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亞利桑那州長快閃來台拜訪台積電總部 公司回應了

遺物找到更多證據 金賽綸昔遭威脅:賠償金秀賢《淚之女王》損失

傳「富察」遭祕密起訴 陸國台辦證實:已一審公開宣判

《北美智權報》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智慧財產權電子報,內容涵蓋:熱門產業專利及趨勢分析、美台中及歐洲等各國智權法規解析、侵權訴訟、專利應用、智權管理、產業研發創新等文章,可幫助業者在充滿競爭的市場中,高效率地學習進軍全球市場所需的智權關鍵知識。

北美智權報

追蹤
《北美智權報》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智慧財產權電子報,內容涵蓋:熱門產業專利及趨勢分析、美台中及歐洲等各國智權法規解析、侵權訴訟、專利應用、智權管理、產業研發創新等文章,可幫助業者在充滿競爭的市場中,高效率地學習進軍全球市場所需的智權關鍵知識。
203篇文章

最新文章

最多瀏覽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保護外國投資人的營業秘密是智商法院責無旁貸的責任

台灣國際連結一部分是依賴經濟活動,包括外國人在台灣生產或研發的投資。技術投資須要智慧財產權保護,特別是涉及製程細節的KNOW-HOW,必須透過《營業秘密法》的刑事處罰制度,才能遏阻有目的性的技術資訊竊取活動。本文舉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109年度刑智上重訴字第4號刑事判決(MC案)為例,揭示檢調執法是一回事,但法院審判結果也很重要。法院如果漠視營業秘密竊取行為的惡性,後果將不利營造吸引外國企業投資的友好環境。

17 雜誌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當組成物成為101核駁的下個獵物 CAFC試圖撥亂反正?2025年USS v. ITC案

在2014年ALICE一案判決出爐之後,使MAYO一案的專利適格性問題延伸到了軟體領域,使許多電腦軟體及商業方法專利因為涉及抽象概念,而難以通過審查。美國專利法101條的擴張,導致了更多不確定性,而在2025年2月USS V. ITC案中,甚至連組成物材料的專利也受到了101的挑戰,引發各界關注。

10 雜誌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想將專利權授權卻苦無對象嗎?

中國知識產權局 (CNIPA) 在2022年專利法修正時,仿照英國專利制度,引進專利權授權開放機制,只要專利權人登記放授權者,年費會有減半優惠。於此將CNIPA制定之規範向讀者說明。

15 雜誌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法院計算商標賠償金不可揭穿公司面紗?2025年Dewberry Group v. Dewberry Engineers案

美國一家長年處於虧損狀態的房地產公司DEWBERRY GROUP,幫同集團下約30家附屬公司的房產做管理出租,而侵害他人商標。美國地區法院和上訴法院判決認為,以被告獲利做商標損害賠償計算時,應將其另做房產管理出租的30家公司中的獲利都納入。然而,美國最高法院在2025年2月底推翻原判決,認為不能將上述提及同集團其他公司的獲利一起算入。

16 雜誌
圖1. 註冊/審定號商標01591402 (已失效);資料來源:TIPO

當髒話成為商標:紐西蘭對冒犯性標誌的法律界線為何?

紐西蘭知名記者PADDY GOWER為其新聞品牌「THIS IS THE FUCKING NEWS」商標申請案,在紐西蘭掀起一陣法律與道德的辯論風暴。這場看似荒誕的「髒話攻防戰」,實則牽動著社會對言論自由、政府審查與文化價值變遷的敏感神經。此外,也引發了對紐西蘭商標法中「冒犯性」標誌標準的討論,主管機關是否應該決定哪些詞語會冒犯公眾?在台灣「幹」因違反商標法之規定不得註冊,但「草泥馬」是可以的。

95 雜誌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法律資料涉及AI訓練資料庫之首件著作權侵權判決出爐:淺析Thomson Reuters v. Ross一案

針對法律資料庫巨擘THOMSON REUTERS與競爭對手ROSS INTELLIGENCE自2020年掀起之侵權爭議,德拉瓦州聯邦地院終於定調,ROSS構成著作權侵害且不符合理使用。

22 雜誌
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鈷會被限制出口嗎?從回收工藝看鈷的應用

鈷是一種製造鋰離子電池的關鍵元素,被廣泛應用於電動車、電腦、智慧型手機等產品。因應全球電動車發展,鈷需求預計將增加四倍。除了電池之外,顏料製造(特殊的藍色顏料)、醫療、合金製造等廣泛用途使其在各產業中扮演關鍵元素。不過,由於鈷的開採存在環境污染和人權問題,鈷的回收利用成為當前的重要課題。

14 雜誌
圖片來源:SATELLAI

AI開啟2025年寵物產品新賽道

在今(2025)年剛結束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2025)上,有兩款寵物智慧產品備受關注:除了和科技巨頭高通(QUALCOMM)合作、首款採用衛星通訊技術的寵物追蹤器,還有第一支寵物專用的智慧型手機亮相,AI創新科技所帶來的寵物商機,也在MWC上佔有一席之地。

13 雜誌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2025歐盟登記制設計專利RCD時代的結束,EU Design長存 – 2:歐盟實體法上的重大變動

延續北美智權報第375期介紹的內容,將於本次第376期接續介紹歐盟設計新法在EU實體法上的重大變動。

27 雜誌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2025 OLED顯示器再進步:折疊、捲曲、智慧化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在色彩飽和度、厚度、重量、靈活性和對比度等方面具備優異特性,雖然成本較高、製造工藝較複雜,仍為中小型顯示器的理想選擇。隨著OLED生產規模的逐漸擴大,加速顯示器市場從LCD轉向OLED,2025年中小型OLED面板出貨將首次突破10億台。今年可以看到OLED產品更多亮眼的表現,並朝向折疊、捲曲、智慧化的設計方向邁進。

23 雜誌
攝影:北美智權/唐銘偉

巨環內酯類抗生素藥物之顯而易見性探討:Insite Vision v. Sandoz 案

西元1928年,亞歷山大·弗萊明教授發現了具有乙內醯胺構造的青黴素 (PENICILLIN) 後,人類開始廣泛使用抗生素藥物來治療感染症,其中,包含了具有12至20個碳原子之巨大環構造的巨環內酯類抗生素藥物 (MACROLIDES)[1]。 雖然,在臨床上常見使用抗生素來治療感染症,但在美國藥物專利訴訟中,涉及抗生素藥物之判決卻較少見。因此,本文擬藉由與抗生素相關的美國判決INSITE VISION INC. V. SANDOZ, INC. (FED. CIR. 2015) [2]來探討關於巨環內酯類抗生素藥物之顯而易見性議題。

10 雜誌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2025年歐洲統一專利法院 (UPC) 預算與法官擴編計劃:最高薪法官年薪近千萬台幣

歐洲統一專利法院(UNIFIED PATENT COURT, UPC)於2025年將大幅增加法官人數,並進一步擴展其司法體系。根據UPC最新公布的預算案,法院將投入更多資源於人力擴充、資訊技術基礎設施的升級,以及專利仲裁與調解中心(PMAC)的運作。UPC的預算案詳細披露了UPC 2025年預算的主要內容,包括法官擴編計劃、薪酬結構、財務分配,以及成員國的財政貢獻分配。UPC發言人證實成員國已通過預算案,而德國將是對經費作出最大貢獻的成員國。

113 雜誌
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折疊式手機強勢回歸?從2024年的折疊式設備專利說起

2024 年,折疊裝置技術持續進化,各大品牌如三星、蘋果、微軟、GOOGLE、華為、小米及 OPPO 等紛紛投入研發,專利技術的競爭更加激烈。各家公司在鉸鏈設計、螢幕耐用性、折疊結構與材料技術上不斷突破,以提升裝置的使用體驗與壽命。本文整理及分析了 2024 年主要的折疊裝置專利,探討市場趨勢與未來發展方向。

1789 雜誌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維基百科 / 北美智權報 唐...

馬斯克變法強勢來襲 USPTO人心浮動亦受衝擊

川普2.0登台迎來馬斯克變法震撼,人事凍結、回歸辦公室兩道行政命令嚴重衝擊USPTO運作, DOGE權限之大,亦引發USPTO申請人諸多疑慮。

159 雜誌
攝影:北美智權/唐銘偉

WIPO:永續發展和數位化兩大趨勢驅動 交通運輸專利成長快速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一份新報告顯示,全球交通領域的創新正日益集中於更加環保的未來技術,如空中計程車、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和自動駕駛貨船等,其中九成專利申請來自中國、日本、美國、韓國和德國;交通運數專利集中在陸地交通領域,主要專利擁有者為日本、德國和美國企業,其中豐田汽車遙遙領先。

126 雜誌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訓練AI模型的著作權風險:當資料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台灣有何策略?

在二月初時,國科會表示為了建置主權 AI,需要完整、高可信度的資料庫,並直指要鬆綁著作權法,以將政府的開放資料用在 AI 研發,來解決缺乏訓練資料的問題,此提議引起學界譁然。 為了推動 AI,修法放寬聽起來勢在必行,但修訂著作權法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要如何顧及著作權人的權益?目前業界用於訓練 AI 的資料,除了使用無著作權,以及合法授權的資料外,大多還需加入一些灰色地帶的資料,例如網路新聞、部落格文章、論壇留言等,這些其實都屬於未授權之使用。若進行修法,勢必要考量是否會有連帶影響。

340 雜誌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再論美國專利訴訟中聯邦地方法院的特定性管轄權與四件國外案例分享

在美國專利訴訟中,實體法議題常為焦點,例如顯而易見性(OBVIOUSNESS)、專利適格性(PATENT-ELIGIBILITY)等,但程序法問題亦應注意,例如聯邦地方法院的「對人管轄權」(PERSONAL JURISDICTION),其涉及外國籍被告能否受地方法院的審判。本文旨在介紹「對人管轄權」中的「特定管轄權」(SPECIFIC JURISDICTION)的概念與分享四件國外案例。該等案例可供台灣廠商參考,以決定是否向法院聲請以無管轄權為理由而裁定駁回起訴,並進而選擇被告友善的地方法院來進行訴訟。

34 雜誌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2024年全球保險科技(Insurtech)創投市場:挑戰與機遇並存

近年來,保險科技(INSURTECH)行業經歷了一輪快速發展,但2024年卻迎來了明顯的市場調整。根據CB INSIGHTS的最新報告,全球保險科技市場的投資交易活動降至2016年以來的最低點,顯示出資本市場對該領域的投資趨於謹慎。儘管交易量下滑,部分領域仍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動能,尤其是在人工智慧(AI)應用、數據分析和早期創新企業的投資方面。本文將藉由CB INSIGHTS的《STATE OF INSURTECH, GLOBAL | 2024 RECAP》報告 (下稱《報告》),深入探討2024年保險科技市場的整體表現、投資趨勢、地區差異、技術創新,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79 雜誌
攝影:北美智權/唐銘偉

2025年鋰離子電池及回收市場預測

隨著全球電動汽車(EV)日益普及,帶動供電的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顯著成長。雖然鋰離子電池技術的進步和電池材料價格下降,有助於鋰離子電池應用範圍持續擴大,但地緣政治的威脅及供應鏈中斷的風險,讓鋰離子電池回收行業成為全球創新和經濟轉型專注的焦點。

88 雜誌
攝影:北美智權/唐銘偉

台灣發展綠色交通新紀元:氫能車接軌未來

綠色交通是指以環保、低碳和可持續性為核心的交通方式與政策,其目標是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同時滿足人類對交通的需求。綠色交通的核心理念是減少碳排放,促進能源效率,保護生態環境,推動永續發展。具體而言,是要盡量推廣使用如電動車、氫能車等低碳或零碳排放的交通工具,使用諸如太陽能、風能或氫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發展高效能的動力系統、降低燃料使用,優化基礎設施建設,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並以長遠的環境與經濟利益為導向,打造可持續發展的交通生態系統。 綠色交通的益處很多,包括減少空氣污染,改善城市居民的健康與生活品質。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促進能源結構轉型。減緩氣候變化,助力全球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提升交通效率,減少擁堵與能源浪費。總之,綠色交通不僅是交通領域的技術創新,更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人類對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的共同追求。綠色交通的實際應用,包括發展如電動巴士等高效、環保的公共運輸系統,使用氫能或電動貨車降低物流運輸中的碳排放。建設充電樁、加氫站等交通基礎設施有其必要性,用以支持新能源車輛的普及。

284 雜誌