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晴朗熱爆高溫飆35度以上 吳德榮:周五轉冬天至少溼冷3天

一句武統 風聲鶴唳 國人開啟「自我言論審查」

原本忠誠的另一半忽然劈腿…「認知失調」會讓人以為:可能是我哪裡不好

諮商中常見的認知失調是一個人原本以為自己的另一半忠誠又對自己很好,但如果忽然經歷到另一半劈腿或忽然強硬地提出結束關係就可能難以接受現實跟原本認知有巨大落差。 示意圖/Ingimage
諮商中常見的認知失調是一個人原本以為自己的另一半忠誠又對自己很好,但如果忽然經歷到另一半劈腿或忽然強硬地提出結束關係就可能難以接受現實跟原本認知有巨大落差。 示意圖/Ingimage

作者:連弘生(諮商心理師

認知失調在定義上是指人接收到兩種矛盾的認知訊息而產生的內在衝突

諮商中常見的認知失調是一個人原本以為自己的另一半忠誠又對自己很好,但如果忽然經歷到另一半劈腿或忽然強硬地提出結束關係就可能難以接受現實跟原本認知有巨大落差。

在認知失調的情況下,我們通常都會為衝突的認知改變態度或重新解釋來緩解衝突,例如:對方還是愛我的,可能是我哪裡不好,對方才會這麼做。透過把問題因素歸咎自己身上,重新維持對方在心中原有的人設

認知失調有趣的是,人在為了緩解認知失調的過程中可能會過度扭曲對現實的知覺。所以就會發生感情上的鬼遮眼,明明我們都知道那個朋友的伴侶可能糟糕透了,朋友卻還是愛的死心塌地,還不停替伴侶說話。

如果一個人能用不扭曲知覺的方式來處理認知失調,就有機會自我成長。例如:整合對於伴侶「好」跟「壞」的兩種認識,重新理解對方實際上是什麼樣子。

(本文經《擁抱心理心理諮商所》授權,原文出處「認知失調」,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人設 伴侶 內在衝突 劈腿 忠誠 自我成長 認知失調

延伸閱讀

逾8成女性受過職場性騷擾…如何判斷?心理師:請相信「自己的直覺」

什麼是性外遇?有性別上的差異嗎?心理師:修復從誠實開始

新的一年如何與過去道別?從《葬送的芙莉蓮》看跨年的告別與期待

朋友漸行漸遠好難過…心理師「1段話」籲省思:關係的改變是必然

相關新聞

霸凌是什麼?被霸凌怎麼辦?一文看6大霸凌種類、有哪些後遺症?

被霸凌怎麼辦?孩子在學校遭受霸凌問題該如何處理?校園霸凌不應該被忽視,本文將說明被霸凌徵召有哪些,並解析被霸凌後遺症問題,同時分享父母應該如何幫助被霸凌者走出陰霾,帶你解決被霸凌走不出來的問題!

當生活圍繞在螢幕之前 為什麼我們會對手機如此依賴?

當我近期更有意識地想減少手機使用時,有更多新的覺察產生。例如:才剛放下手機,下一秒腦中突然閃過:「Line會不會有新的訊息?」如果是以前,我可能早就不自覺拿起手機,確認之後發現沒有新通知,又不自覺順手點開Facebook。

誤會大了!?佛洛伊德說的「我」竟然不是我們以為的那個「我」?

這裡所討論的,是我在《超越快感原則》(1920g)一書中開啟了某些思路之後的進一步發展,並且,我在其中已註明,我的態度是乃是一種良性的好奇。

「自我責備」的聲音導致拖延 「罪惡感」是關鍵

我好爛哦……時間都快來不及了,卻還一直停在同一頁,昨天就應該多寫一點的……好後悔,我昨天到底在幹嘛啊,有人都已經要寫完了,就我一個人還在拖拖拉拉。也是啦,能力比其他人差的話,就應該要多花一點時間……每次都這樣,我沒救了吧,一定不會有人想跟我這種又懶又廢的人共事吧,我到底為什麼會這樣?

過去真的不能改變了嗎?其實你是放不下那個舊的自己

過去的自己習慣緊緊的抓著那些痛苦與記憶,因為那是讓我們感到熟悉的,甚至成為我們身份認同的一部分,即使那讓我們感到不舒服。就像即使原本舊的衣服已經不合身了,但是因為種種因素,我們仍捨不得把它丟掉。這也就是俗稱的「不舒服的舒適圈」。

關上心門的獨行者:解讀逃避依戀者的心理歷程、風格形成

依戀(Attachment),有習慣在接觸心理學的讀者們可能對這個概念並不陌生,這個概念近幾年來被廣泛的用來解釋親密關係的互動,今天我們要來談談不安全依戀中的「逃避依戀」(Avoidant Attachment)。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