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士廷/互聯網金融 是失速列車?
螞蟻集團原定十一月五日同步於上海、香港掛牌上市,這個募資規模居全球第一名的案件竟然在IPO前兩日突遭上海與香港兩地交易所通知暫緩上市。全球如此注目的案子卻上演如此戲劇的情節。
事件往前推至十月二十四日,馬雲在外灘金融峰會上發表了一場鏗鏘有力的演講,帶著全球最大IPO螞蟻金服即將上市前的滿滿自信,他幾乎不掩飾地表達對中國監管強度的強烈看法,及對傳統金融下了當鋪思維的註解與挑戰。「我們不能用昨天的辦法來管未來」、「我們必須改掉金融的當鋪思想」、「不管高不高興改革要付出犧牲與代價」,一席話數度引起在場的掌聲,卻也挑動了金融監管當局的神經。
究竟互聯網金融是背著創新的使命負重前行,還是打著普惠金融旗號的失速列車?當互聯網金融或所謂的科技金融公司所帶來的快速發展,已超越預期性風險所帶來的可負擔成本,那對於可能引發的市場性壟斷、數據控制、資訊安全,或甚至大到不能倒的系統性風險,又或過於便利借貸的推波助瀾所帶來的社會問題,恐怕也是大型網路公司進入金融領域中必須面對的議題 。
大型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獲得多年的寬容性發展,一席被視為對監管思維仍大為不滿的發言,反而加速了監管機關希望落下更明確制衡的金融管理力道,以避免強大的市場排他與不公平效應,最終甚至不惜出手喊卡這場史上最大IPO。
TechFin(科技金融)與FinTech(金融科技)在競爭的一開始,確實是站在不同的金融管理天平上,被以不同的角色看待。但當金融科技網路公司發展愈來愈像一個金融控股公司,他所被理解與監理的面向終將趨向一致。金融行為在市場上發生的目的,最終是透過完成交易,達到融通資金的便利性,達成資本形成以促進經濟之發展。當中間任一環節的發展逾越了系統性公平、速度、與複雜度已超越預期,風險控制則將介入。
馬雲不斷提到「創新一定要付出代價」、「沒有風險的創新是不可能的」、「創新走在監管前面是正常的」,多年來憑藉科技紅利搶占金融市場的優勢,也正好因此一事件,引起傳統金融體系與主管機關的反制。別忘了十月二十四日的同一場演講中出席的演講者,尚包含中國人民銀行行長與相關主管機關貴賓。
究竟是傳統金融為當鋪思維、國際間銀行協定「巴塞爾協議」是老人俱樂部?還是大型科技新創金融公司的金融創新走在監管前面是必然的、犯錯是必要的?相信在穩定金融秩序的前提及對所謂監管標準應一致的前提下,答案已然出現。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