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寶林茶室食安疑雲 負責人、店長與廚師遭限制出境出海

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死者家屬提1疑慮擬提告醫院 馬偕回應了

現身了!寶林茶室創辦人赴北市府說明 全程戴口罩不發一語

製包採收初體驗 食用菇產線大公開

灰藍色的藍寶石菇、粉色玫瑰菇、黃色珊瑚菇等色彩繽紛的食用菇,放在一起宛如花束。
灰藍色的藍寶石菇、粉色玫瑰菇、黃色珊瑚菇等色彩繽紛的食用菇,放在一起宛如花束。

文字/李怡欣 攝影/李宥融

白色菌絲走滿太空包,長出各形各色的菇,如花瓣、如鹿角、如海底珊瑚,在南投埔里的豐年農場,每走進一間菇舍就能蒐集新菇,而且統統都能吃!入寶山就要採好採滿,還能回家自己種種看。

有料理常用的香菇、木耳,也有難得一見的鹿角靈芝、巴西蘑菇;藍寶石菇、玫瑰菇更因顏色特別,成為菇菇界的人氣新星,也打破鮮豔菇類都有毒的迷思。豐年農場眾「菇」雲集,行銷企劃專員林儀婷說:「一般人只認識蘑菇、金針菇、杏鮑菇,事實上臺灣有栽培的食用菇多達三、四十種,我們希望把更多品種推廣給消費者認識。」

太空包裡的菇精靈

這些菇菇非生於段木或泥土,而是自「太空包」長出──走進農場的常溫菇舍,一排排太空包放在架上,上下排開口前後交錯,給菇更大的生長空間,中層留空以保持良好通風。植物需要日照製造養分,菌菇卻不喜歡陽光,好發於陰暗潮濕的環境,因此菇舍四周以黑網遮蔭,讓它們好好醞釀。

從開口冒出的菇寶寶,不到一天旋即暴風成長到適合採收的大小,林儀婷笑說只要按標準採收、太小不要採,就不怕把菇採光。月入秋,藍寶石菇顏色仍偏白,要到更冷的時候才會轉為寶石般的靛藍色。溫濕度是影響菌菇生長的因素之一,例如形似高腳杯的酒杯菇喜歡高溫,只有夏秋兩季會出菇;黑木耳夏天兩個月可以採收,天冷生長期會拉長至三個月,所以冬天比較貴。

臺灣氣候適合中高溫品種生長,那性喜低溫的菌菇怎麼辦?林儀婷帶我們來到下一間菇舍,開門溫度驟降,隱身在茫茫霧中的白精靈菇真如其名,彷彿仙境裡的精靈,它們原產於中俄邊界,需栽培在至的低溫環境;另一間溫控菇舍栽培的日本滑菇,常被日本人加入咖哩或味噌湯,菇傘黏滑的口感有些人不喜歡,其實那黏液含有一種顧腦又顧胃的核酸。無法適應臺灣氣候的菌菇必須在全程控制溫濕度的菇舍才能栽培,單價也比較高。

濕度夠、氣溫適中、日夜溫差大等適合菌菇生長的天然條件,使得南投埔里、臺中霧峰與新社等中部地區成為食用菇的重要產地。豐年農場創辦人鄭文乾在農會工作時發現這個產業的潛力,年創立品牌從供應菌種出發。當時以段木栽培的傳統方法一年只能一收、量少價高,現在隨時都能買到各式各樣的生鮮菇,而且很便宜。菇菇能從珍品走向平民食材,太空包功不可沒。

一日萬包增產報「菇」

豐年農場的製包場外堆著幾座木屑山,顏色由淺而深。原來能培育各種菇菇的太空包是以木屑為主要成分,讓菌絲生長其間。林儀婷補充,送來的木屑要先澆水日晒一兩個月,等到軟化發酵至深色才能使用。

有30年資歷的阿明大哥,在製包場負責調配原料的重任,他在木屑中加入米糠與麥皮,作為菌菇的養分來源,接著開怪手將其倒進攪拌機,加水混拌均勻。阿明大哥說,各種菇的配方比例不盡相同,且需視季節與天氣狀況評估加多少水,緊握會結塊代表濕度剛好,會滴水太濕,太乾又無法生菇;部分品種還要加入石灰,調整至適合生長的酸鹼值,「這一關如果錯,後面都不會生菇啦!」

拌好的木屑篩除尖硬雜質後,經由壓包機密實地裝填進塑膠袋,工作人員接著套上塑膠環、塞棉花,經過九小時高溫滅菌與12小時冷卻,才能送往無塵室進行接菌作業。與段木栽培法相比,太空包不僅製作及照顧都省時方便許多,更大的優點是可以立體堆疊,一間菇舍能同時栽培上萬顆太空包,產量亦大幅提升,1974年發明後成為食用菇的主要栽培方式,豐年農場一天至多可以生產2萬4千包。

而在不受外界干擾的養菌室裡,菌絲正努力爬滿木屑,本為咖啡色的太空包由上而下陸續變白,林儀婷說養菌時間視品種而定,玫瑰菇跟珊瑚菇只要一個月,香菇則要五個月之久,走菌好的太空包才能移到菇舍入庫,交給菇農開包照顧。

工作人員為太空包套上塑膠環,作為植入菌種的開口,塞棉花則為保持透氣並減少雜菌汙染。
工作人員為太空包套上塑膠環,作為植入菌種的開口,塞棉花則為保持透氣並減少雜菌汙染。

在家也能當開心農夫

想要實際體驗種菇的樂趣嗎?歡迎帶太空包回家試試,在溫濕度合宜的環境下,新手級如珊瑚菇、玫瑰菇或藍寶石菇,開包一週即長得奔放猖狂,簡單又吸睛;香菇、木耳、猴頭菇則屬於挑戰級菇菇,連靈芝都可以在家種,只不過生長期要兩到三個月,需要多點耐心。

延伸閱讀

鼎王集團新品牌「麻一點」 插旗台中公益路美食戰區

品牌首款純電休旅誕生 全新Lucid Gravity七人座SUV預告2023年初開放預售!

嘉縣大湖國小與社區青農推食農教育 帶領學童訪菇仔寮

隔壁鄰居家漏水 他家竟長出「巨大麥克風」香菇

相關新聞

【鄉間食堂】好吃不過餃子

【鄉間食堂】好吃不過餃子

【餐桌上的產地】吃一顆美味與時共進的臺灣水餃

「人的口味會變,食材也是。」三十多歲接手「克林台包」經營的劉音岑,迄今已十二年,談起這些年大刀闊斧的營運策略,將原本地方老店改造成傳承在地文化的臺南名店,她語氣明快俐落、思路清晰的說:「百年前的天氣、環境跟現代已然不同,食材的味道也已有所變化……緊抓著『以前的味道』不放,不願適度改善、調整,這樣的店其實滿難找到未來。」與時共進,維護傳統滋味文化,更不斷嘗試追求各種現代美味可能,是克林台包逾七十年仍屹立茁壯的原因之一。

【鄉間食堂】追憶逝水餃食——臺灣水餃

各地都有自己的餃食,或許形狀不同,但都稱為水餃。臺灣早期也發展出獨具特色的水餃,採用地瓜粉做外皮,包覆蝦米、筍丁與肉末;和現代熟知的麵皮水餃形狀相似,但作法不同,我從小到大也都跟隨長輩的叫法,理所當然稱它為「水餃」。曾幾何時,我心中的水餃被改稱為「水晶餃」,儘管十餘年來我極力試圖為「臺灣水餃」正名,但水晶餃之名幾乎已取代自小熟知的水餃。無奈一道臺灣庶民古早味的水餃,正在我眼前逐漸失真,而我卻無力挽回。

【餐桌上的產地】酒肉穿腸過 農婦向前衝 吳佳玲與她的米酒孟婆湯

【餐桌上的產地】酒肉穿腸過,農婦向前衝 吳佳玲與她的米酒孟婆湯

【餐桌上的產地】一甲子的山海歲月 銅礦山的大薑軍

【餐桌上的產地】一甲子的山海歲月 銅礦山的大薑軍

【餐桌上的產地】延續傳統好滋味 黑羽番鴨養成記

【餐桌上的產地】延續傳統好滋味 黑羽番鴨養成記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