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元跌破32元 朱立倫:若貶破30元「台灣經濟大風暴將來臨」

獨/西班牙探親遇上大停電…生活交通大亂 她:台灣人能否淡定?

王世堅:陳亭妃受的委屈 是掛在胸前的勳章

她擔心不生小孩「老了沒人顧」 網點事實:都是看護在顧

一名女網友猶豫是否該生小孩,避免老了躺在病床上,卻沒有人照顧的情況。示意圖/Ingimage
一名女網友猶豫是否該生小孩,避免老了躺在病床上,卻沒有人照顧的情況。示意圖/Ingimage

台灣少子化問題嚴重,許多年輕人晚婚不生,日前有位女網友表示,她不想生小孩,但媽媽認為「老人要有人陪,如果不生小孩,將來生病躺病床時,誰來陪伴?」對此,其他網友持不同意見,有人認為「可以找朋友揪團住療養院啊」。

原PO在PTT發文表示,她不想生小孩,但媽媽很反對,認為「人老了就要有人陪、分擔日常生活,或者去看醫生時,也是要小孩陪伴。如果人老到要躺在病床上時,還是會希望有人來探望、關心,如果沒有小孩,有誰會來關心妳?」

原PO表示,「我想想也對,但生了萬一孩子不孝怎麼辦?如果不生小孩,將來生病躺床,又有誰來陪?」

文章曝光後,網友持不同看法,「有小孩結果妳躺病床,他們還不來陪妳,不是更慘嗎?」、「我比較想要安樂死,有人照顧我,我也不想躺病床、插管然後灌流質食物」、「養兒防老已經是過時的想法」、「妳有沒有想過,一堆老人有生小孩,但生病了孩子也不在他們身邊」、「說實在的,小孩以後也會想過自己的人生,妳看看自己就好,爸媽生病了,妳會有空每天照顧嗎?」、「去醫院晃一圈看看吧,大多數都是看護在陪」。

也有人認為若要避免老了沒人照顧,可以住安養院或等未來科技進步,「假設是20年後,看護機器人已成熟不貴,就是看護機器人+社工就足夠基本需求」、「只能寄望AI看護機器人,到妳老了商品應該很成熟,不怕沒小孩,或者被看護虐待」、「養兒防老早過時了,人老了都要人陪可是兒女要賺錢、要生活,哪裡有時間陪妳,反而去養老院大家都能一起聊天,共同支持彼此未來生活」、「存錢住高級養護中心+1」、「賺錢的重要性,老了可以花大錢請品質好的看護」。

AI 安樂死 少子化 看護 養老院

延伸閱讀

4月連假放送!這縣市學生「爽休9天」家長興奮:終於能出國

男友家境富裕…她自卑嘆「配不上」 網提點:金字塔頂端看的是價值

有線電話不用插電?真相讓「一票人震撼」 台電解釋背後原因

封印化妝品...她嘆上班後沒動力打扮 過來人有感:有洗頭就不錯

相關新聞

窮人孩子難翻身? 她列理由引過來人共鳴:真的很痛苦

羊水真是人生分水嶺?一名女網友在Dcard以「窮人的孩子難翻身」為題,分享臉書粉絲專頁「The Rich Mindset 富人思維」整理的四點,表示看完心有戚戚焉,第三點更是中肯,貼文發布後引發網友熱議。

點外送忘記買購物袋 她愧疚多給100元小費被男友酸「浪費錢」

外送小費應該給多少?一名女網友在Dcard發文抱怨,近日使用外送平台叫了生活用品卻忘記加購袋子,第一位外送員接單後疑似因為不好拿而取消,第二位外送員卻客氣表示沒關係,愧疚的她最終給了100元當做小費表達謝意,男友得知後卻酸不如給他讓他去買,氣得原PO說「聽到整個火起來」,也好奇問網友應該給多少才合理。

全聯、家樂福各有擁護者 網友曝4大差異:異國商品找這家

全聯超市因門市遍布全台、商品齊全,一直是許多人心中的日常採買首選。近日有網友分享,住家附近10分鐘步行範圍內,同時有全聯與家樂福,但他近期偏好去家樂福更多,並列出4大原因,引發熱烈討論。

搭高鐵通勤台北-竹北「可行嗎?」 過來人曝心得:前三個月較痛苦

高鐵速度快,對於住家、公司分別在不同縣市的人來說,搭高鐵通勤似乎是最省時的方法。有一名網友發文透露自己每天搭高鐵通勤台北-竹北,上下班時乘客太多太擠,讓他覺得沒有任何生活品質。貼文引起討論,還有過來人分享經驗,直言「痛苦只有前三個月,之後習慣就好」。

考到駕照不敢上路怎麼克服? 過來人力推1方法:超級有用

拿到駕照後,敢不敢上路就是一個大問題。有一名女網友透露自己考到駕照已經10年多了,但曾因為開車不小心A到,讓她開始產生恐懼,也就越來越不敢再上路了,但她認為有駕照卻不會開車實在浪費,因此想問大家該怎麼克服?

他將1飲料加入冰咖啡「上班族的續命水」 眾人躍躍欲試:感覺很提神

很多食物單一品嘗很美味,結合在一起也有意想不到的好滋味。有網友分享自己自製的提神飲料,只要將「維大力汽水」和「冰咖啡」混合,就可化身為網美系的提神飲品,貼文也讓不少人躍躍欲試。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