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學什麼】諶淑婷/從自學反思教育現場

從自學反思教育現場。圖/Betty est Partout
從自學反思教育現場。圖/Betty est Partout

每次有朋友問我對自學的建議與評估方式,我都會教他先盤點自己的資源,例如工作彈性、對教育的想像有多寬、對校園可能出現的不合理狀況包容度有多大?如果資源充足,低中年級嘗試自學並無不可,因為學習科目少、程度簡單,多數父母自己教都不是問題;但年幼的孩子如果遇到不適任教師,造成的身心危害卻是難以彌補,躲都躲不了,他們又不像高年級或是國高中生,已經有較為堅強的心理素質,去對抗成人不著痕跡的壓迫,或是撐過師對生刻意的羞辱與霸凌。

已經忘記自己如何長大的爸媽,可以選幾個早上,站在學校圍牆旁一陣子,觀察師生互動,就會發現孩子這一整天不得不相處的人,會跟他說什麼話、怎麼對待他,爸媽其實毫無概念。成人的智慧可以用來善待兒童,也可以讓關係霸凌看起來只是一種班級管理方式,例如讓孩子站在全班都看得到且必須經過的位置,但全班不能和他互動,或者是拿著便當到隔壁班,站在教室後方吃;更別說,老師拿課本拍小孩臉頰是開玩笑,老師用手按住學生太陽穴是幫忙按摩,這些做法在任何職場都可以被投訴,但小學生無法反抗,還會認為是自己不乖,所以必須受罰。

不讓孩子有機會被莫名其妙地羞辱,是我選擇自學的原因之一,我不只渴望給他符合所需的學習素材與環境,更希望他生活在「人與人之間友善相待、互相尊重」的環境,而不是每天被罵到懷疑自我,或是看著同學被批評到身心麻木,幾年後,長成習慣這樣被對待、也那樣對人的大人。

這十年來,我一直關注不適任教師的問題,也知道許多自學生是被「逼退」,無法忍受不適任教師的霸凌,不得不選擇自學。但教育圈始終以「老師很認真」作為保命符,不願檢討教學現場的問題,把「不爽帶回去自己教」變成一句玩笑話,認為無條件配合教師,才能學習服從與團結。這個結論讓我滿心問號,當代人才要求早就不是服從,而是提出問題與思辨,認真也應該是每種職業的基本工作態度,不應該變成掩飾不適任教師缺乏教學專業的藉口。

為了更了解教育與學習,我一直在閱讀關於自學的書,發現各國作者不約而同討論著,自學不只是打破教育場域(不局限於教室或室內),也不只是告訴家長,如何跳脫教學者的標籤,教與學不必是上對下的關係,可以是相輔相成、共同成長的;更是一再強調,學習不會是一條只能往上的直線,是有高有低的曲線,偶爾也會停擺。所以當孩子決定中斷興趣、學習遇到挫折時,要幫助他們轉念思考,換個方法學,比一個執念衝到底,彈性、多元、不害怕改變,更能幫助孩子發展自我。

回過頭來,檢視教育現場,或許體制內教師要先幫助自己逃離「終身職」的束縛吧!如果不以教學為樂,就不必把自己綁在校園,堅信自己到退休前都必須受苦(被學生與家長折磨)。實際上,各行各業多的是非本科系出身的人才,我們在高等教育學到的,是善用自己的專長與能力,做任何想做的工作,受教育讓我們擁有的應該是能力,而不是職位。教育圈也是如此,每個人都要相信自己有改變處境的可能。當我們這樣教孩子的時候,成人自己也要做到啊!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自學學什麼 諶淑婷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撒比娜/婆媳之間 美學大不同

牧野/讓孩子學習解決衝突

吳昭明/沐浴乳

觀景窗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