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全台有感!花蓮2時11分地牛又翻身 規模5.6 最大震度3級

龔天行/新興市場債務 成中美峰會議題

拜登-習近平峰會上周在印尼峇里島登場,全球矚目中美兩強是否能有效管控戰略競爭的風險,避免以戰爭收場。國人更是關心台海的緊張局勢能否緩和。國安議題自有國安專家評論,筆者所注意到的是白宮發表的會談記要中,提到拜登向習近平提出雙方應共同致力於新興市場及低所得國家之債務減免,但新華社發表之文稿中,卻對此隻字未提。

新興市場及低所得國家債務不但是中美峰會的議題,也是此次峇里島G20會議中的重要議題。債務危機是否即將爆發?美國為何需要尋求中國的合作?中國又為何拒絕表態?

筆者年中即在本專欄提出新興市場國家(EME)債務危機正在醞釀中。金融海嘯之後的全球低利率及資金氾濫時代,吸引新興市場甚至低所得國家大幅舉債,這些國家的外債總額(不含中國)從二○一○年的約三點六兆美元幾乎倍增至二○二○年的六點四兆美元,埋下了危機的種子。危機醞釀的主因則為新冠疫情造成各債務國總體經濟與出口下滑;俄烏戰爭導致能源和糧食價格上漲,擴大了財政和外貿赤字;美國聯準會今春以來為了抗通膨而採行的緊縮貨幣政策,帶來美元利率和匯率的飆升,使得債務國的外債負擔益形沉重。

近半年來,這些因素並未改善,新興國家債務危機的烏雲仍然罩頂。IMF總裁在峇里島G20會議表示全球四分之一的新興市場國家,以及六成的低所得國家,正因為沉重的外債負擔,面臨無力進口足夠糧食及能源的窘境。新興市場國家債務危機一旦爆發,將為全球金融市場帶來沉重壓力。G20本就是在二○○八全球金融海嘯後形成的大國討論協調世界重要議題的機制,所以,此次峇里島峰會亦將拆解新興市場債務危機列為重要討論議題。可惜中美兩強未能達成合作共識,會後所發表的領袖聲明中,並未列入應對新興市場債務危機的具體措施。

美國在EME債務議題上必須尋求與中國大陸合作,因為中國在過去十年間已快速崛起成為開發中國家的債權大國。根據世界銀行資料,開發中國家在二○二○年對中國的債務約為一千七百億美元,較十年前增加近一千三百億美元。中國對外債權的快速增加反映了習近平所推動的一帶一路國際發展戰略。估計從二○一三年以來,已有超過一百個國家參與一帶一路的發展項目,項目總規模超過八千億美元。在一帶一路的旗幟下,中國對發展中國家所提供的發展基金不但超過了世界銀行,甚至還超越主要由傳統西方債權國家所組成的廿二國巴黎俱樂部。

中國的鉅額債權現正面臨倒債危機。不同於西方傳統債權國有豐富處理開發中國家債務危機的經驗,北京對此尚屬生手,且其對原先債務條款的保密性,債務本金不得減免的堅持,債務減免條件對個別債權國及機構必須一視同仁的國際慣例,以及提供債務國重整新資金所附帶經濟政策要求的看法,皆使得債務重整的國際合作困難重重。

雖然此次峇里島峰會未能對發展中國家債務問題達成具體的合作方案,但IMF宣布原來延宕已久的查德債務重整協議終告達成,贊比亞的協議亦可望於明年初簽署。北京似乎在個別國家的債務重整談判中,逐漸靠近並接受國際架構。盼望透過個別案例的累積,一旦新興市場國家債務危機全面爆發,國際間能迅速在既定的架構下合作因應,避免全球金融危機。

債務 新興市場 開發中國家

延伸閱讀

甩川普包袱?喬州參議員複選 州長坎普首站台沃克

拜習會前美艦穿台海「沒公開宣布」 專家:避免刺激中方

世足賽/致電美國隊灌「雞湯」 拜登秀幽默:教練快讓我上場

11/21【早晨財經速解讀】台積電帶頭衝周漲10.3% 2022金控僅華南金 永豐金 第一金正報酬 華爾街九成投資者押注滯脹

相關新聞

黃齊元/地緣政治下的備案經濟潮

世界經濟論壇今年主題是「破碎世界的合作」,反映出當前全球競合的趨勢。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出席時表示,未來五十年晶片將取代石...

詹文男/從尷尬處找尋新商機

這幾年由於政府政策的鼓勵及豐厚資金的挹注,創業蔚為風潮。但創業的前提是需要有商機,但商機在哪裡?許多專家都告訴我們,消費...

劉學龍/平均地權條例是房市靈丹或毒藥?

號稱史上最重打房手段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法草案春節前在爭議中三讀通過,代表房地產政策的利空出盡;此猛藥一出,加上信用管制...

丁學文/2023年的中國經濟外溢效應

跨完新年,眼看春節緊隨其後。說實話,正是一個休養生息,靜心規畫來年的最好空檔。但,就是這個時刻,迅雷不及掩耳,對全世界緊...

李淳/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 有效益也有挑戰

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本周在台北舉行第二回合談判。這個很有意義的倡議名稱很炫、內容很硬,外界始終有霧裡看花之感。如何化模糊...

黃齊元/台灣需要新的全球化論述

當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宣稱全球化已死,走向世界卻成為台灣企業最重要的課題。當今全球化已超越企業層次,成為世界各國政治角力核...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