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前財長:不當封控損害經濟

三月以來上海、北京等多地疫情爆發,對大陸經濟造成重大衝擊。大陸前財長樓繼偉指,本輪疫情防控中出現「類公地悲劇」現象,不當封控的影響是全局性的,但很難追責。他認為,要總結防疫經驗教訓,優化應對政策,更有力地推出改革開放措施,才能從根本上扭轉經濟下行三重壓力。
據財新網報導,樓繼偉昨出席「二○二二鳳凰網財經(夏季)雲峰會」時,發表上述觀點。他解釋稱,「公地悲劇」在經濟學上是指私有土地所有者無償利用一塊公地,造成公地的過度利用並荒廢,最終使所有使用者受損。
樓繼偉將之與疫情防控比擬,稱公共衛生事件防控主要靠公共部門,往往偏向於封堵,一個城鎮、街區出現疫情,資訊明確、便於問責,「但不當封堵造成的交通阻斷、產業鏈不能接續、人員不能復工等影響是全局性的、很難追責,這對經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所有參與者都受到損害」。
他強調,解決方法是對公共資源的使用加強管制。目前大陸當局已宣布相關政策,包括嚴格防止阻斷交通、「疫情防控九不准」等,並開始嚴格督查。他認為,要優化應對政策,強化經濟增長內生動力,扭轉「供給衝擊、需求不足、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
樓繼偉稱,與全球面臨通貨膨脹的負面影響相比,當前大陸經濟的主要矛盾非通膨,而是前述需求不足等三重壓力。 他說,「儘管(大陸)有輸入性通貨膨脹的壓力,但由於最終消費不足,壓力主要消化在產業鏈各個環節。」
至於民間投資不願投、不敢投的問題,樓繼偉表示,民間投資不願投與很多因素有關,目前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經濟增長,「政府部門在探索,民間也在觀察,但各方認為目前方法還不到位」。
今年以來,大陸民間投資增速持續走弱,據大陸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一至五月大陸民間投資累計年增百分之四點一,低於投資整體增速二點一個百分點。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