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網媒爆沈慶京隔床病友指檢察官「抽銀根」迫害柯文哲 北檢晚間回應了

MLB/道奇MVP 3星剩孤星還是贏小熊 大谷翔平雙安挺山本由伸奪勝

賴總統:提升國防預算達GDP3%

因應美國川普政府新政策,賴總統昨召開國安高層會議,他會後表示將優先編列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GDP百分之三以上目標。記者余承翰/攝影
因應美國川普政府新政策,賴總統昨召開國安高層會議,他會後表示將優先編列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GDP百分之三以上目標。記者余承翰/攝影

為了因應美國川普政府的新政策,賴清德總統昨召開國安高層會議,他會後表示,將優先推動三大工作,包括優先編列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百分之三以上目標,持續推動國安法制改革,推動立足台灣、布局全球經貿戰略,提出「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質疑,國安會議的結論仍是在用提高國防預算,強化意識型態對抗,缺乏實質應對方案,也看不到解決對等關稅貿易戰的專業。

賴總統昨召開今年首次國安高層會議,副總統蕭美琴、行政院長卓榮泰、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外交部長林佳龍、國防部長顧立雄、財經與兩岸等部會首長與會。會後,賴總統也親上火線在總統府發表「敞廳談話」。

賴總統說,美國新政府組成後,全球每個國家正面臨新一階段的變動與挑戰,為展現保護國家的決心,將優先編列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GDP百分之三以上目標。

賴總統說,台灣國防預算在前總統馬英九八年任內負成長,平均是負百分之一點○五,但在前總統蔡英文任內年平均成長率百分之七點八五。目前國防預算約占GDP百分之二點五,「我們先以百分之三為目標,這是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也讓國際社會了解台灣堅定的立場」。

一一四年度國防預算規模約六四七○億元,占GDP約百分之二點四五;若要提升至百分之三,預算約需增加超過一四○○億元。

賴總統並提及,在過去八年美國宣布對台軍售總計有四八項,金額達到二六二點六五億美元,在美國總統川普第一任期內就有廿二項,達一八七點六三億美元,對我國的防衛能力有重大幫助。

面對川普計畫將晶片生意帶回美國,賴總統表示,政府會審慎應對,強化台美溝通,增進彼此更多的理解。政府將提出「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願意和美國等民主夥伴共同致力於打造更具韌性、多元化的半導體供應鏈,建立AI晶片產業鏈全球聯盟,以及高階晶片關聯產業民主供應鏈。

賴總統昨出席工商團體春節聯誼活動時也對川普喊話,表示整個半導體供應鏈利益分配來看,美國獲利比較多,台灣只賺辛苦錢,台灣有半導體產業優勢,但「不擁半導體自重」,視之為全球資產。

對於是否憂心美中互動下,台灣遭到邊緣化或成為談判棋子,賴總統在記者會說,台灣是區域與全球不可或缺的一員,「我們是棋手,不會是棋子」。不論是美日峰會或G7等國際宣言中,支持台海現狀穩定,反對片面脅迫破壞。

賴總統強調,更重要的是,國際關注台灣是台灣人有無自我防衛的意志,會不會團結一致對外,「這才是世界看待台灣、決定是否支持台灣的關鍵」。

賴總統說,作為國際民主社會以及區域負責任的成員,希望台美關係持續提升,和美中關係形成良性循環,而非此消彼長的零和賽局。面對中國,台灣永遠是負責任的一方。

半導體 台美關係 國安會 國防預算 川普 朱立倫 美國 蔡英文 賴清德 馬英九

延伸閱讀

加拿大被川普盯上激起民眾愛國熱潮 國旗銷量大增

加拿大被川普盯上激起民眾愛國熱潮 國旗銷量大增

川普「對等關稅」遭看破手腳? 專家:對這些國家的產品打擊最重

川普「對等關稅」遭看破手腳? 專家:對這些國家的產品打擊最重

相關新聞

獨/賴清德宣布恢復軍事審判 國民黨團提公投反制

賴清德總統昨天宣布,在因應中國對國軍的滲透及間諜活動之威脅方面,將全面檢討修正「軍事審判法」,恢復軍事審判制度,引發輿論...

補貿易失衡 台恐迫增對美軍購

「日經亞洲」報導,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後,台美關係除了關稅、晶片業問題,川普還認為武器銷售是交易而非安全保障,台灣可能被...

海鯤艦浮航移碼頭 台船證實已完成準潛航試驗

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艦」去年底移泊至台船大塢進行裝備測試,今天上午從台船大塢出塢移往台船91號碼頭進行後續測試工程。台船...

中共無預警射擊演習 賴總統第一時間指示嚴密應處

中共今天無預警在台灣外海畫設操演區,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賴清德總統第一時間已經指示有關單位嚴密應處,政府對於相關狀況...

路透:台擬買美武器3276億 盼贏得川普支持

路透報導,台灣正考慮向美國採購金額介於七十億至一百億美元(約台幣二二九三億至三二七六億元)武器,期盼在中國大陸持續對台施...

勇鷹高教機失事墜海 飛官跳傘獲救

空軍飛訓部少校訓練官林瑋昨天上午駕駛機號一一三○的勇鷹高教機,從台東志航基地起飛不久後,因雙發動機失效,高教機墜落離基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