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海權國家對陸權國家的包夾:G7與北約峰會

今年七大工業國集團(G7)年度峰會在德國南部巴伐利亞邦艾茂山莊(Schloss Elmau)舉行,與會各國領導人都對當前的國際經濟危機感到擔憂,其中包括部分國家的經濟成長率下滑與通貨膨脹飆升,以及因俄烏戰爭所導致的原物料短缺及供應中斷等。因而如何確保能源供應無虞,以及如何應對俄烏戰爭,乃此次會議的重點,而其中有關中國的議題也是重中之重。
美國總統拜登先聲奪人,在出發前就宣布一項G7的計畫,將從現在到2027年,美國政府將透過撥款、聯邦融資和運用私部門投資,爭取到6000億美元資金,來挹注全球貧困國家的基礎建設項目,以便與中國龐大的「一帶一路」倡議相抗衡。
因這項G7計畫的資金籌措將主要來自於私人投資者,且美國一般都還會以政治民主為標準來區分受援國,比如日前所舉行的美洲峰會,就因委內瑞拉等國不符民主原則而遭拒,反而受到一些國家反彈,如今美方是否會如法泡製,仍有待觀察。
其實,G7早在1975年就開始,主因當時的石油危機,但後來因亞洲金融風暴,在1999年又有G20的構想,直至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肆虐全球之後,才正式召開G20高峰會,其中非西方國家包括金磚五國等成為大多數,其中尤以大陸的份量最重,導致G7的角色與功能被掩蓋。
此乃可由這次G7另外邀請非洲聯盟現任輪值主席國塞內加爾、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現任輪值主席國阿根廷、G20輪值主席國印尼與南非和印度等,一同參加峰會的特定會議得到證明。
其中印度與南非還是金磚五國的會員,G7挖腳的態勢明顯,尤其這些國家都大量購買俄國能源,導致西方國家的制裁效果打折。在去年G7峰會承諾,將遏制氣候變遷作為優先要務,但如今因對俄制裁導致天然氣短缺,德國和義大利都打算重啟污染最嚴重的燃煤電廠,可見G7當前的困境。
緊接著G7峰會之後,北約峰會將在馬德里舉行,本次峰會的重頭戲自然是烏克蘭危機和新版的「戰略構想」(Strategic Concept)。此外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的領導人也將首次受邀出席,並有意促使北約國家與上述四國強化雙邊安全合作關係,形成構建連結太平洋與大西洋的聯盟。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指出,由於西方國家的制裁以及俄烏戰爭,已使中俄兩國外交和軍事關係更加緊密。再加上北京否定歐洲安全的核心原則,比如至今未稱俄國侵烏以及反對北約東擴,不理會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沒有分享共同的價值,例如新疆與香港問題,故中國崛起對北約來說是一大挑戰。由此可見,再加上拜登不久前才訪問東北亞,兩洋海權國家與亞歐陸權大國對峙的態勢進一步形成。
綜合觀之,G7國家峰會看來聲勢不小,但是一場俄烏戰事就讓其難以招架,通膨、罷工、能源、糧食與減排都已成為難題,而此次所提的類「一帶一路」成效如何,都在未定之天,G7的聲勢已大不如前。此外,北約雖有意將勢力伸入亞太,其中尤以韓國的角色特殊,目前首爾新政府傾美意向明顯,又還有意駐紮薩德飛彈,必將對朝核危機火上加油,因而北約與亞太國家合作的效果還有待觀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