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找到了!東湖國小女童放學失蹤6小時 晚間平安尋獲正返家

高以翔猝逝6年…前女友Bella結婚了!曬合照甜喊:他是我最深依賴

美股早盤再現賣壓!台積電ADR跌近3% 黃仁勳開講前NVIDIA重挫4%

命懸一線!餐廳喝湯驚見致命「小魚乾」 她急就醫護理師也矇了

一名網友到餐廳用餐,意外在餐點裡面發現,外觀疑似是河豚的小魚乾。示意圖/ingimage
一名網友到餐廳用餐,意外在餐點裡面發現,外觀疑似是河豚的小魚乾。示意圖/ingimage

不少人喜歡吃海鮮,但食用河豚而中毒案件層出不窮。近日一名網友到餐廳用餐,在喝湯時發現碗裡的小魚乾,居然有小刺和牙齒,從外表研判是吃到「河豚」,讓她嚇得趕緊就醫。

該名網友在Dcard上以「小魚乾是河豚!?」為題發文分享,她到某間餐廳用餐時,喝湯喝到一半,發現碗裡的小魚乾,「肚子上明顯有小刺,嘴裡有牙齒」,從外觀研判應該是河豚,嚇得她趕緊到醫院急診。由於意外吃到河豚的情況不常見,因此護理師還多次詢問「妳怎麼知道是河豚」,讓她無奈表示「就是不確定會怕,我才出現的嘛」。

原po透露,她有打電話到該餐廳反映,員工說會請示老闆,目前還沒收到消息,但表示自己會打1919(全國食品安全專線)通報,「不是說要為難店家,但這個真的很要命」,另外她也聽從網友建議通報衛生局。

後續,她接到該餐廳店長的來電,對方表示有慎重請示漁業署相關問題,並願意支付相關就診費用,在感受到餐廳的誠意後,原po最終也婉拒診費補償,只願藉由此事件能讓對方日後更重視食安問題。

文章曝光,網友們紛紛驚呼,「還好你有警覺心⋯普通人可能不會想太多」、「如果是我應該就吃下去了」、「餐廳怎麼可能出現這種完整的河豚」。

有網友表示,印象中河豚要吃到特定的食物才會產生毒素,所以養殖的才沒有毒,因此從圖片中魚的大小推測,原po吃到的河豚應該沒什麼毒性,「河豚有毒是吃有毒素的海草,這麼小應該沒什麼毒」;不過也有人表示「還有個原因是母體傳下來的」。

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介紹,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強度與痲痺性貝毒相當,約為氰化鈉之1000倍以上,同時具耐熱性,加熱並無法將毒素破壞。河豚毒素中毒主要症狀有嘴麻、手麻、暈眩、頭痛、嘔吐、複視與無法發聲等,潛伏期約十分鐘至數小時,症狀嚴重者將危害生命安全。

河豚

延伸閱讀

自費病房變公廁?家屬氣炸投訴護理師 回應讓她更火:毀我三觀

跑好幾家都撲空!全聯「這款」商品太好吃 他沒買到崩潰:不想上班

相關新聞

歐洲車、名牌包都不算!他列「真富人」5特徵 網狂點頭:有錢是低調

身邊的人誰深藏不露?一名網友在Dcard上分享「辨識真的有錢人」的方法,聲明其實很多特徵不一定很昂貴,只是多數普通人不太會撥預算在上面,表示有錢人就是喜歡花錢在「不是刀口上」的地方。貼文曝光後網友大讚「難得有比較符合現實的描述」。

在六福村撿到2300元…遊客半年後接到電話 全場大讚:好感UP

一名網友分享,近期接到六福村的來電,告知去年8月曾在水樂園撿到2300元,因超過半年沒人認領,詢問是否要捐出去?讓他大讚「園區有認真看待失物歸屬一事」。貼文一出後,引起廣大網友熱議。

牙醫拿針戳牙肉稱「幫助拔牙」 事後取不出讓他奔大醫院手術

許多人對「看牙醫」有恐懼,拔牙是不少民眾的惡夢。日前有位網友表示,他哥哥突然牙齒很痛,醫生看完認為要拔智齒,並還沒等麻醉未發揮作用,就開始拔牙,拿了一根針說會幫助拔智齒,結果後來居然「沒有把針拿出來」,讓原PO驚呼「我哥看完牙齒,發現針還插在臉裡面」。

影分身之術?「柯文哲」路邊喝牛肉湯 萬人稱奇:少一動作不像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仍因京華城案被羈押中,台北地院預計20日將首度提訊他進行準備程序庭。不過近日有網友目睹「他」坐在路邊喝牛肉湯,仔細一看才知道並非本人,但相似度因為太高,掀起網友熱烈討論。

花錢還得求讓位?忠實乘客怨台鐵「印度化」:超難擠進車廂

台鐵紀律差?一名網友在Dcard曝光照片,可以看見台鐵車廂內人滿為患的擠在走道,明明有提早訂票還是會遇到差點上不了車、被佔位的情形。車子是自強號走道卻塞滿刷悠遊卡、買站票的旅客,花錢受罪的他忍不住大喊「都給我乖乖去搭區間車」。

罕見白色蓮霧!他買回家被說像「巨大牙齒」 網一看:回不去了

台灣水果種類豐富,一年四季都能嚐到各式水果。一名網友分享發現一種白色蓮霧,外觀如白玉相當漂亮,買回去後卻被親友說像巨型的牙齒,引起網友好奇此種蓮霧的味道...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