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課綱惹議 師大教授號召編寫中國史補充讀物

課審大會。圖/教育部提供
課審大會。圖/教育部提供

教育部課審大會前天通過,高中歷史新課綱分成台灣、東亞及世界三個分域,中國史改在東亞的架構下討論,引發外界熱議。師大國文系教授徐國能今在臉書起義,想集眾人之力編寫一套適合高中生看的中國歷史補充讀物,號召歷史專業人士協助,不少師生都在下方留言力挺。

徐國能透過臉書指出,他認為,中學教育的思考應和在大學做學術研究有所區別;不應期望教育能立即解決社會迫切面臨的大問題;中學教育不能只以菁英學生為本位,須顧及全體。

於是,徐國能在臉書發起「八月起義」計畫,想集合眾人之力,寫一套(3冊)適合高中生看的中國歷史補充讀物,包括政經、文化、藝術和各朝代風流人物的趣事、居出以及值得深思的歷史文化問題。

他說,大學端的歷史系或歷史研究所,要做專題式授課很洽當,「以前讀中國通史,讀到中國政治制度權力官隨人轉的問題、征服王朝和滲透王朝的問題、中國政治思想史上反智論的問題等,都覺得大開眼界,極富啟發。」

但徐國能說,當時念得非常辛苦,花了很多時間精神,且基於從小對歷史的興趣,他的歷史成績是高中最好的一科,後來在研究所繼續研究工作,也在大學教書,感覺學海無涯,每位學者都有一套自己的觀點和研究方法,因此大學或研究所端的重點在相互衝擊和交流。

不過,由於在高中端,科目眾多,單科老師每學期只有一位(或有幾位),徐國能說,很難有充裕的時間和多元的觀點來進行研究和交流,以主題式的教學當成是所有的教學活動,問題很多,像是選擇那些主題?運用哪些法或觀點?需不需要有結論?

徐國能認為,如果今天只是要去解決「社會缺乏思辨力」,就認為將高中歷史課程改為專題式的教學、就可以完成這個任務,那其中的推論和舉證實在太過跳躍了。要解決「社會缺乏思辨力」,另開一門哲學課程可能更有意義。

徐國能說,高中不是人人畢業都要念文史相關科系,因此他的教學,應該是提供多數學生一個認識輪廓就好,讓有濃厚專業興趣的學生繼續深造,沒興趣的也知曉大概,或在未來有機會重新接觸時,也能保有一定的基礎和能力去自學。

他強調,專題式的教學並非壞事,甚至有其重要意義,但應該是建立在本身認知基礎已經十分完善的架構上,適時引導、討論與思辯,不太適合在缺乏基礎的樣態下進行、全部以專題取代通論。即便他在大學國文系,大學仍教「文學史」,研究所才是「文學史專題」,此中差異,略思即知。

徐國能說,他遇過一些研究生的論文,對原典文本一知半解,但套上一個理論就可洋洋灑灑推廣出一個專題方面的論說,這樣的論文其實在各方面都是很脆弱的,「很擔心我們的教育改革會導向這樣的結果,製造出貧血的下一代」,當然他知道,這些教育改革一方面求好心切、另一方面是別有政治意圖。

教育部 課綱

延伸閱讀

學者:蔡政府搞「去中國化」 台灣年輕人「去中國」

高中歷史課綱 敲定2變革

歷史課綱去中國化? 學者:中國史將成為補習班新興生意

拓展視野 崇越論文大賞增設外籍生組別

相關新聞

半數學校師資不足 血汗教學磨光教師熱情

108課綱上路周年,《聯合報》針對全台929所國高中、1243位民眾進行民調,有近半數學校反映教學現場師資不足,教師有熱情但負擔沉重,有教務主任哀嘆:「大家現在用熱情做事,熱情用完後,課綱還是被打回原點,教改變成一場災難。」

高中分組選修課增 全中教籲增員額避免教師過勞

108新課綱去年8月實施,全中教今天表示,高中因多元選修、分組課程等,造成教師工作倍增,若不增加人力,可能造成過勞,呼籲...

新課綱翻轉教學 老師就怕學生沒有疑問

12年國教新課綱徹底翻轉教育,特別是加入探究與實作課程,從做中學改變學習態度,也是老師間跨科、跨領域最大挑戰。南一中老師...

升大學考題愈來愈長 教師籲考試時間延長10分鐘

大考中心昨宣布110學年大學學測特殊生的延長考試時間擬再增10分鐘,第一線高中和補教老師表示近年學測、指考考題素養化,國...

【108課綱調查2】破解「學習歷程」迷思 招聯會:真誠才會感人

《聯合報》針對全台929所國高中進行民調,「升學」是現場改革的巨大包袱,高中端對考招制度的擔憂和焦慮,主要來自升學新制「學習歷程檔案」,不確定大學會以何標準參採、學習成果該如何呈現及取材。對此大學招聯會執行秘書戴念華舉例,教師可以將課堂成果對準「解決社會問題」,例如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就是很好的參考方向。

【108課綱周年】簡菲莉:校長是改革過程的「保溫瓶」

曾任宜蘭縣教育處長、台北市中正高中校長的簡菲莉,是108課剛從研發到實施的重要參與者,從宜蘭縣教育處退休後,積極在各地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