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中國研究俄國如何反西方制裁:衝著台灣?
著名的美國《華爾街日報》12月2日報導:「中國大陸正在研究俄羅斯如何應對西方制裁」,不過該報導的下一段標題做的很聳動:「為台海衝突做準備」。意謂著中國大陸如果入侵台灣,西方以美國為首的國家,會對中國進行經濟制裁,因此研究俄羅斯被制裁的經驗,可以未雨綢繆。
《華爾街日報》的這個報導可以有兩個意涵:第一,川普2.0即將來臨,估計對中國的貿易戰不會停歇,貿易戰除了加徵貨物關稅外,也會禁止各種科技產品賣給大陸,影響大陸經濟的程度,不亞於經濟制裁。俄羅斯如何應對經濟制裁,中國大陸可以借鏡;第二,目前兩岸情勢嚴峻,台灣民進黨當局執迷於抗中求獨,陸方圍島軍演不斷,各方對「武統台灣」經常兵推,台海軍事衝突一旦爆發,西方國家應該也會對中國進行經濟制裁,研究俄羅斯經驗,中國大陸可以預先準備如何因應。
上述這兩個意涵要有意義,其實取決於俄烏戰爭發生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到底有沒有效果?如果沒有什麼效果,北京把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當做一個重要課題來研究、參考,本身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實在不需要《華爾街日報》這樣報導。西方在防止中國崛起,進行經貿、金融及科技圍堵,也不是今天才開始,恐怕更不是單純「衝著台灣而來」;台灣對大陸「武統」固然要嚴肅以待,但也不必隨著外媒起舞,自己嚇自己。
第一個根本問題是國際上的經濟制裁,到底會不會完全有效? 美國長期以來最常用經濟手段強迫他國接受美國的意志,也會聯合其他國家制裁一個特定的國家。二次大戰以來眾所皆知的例子,例如制裁古巴、伊朗、伊拉克、北韓等,基本上是有些效果,但沒有辦法強迫對方真正的讓步。
以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為例,美國在危機前就禁止賣武器給古巴,不再向古巴買糖,對古巴經濟造成嚴重影響;危機發生後,對古巴更進行全面的貿易禁止,但古巴投向前蘇聯,買蘇聯的武器,賣糖給蘇聯,也宣布成為社會主義國家而脫困。當時古巴強人卡斯楚曾在聯合國演講,當著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的面說:是美國逼著我們找新出路,交新朋友。可見經濟制裁往往造成日後對手的聯盟,以及更強的威脅。
第二,俄烏戰爭後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有效嗎?如果從俄羅斯的GDP年增率來看,2010年之前俄羅斯有相當多的年分達到6%,2010到2020年這10年經濟調整表現較差,2021年卻有4.75%增長,2022年2月俄烏戰爭擴大,2022年、2023年各只有約2個百分點的增長,但2024年國際貨幣基金預期會增加到3.55%,高於日本的3.38%,重回世界前5大排名。事實似乎在告訴世人,俄羅斯挺過去了,而且因為戰爭,俄羅斯還轉型成「戰爭經濟」,形成以戰爭物資為生產的經濟型態在發展。
各國研究俄羅斯是否重創於西方的經濟制裁,大部分研究結果都表示,成效有限,有的報告甚至於直接用「失敗」(fail)加以形容。西方經濟制裁對俄羅斯所以成效不彰,是因為:
1,制裁並不徹底。制裁項目集中在石油、天然氣及可以用於軍事的科技產品。但石油及天然氣,俄可以賣給中國及印度。尤其是核工業產品,並不在制裁項目上,甚至於美國都還在購買俄國提煉生產的鈾核燃料。
2,俄羅斯雖被迫退出全球金融銀行結算系統的SWIFT,其實影響並不大。更加速了俄羅斯、中國、印度、伊朗,甚至於土耳其之間,以「以物易物」的交易模式進行經貿活動。俄羅斯也採取以人民幣或黃金結算,擺脫對美元的依賴。
3,大部分地球北方國家親美的,會加入制裁俄羅斯行列,但南方國家反成為俄羅斯當下買賣貨物的對象。加上有所謂極難查證的「影子艦隊」,偽裝成不參加制裁國家的船舶,或者更換難以查證的船東,逃避制裁。
4,各國查察貨物往來的海關規定,鬆嚴不一,容易矇混過關。
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反而促成以中國及俄羅斯為首的金磚國家,更積極的想建立自己的貨幣結算制度,擺脫美元的控制;同時,也想建立一個新的貨幣,取代美元。雖然各界都認為要再建立像歐元一樣的貨幣,難度極高,但建立數位貨幣的可能性,被討論的程度卻越來越高。媒體報導金磚國家中的南非,準備發行金磚國的貨幣,即將上任的川普立即發言警告南非,要對南方輸往美國的產品徵200%的關稅,嚇得南方政府第一時間衝出來否認。但也證實了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已經有反效果。
俄羅斯對抗西方制裁的種種方法,當然會讓面對美國貿易戰及科技戰的中國,覺得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但如果硬要說,這是為了武統台灣會受到西方的經濟制裁在做準備,正顯示出台灣民眾對兩岸關係的不安與焦慮。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