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晴朗熱爆高溫飆35度以上 吳德榮:周五轉冬天至少溼冷3天

一句武統 風聲鶴唳 國人開啟「自我言論審查」

「沒有痛,就沒有愛」大S殞落…親人驟逝 家人該如何面對哀痛?

具俊曄痛失愛妻大S。圖/擷自IG
具俊曄痛失愛妻大S。圖/擷自IG

大S在家人共遊的旅途中不幸染病,以難以想像的快速方式逝世,跟在身邊的親人正處在哀痛與無助感中。以家族排列的角度來看,有以下幾個方式可以讓生者好好過下去。

一、不否認哀傷

許多家屬害怕自己一蹶不振,悲傷無期,所以把悲痛轉成某種「堅強」,不去談論、觸碰。也為了讓年長的親人不再痛苦,所以選擇避而不談。但是在家族排列的現場,我們看到很多家中失去愛的連結感,原因便是來自於家裡曾經遭逢親人驟逝的巨變,而選擇埋葬哀傷。可惜這個方法可以快速停止悲痛,卻也停止了愛的流動。

曾經有一對夫婦來找我做一對一家族排列,原因是八個月大兒子生病過世,夫妻二人想要停止悲傷。我一問之下,原來孩子才過世三個月。在親人驟逝如此短暫的時間裡,這對夫妻需要的是承認悲傷的存在,並相互扶持,分享對孩子的思念,而非切斷感覺。我給他們的建議是,如果超過6-8個月後仍無法開始正常生活,我們再來進行排列。在那之前,可以尋求心理諮商的陪伴,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二、 不要急著讓自己趕快正常

因為悲傷需要時間流動,但現代社會總是要求喪家快速走出來,恢復正常生活,有些家屬們自己也會用工作、或其他事物來移轉、替代,希望快快回到之前的日子,彷彿一切都沒發生。

在家族排列裡有一句話:「沒有痛,就沒有愛。」在事情發生的巨大風暴中,要一個人停止哀傷是非常痛苦的。哀傷的能量是內縮的表現,會讓一個人沒有對外的動力,只想踡縮起來向內封閉自己。這時親屬一定要給自己至少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允許悲傷的展現與流動。身邊的親友也可適時陪伴和鼓勵分享思念與哀痛。

一段時間適當的停止社交、給自己更多獨自哀痛的時間非常必要,或許生活上必須快速回到職場,在工作表現、親職表現上打折是必然的,但也允許自己需要時間重新適應。

一開始會難以接受新生活的開始,但請務必理解,一切都已經不一樣了,生活不會再回到從前,我們的生命韌性會逐漸增強,找到新的生命節奏感。

三、何時可以用排列來輔助?

如前所述,倘若太快壓抑悲傷,否認痛苦,或是轉為憂鬱情緒,無法有適當的調適,大約在事情發生後半年到一年即可來尋求家族排列的協助。

在排列中,我們會引導當事人適當地流露哀痛的心情,重新與內在真實感受連結上,在情緒流動順暢後,當事人自然會找回力量,面對生活。

曾有一位成功的商場女士得了癌症三年,在友人推薦身心靈取向之後,被介紹到我這裡來。她想找出為何自己會得癌症的心理內在原因,並且想有一個好方法來轉化。排列出來顯示,三年前,她的母親因病離世,而且也是讓人措手不及的離開。當時她痛哭三個月,便告訴自己要站起來,開始新生活,幾個月後,就檢查出癌症。

我在排列裡引導她:「媽媽,你死了,我也不想活了,癌症,剛好讓我可以去跟你相聚。」在排列裡她泣不成聲,一方面止不住淚水,一方面又為自己的眼淚覺得羞愧。排完後,她若有所思的說,「我以為自己對媽媽的過程已經走完了,原來並不是。」

相對於壓抑,另一種是轉為憂鬱情緒,即使已經一年了,也無法恢復正常生活。這時排列出來,會發現當事人在靈魂上也跟著家人去了,在排列現場會看到當事人的代表躺在過世親人的旁邊,無法起身面對生活。這時候我們會引導她與死者對話,通常死者並不想要親人這樣跟著他而去,反而希望生者可以重新面對生活。

我們通常會給當事人這樣的語句:「我很思念你,所以想跟你去。但我仍活著,我去不了你那裡。」「我用心死的方法來紀念你,讓自己也受苦。」「為了愛你,我會好好活下來,等時間到,我會去找你。」

有一位知名的作家曾來找我排列,在父親過世後大約一年,她仍沒有任何動力,也不想再提筆寫作,整日昏沉,提不起勁。在排列中,她的代表躺在父親身邊不停啜泣,而父親則是溫柔地不斷撫摸她的頭髮。

後來我引導她對父親說:「你走了,我也不想活了。」這時父親代表才醒過來,用力把她推走。於是我請父親對她說:「你好好活著,你身上流著我的血,在你身上把我的生命延續下去。」這時個案才願意站起來,帶著父親的祝福,面對自己的人生。幾個月後,就收到她重新復出,開始四處演講的好消息。

僅以此文,遙祝所有痛失親人的朋友們,有力量的走過這段不容易的考驗,帶著家人的愛,繼續活出幸福。

(本文經《彭德先老師》授權,原文出處「【面對親人猝死,我們該如何調整生活】—從家族排列的角度來看」,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壓抑 大S 家族排列 憂鬱 生命韌性 癌症

延伸閱讀

初二回娘家讓妳既期待又害怕?資深催眠師教妳3大療傷法寶 狠下心來勇敢說No

想要新的一年諸事順利?過年來場身心靈大掃除 5大秘笈一次看

過新年如何跟潛意識許願?資深催眠師曝「4秘訣」提高願望達成率:讓潛意識說Yes

沒有婆媳問題 只有丈夫無法割捨母親…為何女人總愛上「媽媽的乖兒子」?

相關新聞

霸凌是什麼?被霸凌怎麼辦?一文看6大霸凌種類、有哪些後遺症?

被霸凌怎麼辦?孩子在學校遭受霸凌問題該如何處理?校園霸凌不應該被忽視,本文將說明被霸凌徵召有哪些,並解析被霸凌後遺症問題,同時分享父母應該如何幫助被霸凌者走出陰霾,帶你解決被霸凌走不出來的問題!

當生活圍繞在螢幕之前 為什麼我們會對手機如此依賴?

當我近期更有意識地想減少手機使用時,有更多新的覺察產生。例如:才剛放下手機,下一秒腦中突然閃過:「Line會不會有新的訊息?」如果是以前,我可能早就不自覺拿起手機,確認之後發現沒有新通知,又不自覺順手點開Facebook。

誤會大了!?佛洛伊德說的「我」竟然不是我們以為的那個「我」?

這裡所討論的,是我在《超越快感原則》(1920g)一書中開啟了某些思路之後的進一步發展,並且,我在其中已註明,我的態度是乃是一種良性的好奇。

「自我責備」的聲音導致拖延 「罪惡感」是關鍵

我好爛哦……時間都快來不及了,卻還一直停在同一頁,昨天就應該多寫一點的……好後悔,我昨天到底在幹嘛啊,有人都已經要寫完了,就我一個人還在拖拖拉拉。也是啦,能力比其他人差的話,就應該要多花一點時間……每次都這樣,我沒救了吧,一定不會有人想跟我這種又懶又廢的人共事吧,我到底為什麼會這樣?

過去真的不能改變了嗎?其實你是放不下那個舊的自己

過去的自己習慣緊緊的抓著那些痛苦與記憶,因為那是讓我們感到熟悉的,甚至成為我們身份認同的一部分,即使那讓我們感到不舒服。就像即使原本舊的衣服已經不合身了,但是因為種種因素,我們仍捨不得把它丟掉。這也就是俗稱的「不舒服的舒適圈」。

關上心門的獨行者:解讀逃避依戀者的心理歷程、風格形成

依戀(Attachment),有習慣在接觸心理學的讀者們可能對這個概念並不陌生,這個概念近幾年來被廣泛的用來解釋親密關係的互動,今天我們要來談談不安全依戀中的「逃避依戀」(Avoidant Attachment)。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