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愛因斯坦到美國工作時,他是向亞伯拉罕‧弗萊克斯納彙報工作的。弗萊克斯納是一位偉大的管理者,但不是天才。他最初是一名中學教師,沒有博士學位,既不是物理學家,也不是數學家,他從未發表過一篇學術論文。
《紅樓夢》裡史湘雲有一種「擇席之病」,不在自家的床上就睡不著。因為這點,我很喜歡史湘雲。
1927年,美國的南方公司首創便利店原型,並於1946年將其更名為7-ELEVEn,意思是該店的營業時間由早上7點一直到晚上11點。1974年,伊藤洋華堂將其引入日本,並將營業時間變為24小時營業。從此以後,這種24小時便利店風靡全球。
外婆出生於戰亂頻仍的民國時期。那時,山裡雖然沒有戰爭,可人們的日子都過得很辛苦,土地裡也出產不了多少糧食,所以人人都吃不飽。
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困惑:小學玩得很好的人,一畢業就失去聯繫了,初中如此、高中如此、大學如此,現在工作了依然如此。在每個環境裡都能找到玩得很好的朋友,可一旦離開那個環境,這段關係就會自動終結。
月臺上有一個流浪者模樣六七十歲的老太太,她的票卡掉到月臺下面去了。那個年代還用票卡,一種小小的厚紙卡做的車票。目睹這一幕,她旁邊沒有任何人有所反應,甚至沒有人看這個老太太一眼。
初嘗生離死別的我們這才意識到:有的人,只是從我們的生活裡消失了,也許兜兜轉轉我們還能相遇;而有的人,卻是從我們的時間裡消失了,無法逆轉。多希望這些卡在時間裡的親人,有朝一日,可以在另一重空間裡和我們相遇。
假如你正在學習理財知識,一定會聽到一個理念,那就是「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如果用專業術語來表達,就是「分散投資」,它不但能讓你規避風險,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幫你獲得收益。
「只生歡喜不生愁」的境界,對追求者來說,確非易事,而「幾多歡喜幾多愁」大約是常態—如何面對生出來的憂愁,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歐尼斯特提出,把蛋糕粉裡的蛋黃去掉。這個想法被稱作「雞蛋理論」。雖然這麼做為烘焙增加了難度,但家庭主婦們覺得,這樣做出來的蛋糕,才算是自己親手做出來的。之後,蛋糕粉的銷量快速增長。
「摸魚」倒是以一種詼諧的方式,道出了人類需要從更積極的角度來看待自身懶惰的那一面。
研究者發現,人們在付錢時會有即刻的痛苦感,這種痛苦被稱為「支付痛苦」。它會減少人們從消費中得來的喜悅感。
「煤氣燈效應」這個詞來自1944年的老電影《煤氣燈下》。女主角寶拉繼承了姑媽的遺產,剛剛結婚,但她不知道,她心愛的丈夫一心要侵吞她的財產,想要把她逼瘋。
1945年8月6日,人類歷史上第一顆用於實戰的原子彈在日本廣島上空爆炸。 當美國成為全世界唯一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後,其他國家明顯感到不安,其中也包括美國的盟國英國。
遠道而來,入鄉隨音也隨俗 說得誇張點兒,最先入華的外國人,費了老大勁兒漂洋過海踏上中國的土地,到頭來可能都沒法掌握自己的起名權。
荷蘭是一個低地國家,常受洪水等自然災害威脅,因此荷蘭有很多運河、堤壩。發行債券的這家荷蘭公司叫作「列克戴克上水壩水務公司」,該公司主要負責維護位於烏特勒支水壩上方長達34千米的克萊河堤壩,這張債券面值1000荷蘭盾,作為回報,債券的持有者將每年獲得50荷蘭盾的利息。
現在,當年的「小豆豆」已經變成老婆婆,但從老師和母親那裡得到的愛,黑柳徹子想要傳遞給全世界的孩子。 黑柳徹子用《窗邊的小豆豆》的版稅,設立了「小豆豆基金」,用於資助聽覺障礙兒童進行話劇表演。
在網路時代,一個人只有高調才會叫人看見、叫人知道、叫人關注。
他安靜了一下。看他深思熟慮的表情,我以為他又要發表什麼驚人的言論,不料他想了想,對我說:「你知道嗎?比倒楣更可怕的是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