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日圓兌美元30多年來首見貶破155價位 提高日本干預風險

竹聯幫信義區夜店利益保衛戰 黃少岑欽點「大阿忠」重掌忠堂

NBA/骰到6狂飆23記外線!「最強老八」熱火擊敗綠衫軍

融人文思潮於生活 表演藝術唯一品牌兩廳院出版 品質與影響力的表徵數度榮獲雜誌金鼎獎及優良讀物推薦《PAR表演藝術雜誌》是華人世界唯一一本表演藝術類型雜誌,獲八次金鼎獎。涵蓋音樂、戲劇、舞蹈、戲曲、文學、藝術等內容,透過名家專欄、特別企畫、藝術家生命旅程、跨界名人對談、全球表演推薦與評論等,帶您走入台前幕後,看見藝術家的生活與故事。

PAR表演藝術雜誌

追蹤
融人文思潮於生活 表演藝術唯一品牌
兩廳院出版 品質與影響力的表徵
數度榮獲雜誌金鼎獎及優良讀物推薦

《PAR表演藝術雜誌》是華人世界唯一一本表演藝術類型雜誌,獲八次金鼎獎。涵蓋音樂、戲劇、舞蹈、戲曲、文學、藝術等內容,透過名家專欄、特別企畫、藝術家生命旅程、跨界名人對談、全球表演推薦與評論等,帶您走入台前幕後,看見藝術家的生活與故事。
3篇文章

最新文章

最多瀏覽

《AI:當機器人寫了個劇本》 (THEaiTRE/提供)

工具 還是對手?——人工智慧與表演藝術的探索與角力

如果有隻鸚鵡能回答任何問題,我將毫不猶豫宣稱牠是智慧生物。 ――狄德羅(Denis Diderot) 信不信由你,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與表演藝術的糾葛已超過百年——在捷克劇作家卡雷爾.恰佩克(Karel Čapek)1920 年的作品《羅梭的全能機器人》(Rossum's Universal Robots)中,「機器人」(robot)一詞首度被用來描述這種外型似人,擁有與人類相同思考與行動能力的機械;而劇作中機器人原本設計來服務人類,卻「覺醒」而導致人類毀滅的設定,也成了後世科幻作品對人工智慧的經典想像:從《2001 太空漫遊》的 HAL 9000 到《魔鬼終結者》的天網,機器一旦開始思考,毀滅人類似乎總是它們的首要任務。

12 雜誌
里米尼紀錄劇團《恐怖谷》 (國家兩廳院/提供)

我 「機器人」:劇場文本敘事如何想像AI與人機關係?

「劇場已經死了,托尼爾。你還不信嗎?」 他想了想,搖了搖頭。它沒有死,只是形式發生了變化,而且可能不是永久的……有些事物是時代造就的,有些則是永恆的。這個時代的到來是人類特定文化所致,而永恆卻是全人類文化的共同結果。文化人就是表演者,為人類觀眾創造了展示文化的窗口,並籍此展示了它的願景、理想和目的;而這些展示對於文化的連續性、對於物種的目的性定位是必要的。 ⋯⋯戲劇藝術,跟人類文明一樣古老。其超越形式、技術和應用,甚至比現代大眾對機器之神的崇拜還要長久。雖然祂現在暫時被我們供奉,但仍被大眾所誤解。 ——《The Darfsteller》,1955年。

7 雜誌
《毛月亮》 (林韶安/攝)

身體的失落、消亡與生機——回顧科技舞蹈中的人╱機關係

近年常見於「科技舞蹈」(註1)的創作主軸,時常聚焦科技、機器與人類身體的界線,以及兩者的糾纏與拉鋸。可惜的是,作品中所涉及的身體與主體性論題,卻仍未被充分討論與細究。

4 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