都有類似的經驗吧,如果你看了也有同感,那請特別看看接下來的部分。

可怕的魚等著吞噬你

令人氣憤的事情會接連發生。或許日後回想起來,也不是什麼值得生氣的事情,但在當下即使受到微小的刺激或壓力,也會讓憤怒爆發。

為什麼會這樣呢?人都會有一個易怒時段,在這個時間特別容易生氣,但偏偏這個時段不好的事就特別多。

以繪本《你很特別》而廣為人知的作家陸可鐸牧師,將這種時段稱為 「食人魚時段」

食人魚攻擊性強、粗暴,面對任何獵物都能瞬間啃食到只剩下骨頭。

主婦們容易生氣或無法控制情緒的「食人魚時段」通常在早晨或晚上,尤其職業婦女更是如此。

身體只有一個,但是要做的事情很多,時間不夠,而這兩個時段通常是最忙亂、最敏感、最容易發火的,一旦心中的怒火開始往上冒,就會一發不可收拾。

(圖/Unsplash)

預先防備食人魚時段

一般人生氣時除了強忍或發洩之外,似乎沒有其他解決憤怒的方法。

但是,如果稍微改變一下視角,就會發現解決憤怒的方法出乎意料地多,也有很簡單就做得到的方法。

其中之一就是掌握自己的「食人魚時段」

對於經常反覆出現的狀態事先想好預防措施。

換句話說,就是為了減少生氣或不要生氣而準備好對策。

把工作分散開,有效利用時間

食人魚時段觸發怒氣的狀況大部分是反覆的、可預見的狀況,因此提前採取應對措施並非難事。

那麼可以提前準備的措施有哪些呢?

為了下班後不要那麼忙亂,在這裡提出可能的兩個方法。

首先,晚餐材料可以在白天提前購買,或者利用網路超市訂購,下班後就不用急急忙忙去超市。

另一個對策是可以讓孩子就讀住家附近的幼稚園,縮短通勤時間,這樣連早上的時間也能省下來。

如果住家附近沒有合適的幼稚園,可以和先生一起尋找解決的方法。

例如兩個人輪流接送孩子,或者比較早下班的人就去接孩子,這是最實際的做法,現在已經有很多家長這樣分工了。

具體計劃共同分擔家務和育兒

對於雙薪家庭來說,如果先生也一起分擔家務會有佷大的幫助,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過去曾遇到一對夫妻,太太抱怨累得受不了,但先生卻無法理解。

當時,我建議他們以一個星期為限,彼此「角色互換」試試看。

於是在家裡,太太照先生平常的樣子回家就休息,先生則是按照太太平常的行程,下班回家還要操持家務,一個星期過後他們再回來諮商,先生說不想再扮演太太的角色,實在太累了。

當然,在經歷過角色互換之後,他對太太的態度已經不一樣,變得更體貼。

書名:《好爸媽的高效生氣法:健康地表現怒氣,親子一起正向成長》 作者: 張成旭(장성욱) 譯者:馮燕珠 出版社:遠流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5月1日

在我年輕的時候,經常聽到職業婦女在家務和育兒兩頭燒之下,出現超過負荷的狀況。

與其說先生對太太缺乏關愛,不如說是因為對家務和育兒事務的煩雜程度認知不足。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大部分情況下,「媽媽」在家務和育兒方面所承擔的量都很大,有智慧地管理時間才是從根本上減少生氣的基礎。

各位的「食人魚時段」是什麼時候?容易被觸發怒火的是什麼?

和另一半一起面對面,好好想一想吧。

如果考慮可行就要實踐,這樣才能改善生活品質,擁有幸福的家庭生活。

憤怒管理的心理訓練

1. 寫下你的食人魚時段。

2. 在你的食人魚時段裡有哪些事要做?

3. 請具體寫出分散工作或得到幫助的方法。

●本文摘自 社之 《好爸媽的高效生氣法》。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食人 遠流出版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溝通要從對方立場切入傾聽 認識5種常見說話情境

最近地震頻繁,當時十四世紀的人們如何在天災人禍中倖存?

LOG IN 台南/屋樹共生奇景「安平樹屋」偷得半日閒

「咖啡界Apple」藍瓶咖啡如何從實體店跨進電商?維持殷勤待客為第一準則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