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亞運棒球/中華隊本屆首轟出爐!林立三分砲打開 單局攻7分逆轉泰國

國道一號北上彰化、台中段入夜後仍壅塞 車禍事故16起

小犬颱風最快今晚升級「中型犬」 這日海陸警齊發機率高

【專家之眼】全球通膨嚴重 台灣相對緩和…憑啥?

洛杉磯一座加油站的油價表5月24日顯示高油價。美聯社
洛杉磯一座加油站的油價表5月24日顯示高油價。美聯社

根據主計總處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台灣已經連續三個月超過3%,五月份來到3.39%。3.39%這個數字,相對於近十年來的平均0.96%來說,固然是高出很多,但相較於其他國家,物價增速相對緩和。

英國國家統計局5月18日的報告指出,截至4月的一年以來,消費價格飆升9%,以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吃掉消費者的購買力。英國央行還預測,10月前,能源價格幾乎會再上漲,屆時通膨率將破10%。為了應對通膨,現在就已經有四分之一的英國人選擇不吃飯,五分之三的英國人以不開暖氣的方式來節約能源開銷,四分之一的英國人選擇不看電視、不聽廣播(在英國,看電視是要收錢的,是所謂「電視稅」,一年要交159英鎊,平均月繳475元新台幣),近半的人選擇減少社交活動。堂堂大英帝國何以落得如此難堪?

根據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的估計,法國5月份的消費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增長5.2%,創37年來的最高紀錄。德國5月31日公布的官方統計顯示,消費者物價指數較去年5月增長7.9%,是德國1973年以來最高的通膨率,其中能源價格較去年5月高出38.3%,糧食價格也上漲11.1%。

根據美國勞工部在6月10日公佈的數據,今年5月,美國CPI年增8.6%,為1981年以來最高,其中,能源價格漲3.9%、食物價格漲1.2%。美國現在加油多貴呢?

以加州為例,今年6月15日的油價是每加侖6.435美元(美國各州平均則為5.104美元),相當於每公升50.5元新台幣,而台灣的汽油,以95無鉛來算,每公升「才」31元,要知道,美國是世界最大的原油生產國,2022年日均產量1200萬桶,而台灣呢?則是能源窮國,多窮呢?能源自給率只有1.94%,這就很奇怪,能源富國美國的油價高過能源窮國的台灣達六成三(以加州為例),這當中是何道理?

道理其實很簡單。美國、英國等這些國家的油、電、水、瓦斯等公用事業都已經民營化了(或者一開始就是民營),既然是民營的,自然沒有虧本的生意,甚至,民營企業還可能在這個節骨眼上發上一筆戰爭財(俄烏戰爭驅動能源價格上漲),這就使得這些國家的能源價格不受政府約束,儘管人民苦不堪言。

而在台灣,由於目前,油、電、水、瓦斯等公用事業都仍是國營事業。既然是國營事業,政府可以選擇賠本做生意,也可以選擇所謂的「市場機制」,由供需來決定價格。我們都記得,前政府選擇所謂的「市場機制」。以反映合理成本為由,馬政府任內進行了兩次高強度的油電雙漲,此舉立即帶動萬物齊漲,進而引發強烈的民怨,也影響到2016年大選國民黨的慘敗。

相反的,蔡政府明顯就聰明得多了。儘管當前國際油價屢創新高,台灣的油價卻是不動如山,儘管至4月底,中油累計虧損達到了751億元,而中油的資本額也才1301億元。那麼,蔡政府為什麼能凍漲油價呢?當然是因為中油、台電是國營的,董事長是蔡政府任命的,要是中油、台電是民營的,政府有權力讓這些民營企業凍漲嗎?不可能。

正是因為有了國營事業,台灣的物價(除了房價)才能長期保持穩定,即使外面天搖地動,國內還是相對風平浪靜,因此,中油、台電,包括臺鐵這樣的國營事業能民營化嗎?當然不可以,除非有心賣國。

中油、臺鐵等國營事業的虧損,換來的是物價的穩定、社會人心的安定,他們盡到了國營事業的使命,能責怪他們虧損、沒有效率嗎?不,他們是台灣英雄。

通膨

延伸閱讀

聯準會升息3碼!台灣央行跟進才能馴服通膨野獸 為何學者認為升2到3碼比較好?

Fed強升3碼後 各大外資最新預估7月升息幅度看這裡

中油前高層徐漢涉貪遭起訴 法院裁定羈押

相關新聞

【專家之眼】上市(櫃)公司在海外與大陸投資的體檢

由金管會證期局所做的彙總,係根據證交所以及櫃買中心的公開資料,統計上市(櫃)公司在大陸暨海外投資收益的新近表現,有如下幾...

【專家之眼】薩克斯傳奇

薩克斯(Jeffrey Sachs)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在可持續發展、經濟發展和消除貧困方面的工作而聞名,曾任...

【專家之眼】讓謝淑薇打奧運吧!

今年溫網最熱門的話題,除了男單決賽為第一、二號種子阿爾卡拉斯與喬科維奇的超級爭霸戰之外,對國內球迷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謝淑...

【專家之眼】侯友宜危機

最近看到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的民調直直落,確實產生不小失落感,究其原因,不外以下幾點:

【專家之眼】美中關係緩和?

自2月份氣球事件之後,美方取消了高官訪問中國的計畫,日前美國一些官員稱,布林肯將於18日訪問北京,這將是美國國務卿五年來...

【專家之眼】除了表態 面對六四還能談什麼?

六四事件迄今已逾三十四年,台灣政客除了行禮如儀、心口不一的人權表態外,面對如今冰封又兵凶的兩岸關係,還有沒有更多關於勇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